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优势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案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的各种措施围绕学生展开并组织起来.所以,教学在本质上应该是促进学习的行为,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如何通过物理学习方案设计提升学习成效,是当前物理学习方案设计与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的物理学习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以下简要说明学习优势与基于优势的教学的内涵,尝试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基于学习优势设计高中物理学习方案.1 学习优势与基于优势的教学
  学习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学习者学习的要素包括社会、家庭、环境、教师、学校、学习评价等外部要素,也包括学习者个体的生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起始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与策略等内部因素.对于每一个学习者而言,这些要素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其学习行为因此也不完全相同,对其学习也有不同影响.面对如此众多的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关注哪些要素,是教师必须做出的选择,而教师的选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做出选择.
  基于优势的教学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能力和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视角,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家长和其他人可以此来激励学生,教育活动基于学生的优势开展.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学生的学习优势因人而异,可以表现在影响学习的各项要素,主要表现为以下构成形态:(1)内在优势:学习者心理要素优势、学习者生理要素优势、学习者经历要素优势;(2)外在优势:国家要素优势、社会要素优势、学校要素优势、家庭要素优势.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要素上具有优势.同时,优势也不是主动发挥作用的,需要在学生的主动作用下才会发挥作用,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和演示.有些学习要素既可能成为学习优势,也可能成为学习劣势.如综合型学习风格在获取基本物理原理、规律时具有优势,但在针对解决具体物理题目时则具有劣势.因此,基于优势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优势,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且形成强大的学习自信和内在动力.2 基于优势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案设计分析
  物理学习方案是在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的、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学习效率较高的学习活动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等内容,由课前学习活动与资源、课中学习活动与资源和课后学习活动与资源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物理学习方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案.显然,方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物理学习方案要求以学生的学习优势为基础进行设计,这是方案设计的核心理念.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的物理学习方案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1 发现优势
  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全面调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优势,比如使用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分析工具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使用能力水平测试分析学生的起始水平,使用动机分析工具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调查访谈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综合分析班级学生的共有或主要的优势,基于这些共有或主要的优势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优势的分析不需要在每一课时进行,只需要根据其内容在不同时间进行.高中生只需要在高一入学时进行一次即可,因为高中生的认知风格可能三年期间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而学生的学习起始水平,则可以通过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则可每学年进行一次调查.这些调查分析都是常规要素的分析,但有时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可能需要教师对某些具体的优势进行调查.
  笔者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一节教学前,已经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发现,全班学生学习动机统一、明确 (都渴望掌握本节内容,打好扎实的力学基础,且都希望形成灵活运用本节规律进行解题的能力);全班学生有很强的物理学习兴趣(非常感兴趣者、比较感兴趣者占 90.6%, 感兴趣者占9.4%,不感兴趣者为0.全班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性学习风格,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分析性学习风格的学生占87%, 其他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学习风格.笔者在设计本节内容学习方案时,又根据教学需要对建模能力(教学目标)、理解与应用困难(教学内容)两项内容进行了专门调查.发现全班学生建立模型能力较好,约75%学生对天体运动模型的理解能力较好,学生有一定的形成物理模型的意识和意愿,普遍认为本节“相关题目繁杂”是主要困难,学生有着解决这一问题的急切意愿.2.2 基于优势设计学习目标
  在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后,教师应该基于班级的共有或者主要优势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基于课程目标、教材目标、教学目标设计,但更应该基于学生设计,而基于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一节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这些目标按照什么顺序达成,或者某一课时达成哪一个目标,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的起始水平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等.前面的调查发现,学生套公式进行应用的能力比较强,亟待形成解题意识.再分析学习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典型的先建立模型再应用,培养学生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建立(归纳)为具体运动模型的应用.从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的优势、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优势等,可以综合确定:《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目标中学会建立(归纳)为具体运动模型 应该成为本课时的技能学习目标.另外,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相关题目繁杂”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有着解决这一问题的急切意愿,而本课时学习内容中的“归纳为几种运动模型”就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一困难;同时,全班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性学习风格,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分析性学习风格的学生占86%,这也使本课时可以确定这样的运用目标:分析相关题目太多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为《万有引力定律》针对班级学生学习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A.基准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B.选择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以下目标中选择至少2 项作为自己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感受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理解物理题目中的运动模型,并归纳整理本节内容所具有典型代表的天体运动模型;
