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对学生知识要求转变为能力要求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质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对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说,质疑是学好初中物理的有效法宝.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堂学习中,谁能率先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谁就能占得学习的先机.在教学观察中发现,胆大心细的学生更易于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那些胆小的学生,即使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例如,在讲“光的传播”时,在学习光源的概念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光在空气中传播怎样才能有效地显示出来?设置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在思考这几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答案是不尽如人意的.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给予正面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比较粗浅,我也给予学生回答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重要尝试.学生质疑的质量怎样暂且不论,先要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给予学生回答的机会,肯定学生的表现,能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质疑问题的信心,给学生建立起质疑能力的基石.
  可见,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胆识,让学生有问题敢问,有想法敢说,这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基础.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回答問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注重质疑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开始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并不高.这是因为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很陌生、肤浅,还没有掌握正确质疑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初中物理知识都是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牛顿在生活中发现地球引力的规律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物理知识的世界中,并学会用物理的视角审视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在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会产生很多有关物理现象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去用科学的观点和视角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在讲“电现象”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晚上脱毛衣、毛裤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和声音?在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这样的问题,能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尝试猜想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的猜想不见得都对,我关注的是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能促进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
  可见,学生的质疑有时会处于无序的状态.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现象中蕴涵的物理规律,在培养学生质疑信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三、教给学生质疑策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质疑信心和科学的探究思维,更需要一定的质疑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质疑是不能用常规方法实现的,需要教给学生从反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通电导体具有磁性这样的现象产生了电可以生磁的思想,从而建立起物理学中的两大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是不是还会有其他联系?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磁能不能够生电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能提出这样的疑问,说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懂得从已知知识出发进行反向思考和推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学生要想学好初中物理,不可缺少的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和信心,并关注学生的质疑过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初中毕业物理学业考试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的物理学业水平的程度,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复习备考,就成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实践与反思——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物理复习的  基本思想  综观近几年我市中考物理试题,秉承一贯的命题特色,即把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要求、实验的要求、科学探究的要求,通过试题反映出来,基本体现了新形势下所需要的学生素质.试题加强了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是对期望得到回答的一种陈述,对问题的回答往往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形成师生交往的核心.对教师来说,熟悉反映课堂交往与学生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学,找到运用问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问题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启迪、引导
认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从在教学活动中使学困生认识到元认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体验、加强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两个方面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一、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学困生自身对元认知没有详细具体的了解;其二,学困生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未经历过元认知体
摘要:高三面临着高考的重要任务,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压力大.而数学一直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怎样提高其复习效果,让学生通过复习为高考备战奠定基础就成为每个高三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三数学复习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复习思路,使学生能够回归教材,关注教材,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进行高考数学复习.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回归教材  有学者认为,课本的基本作用就是作为一种载体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如果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运转”,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式都必须切合学生这一主体的“实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主体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一切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和现实任务.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动手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深入互动,初中生主体特性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和助推教学进程和教学实效.基于以上认知体会,本
研究性学习是上世纪末兴起的全新课程模式,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专题学习活动.然而,从目前情形看,很多科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往往只有研究,没有展示,学生的积极态度没有得到及时肯定与反馈,从而降低了课余研究的兴趣,研究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认为,成果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生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生本课堂的特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生本课堂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快乐学习的课堂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基础,愉悦地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开始10分钟内,
数学是高中学习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有些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对于数学学习就会逐渐产生畏惧感,对学习数学丧失信心,产生了学习障碍.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及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分析  1.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进入高一后,很多学生在暑假的时候,虽然已经预习高中教材,但对于初中和高中数学语言上的区别还是不能完全接受,初中数学语言通俗易懂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抱着好奇又畏惧的心理去看待这门学科.好奇是因为这门学科是陌生的,初中生探究陌生事物的欲望十分强烈;畏惧是因为很多学生听说物理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于是产生这样的心理.其实,物理知识虽然抽象,但并不是不可理解.物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物理的趣味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学
摘要:主体性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已获得教育界共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对传统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就如何构建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  一、开展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  必要性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