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且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高。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化学教学课堂的优化组合。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因为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因此作者认为教学中多媒体不能泛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使用,其核心特征是“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关键词: 新课程 多媒体 高中化学教学 使用原则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用图片、动画、影像等清楚地展现出来。这种整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教师讲清所授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化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
  概念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模拟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构成微粒,以及微粒作用等来加深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又如:高二有机化学中关于酯化反应概念的理解。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将中和反应与酯化反应类比,认为酯化反应中,是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醇与羧酸起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的反应历程,证明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从实质上加深了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3.化危为安
  有的实验毒性很大,产生的尾气污染也严重;气体制取实验、性质实验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不安全隐患。如氯气制取,除杂、干燥、性质、尾气处理等综合实验;如石蜡裂化,所需时间长,裂化的产物检验现象不明显,如果用违反操作引起高锰酸钾溶液倒吸在反应容器里褪色现象很明显,但又怕实验事故发,像这类实验都可以用课件模拟实验来阐明。
  4.化微观为宏观,微量夸大化
  在有的实验中,微观粒子流动是不可视的,为了促使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需要建构一个使学生认知过度的思维平台,如原电池中微观的电子流流向,阴、阳离子流向,电子互换;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过程展示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课件用上述观点来完成。还有反应速度慢,浓度极低,生成量太少,而影响定性实验分析,也需通过课件实验将微量聚合造形夸大。如碳酸氢钠加入氯水,分析反应速度变化如盐酸与锌反应中加入大量醋酸钠观看反应中汽泡产生,实体很难观察到,通过课件演实验则会清楚展示。
  5.化无形为有形
  此法适用于气体制取、除杂、性质尾气处理综合实验气体流向及变化分析;演示倒吸可能产生的危害;分析实验中的化学原理。如苯酚与浓溴水反应在分析旧健裂新健产生无形变化化为有形促使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然而,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多媒体。为此就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作一些探讨。
  二、遵循的教学原则
  1.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感受一些现象,如反应过程能量的变化,学生可以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而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伴随能量变化,对于实验生成的有色有味的气体,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真实、具体。这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实现的。而且模拟实验要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上对某些现象进行适当的夸大,不能改变实验事实或伪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2.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
  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不能代替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物质的结构,不如课堂上直接用它们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3.使设计的课件具有鲜活的个性和灵性
  网络使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多媒体课件,这给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确实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切不可照搬。因为每个老师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应根据现实情况因材施教,所以我们的课件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但一定要突出自已的个性,切勿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4.恰当设置容量
  恰当设置容量,防止信息负荷过大,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交互活动,思维空间,自创能力被压抑,导致消化不良而削弱多媒体的优势。
  三、结语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只要合理利用并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以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合理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在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EB/OL].http://www.liuzhong.xm.fj.cn/lzjy/n1011c356.aspx.[2009-10-25].
  [2]陈名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07,(3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发育不良的尿道海绵体成形阴茎头以降低近端型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头裂开和冠状沟部尿道瘘发生、改善阴茎头外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Duckett或背侧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卷管成形术的75例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尿道海绵体阴茎头成形的作为研究组(47例),采用常规阴茎头成形的作为对照组(2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分别为(32.
柔软链条(绳索)在运动过程中形体会发生变化,重心也就会发生变化,从而给计算带来障碍。若考虑链条运动的细节,问题就比较复杂,若从功能角度解决,因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重心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有关,问题可能会简单些。此时我们要准确而迅速地解决此类问题,应抓住如下三点:①若不计一切摩擦,则只有重力做功时,柔软绳(链条)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②因为柔软绳(链条)形体变化,故应注意重心位置的变化,从而正确确
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教材,特别重视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通过众多的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及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而明确的认识,这也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初中物理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作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索与实践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
摘 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应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本文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生 物理教学 自学能力    一、引言  曾经有人说对于初中生不提倡自学,理由是学生年龄还小,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思考。  1.
虽然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依然有很多课堂是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只是讲堂不是学堂,教师单打独唱,累得不轻.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觉得听课枯燥乏味无趣,上完课就忘记.那么,我们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学物理课堂中教具使用现状的分析,总结了教具在中学物理课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合理使用教具的方法。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具 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体到教育领域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采用模型、实物、图表等工具,即我们所说的教具。教具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能促使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公民必需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跨世纪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郾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
摘 要: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化学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微世界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与心智工具,其教学应用不同于传统传递式的教学模式,微世界更加关注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与迁移,重视提高学习者高水平思维的能力与探究的能力,并且善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研究微世界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与创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