  (3)进一步理解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逻辑思维形成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4)进一步形成对科学、科学家等的兴趣;
  (5)进一步形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兴趣;
  (6)进一步强化有效选择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如前所述, 这些目标即充分考虑了本班学生的学习优势.2.3 基于优势设计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建构相关知识与形成能力的过程,学生如何高效地建构相关知识与能力,而且形成内化,这需要基于学生的优势.笔者前述案例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上的共有或主要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典型的分析型风格,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基础较好.基于此,我们应该设计自下而上的学习,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习板块进行处理,不宜混在一起用一个大的任务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因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过程:第一步,询问学生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确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学生讨论后确定把“相关题目繁杂”作为全班共同解决的问题.第二步,通过学案上例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能较好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体验规律使用的办法,发现自己优势,并提示学生记住自己运用规律中的优势.第三步,让学生将解决的题目进行分类,归纳为几种典型模型,再由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最终提炼出本节规律应用的几种典型模型.第四步,师生探讨哪些建议有助于 解决 “相关题目繁杂”的问题,以及他们认同哪些建议、不认同哪些建议,最终形成有效对策.2.4 基于优势设计学习活动
  优势不同的学生,物理学习方案应该为他们提供与其优势匹配的学习活动.对于场依存型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情境建构和内化知识,比如通过例题的分析解决,从而学会物理规律的运用;而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则可以直接通过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题目来掌握有关知识的运用.对于意向型风格的学生,可以通过题目讲解归纳规律在几种类型模型下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知识.在笔者前述案例中,学生有着显著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活动也就围绕这些优势展开.基于学生的分析型风格的优势,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分析型活动,对本节“相关题目繁杂”的解决方法是采取从学案上一些具体题目的分析解决入手,逐步积累,归纳进行梳理分类.2.5 基于优势设计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是教材提供的,但是教材提供的内容基本上只能满足学生的一些优势,更多优势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教材可能没有提供,所以物理学习方案要基于本班学生的学习优势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因为后面的这个“教”字指的是针对本班学生的教,也就是引导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当然,一节中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这便是教师基于学生优势进行教学.在前述案例中,鉴于本班学生的学习优势,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三种万有引力定律学习内容, 以使学生体验三种不用过程的学习,使其规律掌握优势显性化.归纳类型的题目选择,充分考虑了本班学生的不同学习优势.2.6 基于优势设计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学习评价也应基于学习优势,这样的评价能真正评价学生的已有水平,也能使学生对评价形成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抵触情绪,同时可以使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愿意参与的学习过程.在前述案例中,笔者在物理学习方案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跟踪训练题目,是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优势之后选定的,所选择的每一类题目之后也有一到两个变式训练题,以平衡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优势的物理学习方案设计要求物理教师通过综合分析发现班级学生共有优势,根据这些优势设计选择性的学习目标、与优势匹配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最终使基于优势的物理学习方案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成效.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worksheet,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并介绍了设计worksheet的原则。
每年中考结束,笔者特别关注全国各地的物理中考质量分析,收集学生失分大、难度系数高的题目,进行研究,探寻学生失误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是学生存在解题方法和解題规范两方面的问题.下面从三个中考试题,探讨学生所欠缺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的策略.1利用逻辑规律,提高选择题正确率
小松鼠和小刺猬是好朋友,小松鼠住在山上,小刺猬住在山下,一条小溪从它们的门前流过。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流淌的小溪是长长的电话线,把小松鼠和小刺猬连接在一起,它们经常打电话互相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  然而,在现在很多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教师特别注重了前者,而忽视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在探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不用说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也不用说精彩的课堂和美好的课间,单说在学校担任的某种“官职”。就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慨。今天,就敞开心扉写写自己担任班
本文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关注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悦读”语篇的基本特质,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悦读”语篇的建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凡事预则立”,有效的课程首先离不开科学地“预设”;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立足“预设”、融入“生成”,才能将各类课堂信息有机整合,使效益更大化.1 化直为曲——知识讲解走新路  梁旭老师强调:教师必须将教科书中浓缩的物理概念充分“稀释还原”.因此教师应注重基本概念规律的构建.  案例1 文科
【文题】下雨时,一把伞,寒冷时,一件衣服,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成功时,一个祝福的眼神,都是亲情的体现。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400字左右。【写作指导】一
一、教学内容rn《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A Unit 8 A Camping Trip第一课时A部分Read and Say的语篇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对应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本文中简称《课标(实验稿)》),整个框架结构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等5部分.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2011年版)》在编写结构、具体内容和文字表述等方面均有变化.本文仅就三级主题中的“认识”层次的知识点的变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