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促进学生参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变暖”的教学案例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他们的实际接受水平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将课堂提问精简和优化,关注学生课堂互动与表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探究地理规律,并指导实践,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参与;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88-02
  一、教学思路
  基于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和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展开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机制—解决措施”这一基本逻辑思路,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把教学重心放在课堂提问与学生表达上,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流程展现
  问题导向型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式。全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变暖”专题的教学过程强调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科学性,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思维。
  (二)优化课堂提问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进行了12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类型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和划分。在这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笔者采用了美国教育学家特尼创设的“布卢姆—特尼”提问设计模式进行分类,分为由低到高6个不同层次水平:
  知识水平(3次):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全球变暖。什么是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是如何起到增温作用的呢?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呢?
  理解水平(2次):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为什么似乎每年气候大会都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应用水平(1次):请描述百年来和近万年气温变化特征分别是怎样的。
  分析水平(3次):请同学们分析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如此紧张,以至于每年都要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呢?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开始广泛进行节能减排了呢?
  综合水平(2次):二氧化碳的责任不可推卸,可否采取一些措施來阻止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升高呢?针对全球变暖的形成机制,同学们在BBS学习论坛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
  评价水平(1次):你认为某同学的观点怎么样,你赞成吗?
  每个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相对应。在本专题的课堂提问设计中,笔者更关注涉及学生分析能力、综合与评价能力的提问。此种提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合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也非常适合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运用,使得学生不仅能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能利用同伴资源进行知识建构,激发新的想法。
  三、教学反思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本专题的教学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但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多设计较高思维层次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探究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只是照着课本概括总结,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许只是敷衍地念念课本内容。全球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马上让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平时不太爱思考的学生也能饶有兴致地进行分析探讨,最后能辩证地看待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意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起辅助作用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不要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判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互动学习中,学生就全球变暖机制的分析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教师没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赞同或质疑同学的观点,不断激发他们之间思维和观点的碰撞。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完成这一过程的,而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通过层层提问起到辅助作用。
  本专题的教学案例着重新理念,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他们的实际接受水平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能将课堂提问精简和优化,关注学生课堂互动与表达;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探究地理规律并指导实践,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知识水平提问偏多,忽略了理解和应用水平的问题设计;对于问题设计和提问的方式需要进一步的推敲,问题之间的思维衔接不够顺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语言,课堂流程较快。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要]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众多专家都主张教育应该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强调教学要指向学生的素养提升,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人文精神包括自由、平等、价值、尊严、宽容等内涵,充满了对人类的关爱与尊重。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从研读教材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继而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深度理解人文思想的内涵,并为他们树立具体的榜样,启发他们积极追求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总复习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95  简言之
[摘 要]古文背诵要得其要领、掌握方法,应当先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顺藤摸瓜。可利用课堂时间在接龙游戏中激发学生的背诵竞争意识、调动背诵兴趣;可读赏结合,活化背诵;另外,还可以调动各种感官记忆,复现文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逐渐爱上背诵、享受背诵。  [关键词]背诵;古文;排序接龙;读赏结合;情境;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体性作用的激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体验,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等,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76-02  在高中历
[摘 要]证据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重视初中生史料证据意识的培养和史料证据的运用。  [关键词]史料证据;有效教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702  证据意识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也
[摘 要]许多艺术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升到高中阶段学习地理困难重重。地理逐渐成为新高考改革以来艺术生最薄弱的文化科目之一。要提高艺术生高中阶段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需要从根源入手,分析初中教材和中考卷,找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难点,为艺术生升入高中学习地理和备战新高考做好准备。  [关键词]艺术生;初中教材;中考卷;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投入多,成效差。教师不妨采用“支架”模式,借助搭建支架、剖析范文、合作学习等环节降低学生写作难度,让其在合理训练中掌握写作技巧,实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支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51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通常是“投入多,成效差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标、布置明确的任务、保证充分的预设、设置精准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向深度学习方向努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础;超越  近日江苏省乡镇组优课评比大赛的市级预赛在我校举行,我有幸观摩了各区县代表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课后专家的点评更是醍醐灌顶。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精彩的背后也有些瑕疵,令人深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课?对于普
[摘 要]教育的基础是生命教育,面对学生中浮现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生命教学迫在眉睫。语文作为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承担着生命教学的重任。如何将生命教学贯穿在语文课堂,生命教学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探索的课题,也是对学生、对教师本身意义重大的举措。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
[摘要]在传统文化愈来愈被重视的今天,一味地从经史子集中选取素材进行传授,容易形成与时代的隔膜和青年一代的抗拒。教师可从身边和乡土中的文化线索寻找切入点,通过古典诗文的形式载体,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文以载道”的行文理念和爱学校、爱家乡、爱国的阶梯式立德序列。  [关键词]文化传承;乡土意识;诗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