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等,实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这种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础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选择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选择教学起
  点、方法和策略
  在以学定教的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择具体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就初中数学而言,同一个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类,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就开始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择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完全掌握和理解之上的.比如,已知函数y=kx上有一点P(m,n),且m,n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 k=0的两根,且P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3,则双曲线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如果需要解决这道习题,就需要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如重新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或者放慢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讲解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二、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选择教学起点、
  方法和策略
  学生对某一章节的课前预习程度,对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如果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预习,了解了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能够在教学中跟上教师的脚步,并能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使其得到解决.而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该章节的内容,则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教学的速度,使学生不至于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步伐,学生对于该章节内容存在迷惑的地方也不能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进行主动思考.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也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例如,在讲“数据的集中程度”时,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比如,给出一串数字:3,8,9,4,5,3,2,6,7,4,提问:这10个数字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速度应该是快还是慢;教学知识点需要进行着重强调,还是学生已经理解了而只需要简单带过;等等.
  三、根据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
  度,选择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也是教师选择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比如,有的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带有天生的好奇心,在学习中更有激情和热情,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新的知识点太难或者无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就无法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也无法提高学习水平.因此,根据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有的学生觉得一元二次方程与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没有太大的偏差,就算学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而有的学生则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努力学习.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同的学习态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学习、讲数学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
  总之,初中数学学习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选择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是对期望得到回答的一种陈述,对问题的回答往往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形成师生交往的核心.对教师来说,熟悉反映课堂交往与学生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学,找到运用问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问题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启迪、引导
认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从在教学活动中使学困生认识到元认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体验、加强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两个方面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一、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学困生自身对元认知没有详细具体的了解;其二,学困生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未经历过元认知体
摘要:高三面临着高考的重要任务,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压力大.而数学一直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怎样提高其复习效果,让学生通过复习为高考备战奠定基础就成为每个高三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三数学复习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复习思路,使学生能够回归教材,关注教材,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进行高考数学复习.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回归教材  有学者认为,课本的基本作用就是作为一种载体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如果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运转”,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式都必须切合学生这一主体的“实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主体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一切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和现实任务.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动手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深入互动,初中生主体特性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和助推教学进程和教学实效.基于以上认知体会,本
研究性学习是上世纪末兴起的全新课程模式,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专题学习活动.然而,从目前情形看,很多科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往往只有研究,没有展示,学生的积极态度没有得到及时肯定与反馈,从而降低了课余研究的兴趣,研究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认为,成果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生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生本课堂的特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生本课堂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快乐学习的课堂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基础,愉悦地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开始10分钟内,
数学是高中学习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有些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对于数学学习就会逐渐产生畏惧感,对学习数学丧失信心,产生了学习障碍.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及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分析  1.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进入高一后,很多学生在暑假的时候,虽然已经预习高中教材,但对于初中和高中数学语言上的区别还是不能完全接受,初中数学语言通俗易懂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抱着好奇又畏惧的心理去看待这门学科.好奇是因为这门学科是陌生的,初中生探究陌生事物的欲望十分强烈;畏惧是因为很多学生听说物理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于是产生这样的心理.其实,物理知识虽然抽象,但并不是不可理解.物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物理的趣味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学
摘要:主体性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已获得教育界共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对传统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就如何构建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  一、开展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  必要性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信
在当前对学生知识要求转变为能力要求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质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对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说,质疑是学好初中物理的有效法宝.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堂学习中,谁能率先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谁就能占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