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科学做好身心准备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做好入学的身心准备,有利于促进即将入学的儿童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和恰当表达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身心准备;运动习惯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儿童面临着从环境到人群、从学习生活内容到方式的诸多变化,身心发展面临一定挑战。近年来,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其热点集中在知识的储备与积累上,而对儿童“上小学”的情绪情感和身体能力的准备有所忽视。一些孩子在刚入学时表现出抵触情绪——不喜欢上学,有一定的入学焦虑;眼手协调能力不足,写字慢、吃饭慢;爱发脾气,有消极情绪和行为;体质差易生病、常缺勤……这些都是由于儿童入学前身心准备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身心准备,有助于儿童身体健康,使之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应从“向往入学、情绪良好、积极锻炼和动作灵活”四个方面为儿童做好身心准备。幼儿园和家庭也应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协同共育,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身心准备教育的相应内容融入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有计划地进行观察指导,支持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帮助儿童全面做好入学的身心准备。
  一、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引导儿童产生上小学的向往
  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儿童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入学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
  (一)引导儿童期待成长,有成为小学生的意愿
  在日常活动中促进儿童获得成长的自豪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是幼小衔接过程中身心准备的重要内容。这种积极的入学期待和向往,能够缓解儿童入学初期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心理恐惧和入学焦虑等负面感受,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儿童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其乐于与他人讨论、分享对小学的向往和入学后的担忧。幼儿园可以组织讲绘本故事等活动,激发儿童对于学校的向往,引导儿童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教师和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梳理儿童入学焦虑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减少负面感受。教师还可以设计自我效能手册,帮助儿童梳理自身问题,引导儿童在积极参与中逐步提升自我效能,缓解入学担忧。
  (二)引导儿童了解小学生活,主动为上小学做准备
  幼儿园应与小学形成幼小衔接的共同体,帮助儿童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及环境设施功能等,引导儿童从心理到行为愿意上小学。幼儿园可在大班下学期组织“我要上学”系列活动,组织儿童到小学参观,使其了解、熟悉小学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及各种设施、设备的功能;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引导儿童走进课堂,亲身体验小学生上课的情景;带领儿童听小学生讲述学校生活,了解并掌握一些学校的规范。幼儿园可以鼓励小朋友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系红领巾、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也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创造并提供自主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在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小学的师生关系,感受课堂气氛和规划;还可以引导儿童自主设计“入学准备”清单,使其从情绪、能力、行为、物质等方面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加强积极情绪的体验,引导儿童学习调控情绪和恰当表达
  良好的感受与体验是儿童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愉悦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儿童积极适应小学环境和人际关系。幼儿园应将加强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渗透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一)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儿童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其维护身心健康、产生社会适应性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和家长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体验活动,引导儿童对一日生活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中获得快乐、满意、自豪、感激等情绪体验。同时,成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和影响儿童,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儿童,对儿童的合理需求给予及时、温暖的回应。特别是应避免在集体面前比较儿童之间的长处和不足,避免大声呵斥孩子,总是表扬别的孩子等行为的出现,以免儿童产生负面情绪。
  (二)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积极情绪,学会调控情绪和恰当表达
  情绪的感知与理解、调控与表达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儿童初步理解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的积极情绪,愿意用语言等方式合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努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一日生活中,要帮助儿童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自己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原因,知道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等多种形式表征“我的情绪”。同时,还要引导儿童学习和掌握将不良的消极情绪转移、缓解与控制的方法。成人要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不愉快的事情,为儿童作出榜样。
  三、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儿童动作协调灵活发展
  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運动习惯可以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利于儿童增强体质,精力充沛地应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激发儿童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
  幼儿园应提供尽可能多的运动机会,激发儿童对运动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例如: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过低时,幼儿园可以利用室内比较宽阔的场地带领儿童运动,并适当增加室外冰雪运动。此外,将体育锻炼与各种形式的活动相结合,设计户外活动、间操、郊游、徒步走、爬山等,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逐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二)锻炼儿童大肌肉动作,使其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幼儿园运动场地设置应功能齐全,能保障儿童进行走、跑、跳、翻、钻等活动需要。幼儿园还要根据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和材料,采用情境化、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发展儿童的上下肢力量;也可通过走线、走平衡木、蒙眼走路等方式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提高其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活动中可视儿童运动的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难度,帮助儿童获得身体素质和动作上的发展,鼓励儿童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三)进行精细动作练习,促进儿童手眼协调及动作的协调性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应为儿童提供动手的机会,促进儿童手部动作灵活协调,为入学后握笔写字提供能力基础;在自主游戏中提供画笔、剪刀、彩泥、胶棒以及种子、果壳、石子等工具和材料,引导儿童进行画、剪、折、撕等精细动作的练习。引导家长鼓励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参与家务劳动,学习扣扣子、系鞋带、择菜叶、做面食等,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锻炼其手部动作协调灵敏。
