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不可过度乐观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通过改革化解长期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矛盾,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更趋分化。在看多者眼中,中国经济增速已然中期见底,今年增速可能会略高于去年,一改逐级下探之势。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内第四次调高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使得乐观情绪愈加高涨。近期国债期货刷新上市以来新低,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引发市场对政策收紧的担忧,竟成一个触媒。
  审慎的分析人士并不赞同过度乐观,毕竟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出现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虽然放缓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大多数市场机构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5%以下。
  应当说,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具有一定依据:IMF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同步增长的“甜蜜期”,2017年世界经济增幅将达到3.6%,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美欧经济景气度环比继续回升,10月美国制造业PMI大幅回升1.4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更是录得2011年以来的新高。从国内来看,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去产能、去杠杆等结构取得阶段性成效,产能利用率不断回升,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产业正在孕育。
  但是,目前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基础并不牢固。新兴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下滑势头,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如果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速度超预期,世界经济增长将重又面临风险。在中国经济企稳中,周期性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防风险挑战仍然严峻。对已取得的业绩感到欣慰,对增长前景抱有信心,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乐观则不足取。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新的季节性特征,季初回落而季末上冲,短期月度间的差异造成了市场情绪的大起大落。其实,就若干重要指标的移动平均值来看,经济活动相对平稳,既没有出现持续强劲的反弹,也未出现断崖式下跌。
  应该意识到,此前有利于经济企稳回升的若干短期政策性因素,未来作用将逐渐消减。上半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催生了房地产销售的火爆,减缓了房地产投资的下行速度,却也透支了未来的销售,8月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已大幅放缓。财政支出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基建投资的高增长,下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持续放缓,与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严监管相叠加,基建投资增速将承压。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困扰中国经济已久的结构性问题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变。尽管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带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升,但是,这一势头向投资的传导并不顺畅,制造业投资仍然低位徘徊,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并不高。年初以来,工业企业杠杆率平稳下降,但是,8月以来地方国企资产负债率连续两月大幅回升。未来地方国企杠杆率能否重新降低,关系着地方债务风险和国企高杠杆两只“灰犀牛”能否驯服。
  陆续公布的各省份三季度经济数据,可谓中国经济的生动写照。与前年同期相比,以往处于增速“领头羊”地位的重庆、贵州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这对投资驱动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考问;山西、陕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经济增速加快,但驱动因素并不相同,前两者主要仰仗原材料价格大幅回升,后两者则归功于率先转型培育新动能,可持续性更强。
  中国经济已告别高速度增长的阶段,质量和效率应当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没有再提“GDP翻番”之类的数量目标,发展的充分和平衡得到空前重视。大会提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并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要实现这些令人向往的目标,改革尤其是与防范“灰犀牛”有關的改革需要加速。在地方债管理上,制度建设已相对完善,但是,欲落到实处,还需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进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协调部门监管等相关改革的配合。去杠杆方面,国企仍是重中之重,其进展不仅关乎去产能和防风险,也决定了扩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提振企业家信心等政策的效果。只有加快金融监管改革和国企改革,把杠杆率真正降下来,央行行长周小川警示的“明斯基时刻”才不会成为现实。
  在多次成为经济增长“缓冲垫”的房地产领域,去年以来,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共有产权房等举措,朝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迈进,但是,房地产市场长效调节机制仍待完善和明晰。
  全球及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为推动诸多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阻碍何在,其实已广为人知。只有通过改革化解长期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矛盾,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度乐观与悲观均不足取,未来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取决于改革有无真进展。
  (摘自《财新周刊》)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在内的“主动交通”模式越来越火热。“健康”“绿色”“便捷”等优势是人们选择这些交通模式的重要原因。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担心,因为城市中不算良好的空气环境,这些直接暴露在户外空气中的交通和运动模式是不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一方面是空氣污染可能导致的损害,另一方面是主动交通能够带来的健康收益,这两者,究竟孰轻孰重呢?  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苏黎世大学等
期刊
有人问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左宗棠回答:“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道:“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三尺,如果天地间止有三尺,天空岂不都是窟窿?”  左宗棠回答说:“所以啊,我们学会了低头。”  学会低头,百事可为。  低头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修养。  01 笑着低头,是一种智慧  人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低头不是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笑着低头,就是把
期刊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肆任用特务诛杀异己,大臣人人自危。可是那时却有一个敢于和酷吏斗法、维护良善的著名“法官”,他就是徐有功。  与武则天当庭辩驳  徐有功(640-702年),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以“明经科”出仕。先是担任蒲州司法参军(主管司法审判辅助官员),在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689年),被调到朝廷任司刑(大理)丞,以后就长期在朝廷的司刑寺(大理寺)、秋官(刑部)、肃政台(御史台)三个司法部门任职
期刊
老主任是我十分敬重的领导,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凭着过人的智慧,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上了领导岗位。可能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在我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他,所以他时不时地对我指点迷津。对于他的话,我总是仔细揣摩,认真品味。都说酒后吐真言,老主任醉醺醺之后总是对我说:“人呀,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但有时候又对我说:“人呀,该高调还得高调啊。”这样的话听多了,我有点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在低调和高调之间到底该
期刊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
期刊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刃;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
期刊
经历丰富的人,聚会碰到有饭局的时候,会留意主办方点了什么菜。如果点的菜明显多了,就会显得过于客套,令人感到不适;点的菜如分量不足,便会看菜吃饭,看菜下筷,不会独吞独食,不理会他人。一顿饭、两顿饭,一回生、两回熟,大致可通过接触、就餐,初步了解一个人的脾性。看菜吃饭几乎成为许多家长从小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留有余地、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重要一课。  其实,在处世待人中,人们很讲究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很
期刊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热衷谈论“自主创新”,关心中国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中国的产业为什么只能来料加工却少有自创品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考试成绩突出却缺乏创造性,连外来的教练也感慨中国的球员踢球为什么那么刻板单调没有想象力……  为什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体上表现为“趋同”,而不是“质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要以表现“趋同”为目的,要刻意掩饰、打
期刊
汤姆和德怀尔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来到一水塘边。  他们边走边讨论汤姆的工作,汤姆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产生更大的影响。汤姆弯腰捡起地上的一颗小石子,将小石子扔进水中,然后驻足观看水波向外扩散。  “看见了吗?”汤姆对德怀尔说,“我想做点事情能辐射开来,影响很多的人。”德怀尔笑了,说:“如果你真想产生影响,你需要比那颗石子更大的东西。”  汤姆也笑了,搬起一块石头扔入水塘。  “够大了吗?”德怀尔
期刊
晚上睡不着,重新看了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也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电影。电影情节我不再赘述,在百度上就能够搜到,看过的人都被震撼过,没看过的人更应该去看一下。我只分享一下电影情节和台词给我的启示。  绝望,似乎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状态,但实际上人是很容易接受绝望的。肖申克所在的监狱里,大部分罪犯都是终身监禁,在监狱里待几十年直到老死,一定是非常绝望的。但大部分罪犯最后也就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