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课新教,促进高效课堂生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鲁迅《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从文本、学生、教师、对话四个角度简论旧课新教在高效课堂生成中的运用,从而实现文本的适度解读,促进课堂的高效生成。
  [关键词]旧课新教;社戏;高效;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160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学中内容泛化、学习主体失位、模式僵化等现状,有不同程度的改观。然而,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教与学、学科与人本的统一,还需要从文本、师与生、对话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科学的教学创新。
  一、从文本角度,回归语文本质
  语文的本质是汉字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学《社戏》在“解读题目”环节中,教师从汉字结构分类的角度,使学生理解“社”是一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表示土地神。古代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后來渐渐演变,至浙江绍兴一带以演戏形式祭祀土地神,称为“社戏”。通过说文解字式的题目解读,归本溯源,学生打破生活经验的局限,加深了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在阅读课文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从时间角度即“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从事件角度即“归省探亲—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从怀念童年的“原因”角度即“乐土—美景—趣事—伙伴”,口头概述全文大致内容。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将阅读教学与口头实践巧妙地加以统一,渗透了语文本质的教育。
  二、从学生角度,尊重主体地位
  《社戏》传统的教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分段和归纳段意入手,从中提取出故事梗概“归省探亲—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引导学生在故事梗概中,提取事中景、景中情。教师从中设疑,让学生体会鲁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以此来学习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然后,由情到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人物形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然而,传统的教法偏于理性解读,即使合作探究也是技术性思维为主,使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有所偏失。若采用旧课新教,引导学生从缩写课文开始,使其在故事缩写的过程中,既达到提取故事梗概的训练目的,又有效培养写作能力,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统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变“教”为“学”的前提,是“学”比“教”更适合学情,而不能为了创新而“学”,对传统教法一刀切,失去了阅读创新的意义。
  三、从教师角度,适时转变角色
  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能够跳出教材教语文,独立思考文本,顿悟教材尚未被挖掘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元素。文末作者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通过设疑引导,使学生领悟作者对童年情趣的怀念,从而感受到“月夜偷豆”的乐趣。在《社戏》中,“社”的会意字知识补充,需要教师扮演讲解者的角色;而对于“夏夜行船”情、景、人物的感悟与认知,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夏夜行船”是文中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一个精彩片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读,提取事件中的景与情,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鲁迅笔下起伏的连山如奔兽,是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切的心情;听到歌吹之声,料想发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之极;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心情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四、从对话角度,优化教学模式
  以对话原则优化教学模式,形成“旧课新教”的新思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社戏》中,作者对“我”内心情绪的细微刻画,是较容易为人忽略的细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教材,深度挖掘文本细节,将“我”的情绪感受以板书的形式来呈现,即“郁闷—兴奋—急切—烦躁—依恋—欢畅—回味”,使学生对这一细节加以强化。在“品读赏析”环节,由学生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的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优美语句找出来,认真品读赏析。教师让学生用“我认为‘ ’一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的美”的句式,对优美句子中的美词进行感悟、品味、讨论。如“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的色彩美。在师生对话中,笛声、连山等画面意象被发掘出来,从而使学生明确作者以写意笔法勾勒画面,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渲染描绘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总之, 采取旧课新教的方式,不是为了形式的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回归语文本质,落实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从而实现文本的适度解读,阅读的科学规范,促进课堂的高效生成。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变暖”的教学案例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他们的实际接受水平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将课堂提问精简和优化,关注学生课堂互动与表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探究地理规律,并指导实践,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参与;地
[摘要]本文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激励机制研究”的课题阶段小结,旨在与同仁一道探索一条路径,使作文教学有效、高效,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写作的动力,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等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以学导写;以写促学;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0402  如何才能使作文教学有效、高效?语文教师们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是社会、学校及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合肥六中英语学科组充分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以集体备课论课为主线条,以集体诊断反思为主渠道,以集体交流互动为主旋律,把共享共赢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专业成长集体备课论课集体诊断反思集体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37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单纯
[摘 要]根据“一年高考,三年备考;语文高考备考要从高一抓起”的思路,结合实践,探索语文高考备考的策略。以期为高考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考 备考 举措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一提到语文高考复习备考,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那是高三的事。  的确,按照传统的做法,高一高二年级主要任务是授完高中阶段必修课的课文,确保高三年级
[摘要]通过对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题的分析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对知识结构、典型试题加以整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不同的考查方式。  [关键词]整理知识;意识;能力;历史高考;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702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绝大部分题目以材料呈现
[摘 要]高考作文命题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为核心立场,分析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明确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探析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高中作文教学。  [关键词] 命题特点;传统文化;审题立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22-02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摘 要]相比较白话文而言,文言文有着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特点。文章以一节《买油翁》公开课为案例,阐述了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细琢深究中,发现文字的韵味、魅力,并能体悟文字背后的意蕴。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言;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03-02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
[摘 要]微课程具有小巧、精致、实用、半结构化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将微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例如将复习类微课程与课堂合作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微课程;合作学习;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85-02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也由主要依靠课本走向了线上线下互动
[摘 要]地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客观对象,优质的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现者》是美国主流的理科教材,其符合当今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能够为我国的新课程教学带来丰富多彩的素材和许多值得借鉴的教学理念。美国中学地理教材的隐性系统特点为:基于课程标准,强调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重视技能的培养。显性系统特点为:语言直观且具有启发性,教學指导语形式多样;图文结合,配图注重启发
[摘 要]美,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核心素养;边城  [中圖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19-02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