  四、关注个体发展需求,支持儿童做好身心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儿童个体发展的需求,注意持续观察孩子的表现,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儿童科学有序地做好入学的身心准备。
  (一)观察个体差异,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动态评价
  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在日常的活动中对儿童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观察、动态评价。教师平时可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入学向往并积极、主动地为入学做准备;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能否控制自己的脾气;是否愿意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不叫苦、不怕累;手部动作是否灵活协调,是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等。教师要以日常情景化观察为主进行个体化评价,随时观察、及时捕捉,全面了解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针对儿童的情绪变化和动作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帮助和递进式的练习指导。如果儿童某些事情做不好或做不到,不要急于下结论或批评指责,要给予儿童充分学习和练习成长的空间。
  (二)加强家园协作共育,帮助儿童做好入学身心准备
  家园协作共育在幼儿身心准备的实施与观察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和家长发现儿童的不足应互相沟通协商,采取一致和恰当的方式,帮助儿童不断学习与进步。
  入学身心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和家庭应探索灵活多样的身心准备途径,与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帮助儿童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引导儿童自信、快乐入学,为其开启小学学习生活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开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J].早期教育,2021(15).
  [2]梁慧娟,宋春燕.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情绪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4).
  [3] 虞永平.全面科学准备,自信快乐入学[J].幼儿教育,2019(16).
  [4] 叶平枝等著.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科学做好入学的社会准备,可以引导幼儿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诚实守信的习惯和晶质,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集体,快速适应小学后的新环境和新集体,为后续的小学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者按:  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近年来,幼小衔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教育议题,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辽宁省幼
我校以一切为了师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将德育的首要地位、体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的中心地位有机结合,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兴艺乐学”理念的解读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兴艺乐学”,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意思是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这种理念的提出既是基于学校实际考量,也是我们对于
摘要: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县域推进“小而优”学校三年创建行动计划,从资源优化观、实践观、发展观的高度,加强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通过小班化课堂改革,实现了“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特”的“四优”目标,为深化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均衡发展;融合创新  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性矛盾日渐凸显,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全社会关注的
摘要: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生活到以学科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小学生活,容易引发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我校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基于儿童立场,为新生打造了5个主题式活动体验的始业课程,搭设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桥梁,使儿童自然顺利完成了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  关键词:双向衔接;同研共修;科学清单  近年来,幼小
梁启超在名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出了“新史学观之专门史观”的建构,指出了“政治专史”创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继承此专门史观的国学大师钱穆、历史学家严耕望和著名学者李进修,研究了从秦汉以来到近代各朝各代的政治制度.以政治制度中的典型代表“宰相制度”和“考试制度”为例,分析其变迁史,由此可知,从理想的“圣君贤相”到现实的“君相矛盾”之“宰相制度”的重要特点,及辩证看待利弊兼备的“考试制度之科举制”.中国政治制度对邻国日本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的“太政官制”绝大部分承袭了我国唐代的宰相制
由唐至宋,分司制度呈现出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唐后期开始,分司机构由掌事务转变成闲散之地。到了宋代,分司机构则成为用来收纳位高职闲、安置老病和责降政治异议人员的地方。对于陪都分司机构的设置,因各陪都所彰显的地位而不同。南京的分司机构主要由南京留守司御史台、南京国子监和鸿庆宫组成。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生活能力因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而容易被忽视。当幼儿进入小学后,相对独立的学校生活让他们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果生活经验准备不足,容易出现诸多问题。例如:上课困倦,照看不好自己的学习物品;整日不喝水,在校不排便;午餐吃不饱或进餐时间过长,影响下午上课;课间休息不会有序安排和适当放松等,有的幼儿上学后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由此可见,生活经验准备的不足会导致入学适应问题,进而影响儿童学业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是学生和教师成长的精神沃土,它渗透在一切教与学的活动之中,能够激发师生进步的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作为一所拥有68年悠久历史的市级高中,积淀了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在“兴艺乐学”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立足实际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以“信本课堂”为教学模式的“信”文化和以“见贤思齐”为研训理念的“贤”文化。  一、“信本课堂”的教
摘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贴近生活的、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发展其自主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泛在学习”,助力学科课程教学、学科课程拓展、个性化分层教学、学科间相融共进,促进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泛在学习;实践研究  我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養为目标,在云计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