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谈吐,品相格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fy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丰富的人,聚会碰到有饭局的时候,会留意主办方点了什么菜。如果点的菜明显多了,就会显得过于客套,令人感到不适;点的菜如分量不足,便会看菜吃饭,看菜下筷,不会独吞独食,不理会他人。一顿饭、两顿饭,一回生、两回熟,大致可通过接触、就餐,初步了解一个人的脾性。看菜吃饭几乎成为许多家长从小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留有余地、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重要一课。
  其实,在处世待人中,人们很讲究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就是看相,看谈吐,品相格。但不少人说,我们从来不以貌取人,绝对不会通过看人的表面,去判定人的品格。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它反映了人的审慎与稳健行事。这就麻烦了,人们既很重视第一印象,重视品相格,但又不能以貌取人,这岂不是十分矛盾吗?
  这事情并不矛盾。这如同看菜吃饭一样,是检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修养和阅历的极好机会。你第一次和不相熟的人吃饭,上的青菜很长,难咽,而且菜叶枯黄,蒸的鱼时间不够,血丝可见,汤水中浮起了一只蚊虫,这时,你会哇哇大叫吗?这显得你太嫩了。你会叫来饭店经理斥责一番吗?这显得喧宾夺主,不给同桌人脸面了。你会扔下筷子,扬长而去吗?不会的。
  看人品相,看几眼这个人,一对话,发现此人很阳光、开朗、不遮掩,但从来没有人会称赞:“哎呀,你以后一定超过盖茨、马云。”一看到某个人阴阳怪气,目光游离不定,动作闪缩,你也绝不会说:“哎哟喂,你去演反派演员好极了,简直像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你只会内心“咯噔”一下,哎,这个人怎么会这个样子?你说不看相,是假的。你说一下能知一个人的全部,那也是假的。
  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看别人的。说自己不去品相格的人,一类是放一种烟幕,讓人感到他这人正派,不偏见;一类是说假话,找个老婆都一定要看长相,怎么找合伙人,找友人,找玩伴不看相格,不可能的;一类是幼稚无知,阅历浅,不知辨人,一旦坠入一群不良分子或恶魔之中,那就一生误入歧途,不得安宁了。
  看菜吃饭,看样板房买房,看车型购车,看质论价,哲学、经济学一贯如此,并不深奥。看人一定要会看相,看相待人,千年不变,人以类聚,物与群分,从来如此。街上,弄堂里有两个老头下棋,吵个天翻地覆,各自后边一定有一堆观众、看客,很自然分成两派,十分有趣。
  人生如棋,能不看人?下棋人不看棋路,怎样下呢?世上没有这样的人,有也只能是痴人。
  (摘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其他文献
目前全国上下形成了学习十九大报告、落实十九大方针政策的高潮。各地不仅全面动员了起来,而且各级政府及很多组织、机构创新形式,把宣传十九大精神搞得充满新意,产生了良好效果。本次十九大宣传应该说是历届党代会之后开展得最迅速全面、效果也最突出的一次。  由于宣传、落实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参与者非常广泛,而具体执行者的水平又不是一致的,在全国范围内强调这项工作的高质量至关重要。要防止个别地方搞形
期刊
世间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另一件是关我屁事。  这是我在停用朋友圈后最明显的感悟。  掐指算算,从三年前发第一条朋友圈开始,微信的好友也从个位数慢慢积累到了近千人,如果硬要说当时停用 朋友圈的理由的话,好友数目的急剧增多是直接的导火索。增多的这些人里面,包括了领导、家长、买东西硬要加你 的营业员、楼下经常叫的外卖店老板,等等。  所以发朋友圈这件事情有了越来越多深刻的含义。比如发张出去吃饭的
期刊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在你寄托了全部心神的目标消失后,随之而来的不但不是解脱,还有巨大的孤独和空虚。  之所以重新思考起这件事,是因为从国内朋友那里听到一则案子。一个17岁的高中生,在高考之后,留下一段感慨人生空虚的语言后,跳崖自杀了。他学习不错,正是在高考过后旅游的时候走的。遺书中写着,“世间本无安心所,何事空留皮囊在人间。”我想这“安心所”应是在说生活的价值。  这个世界似乎无比繁荣,却又似乎无
期刊
职场有真正的朋友吗  我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还真没经历过尔虞我诈的事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职场非常奉行“职业精神”,你是去工作的,不是去交友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以“职业精神”为宗旨。  法国管理学教授艾琳迈耶曾经这样描述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在职场文化上的差别:全世界范围,美国人的商业准则是最以任务为导向的,管理者和雇员更专注于工作。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希望完成工作而已。但在其他许多国家,
期刊
近些年来,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在内的“主动交通”模式越来越火热。“健康”“绿色”“便捷”等优势是人们选择这些交通模式的重要原因。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担心,因为城市中不算良好的空气环境,这些直接暴露在户外空气中的交通和运动模式是不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一方面是空氣污染可能导致的损害,另一方面是主动交通能够带来的健康收益,这两者,究竟孰轻孰重呢?  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苏黎世大学等
期刊
有人问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左宗棠回答:“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道:“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三尺,如果天地间止有三尺,天空岂不都是窟窿?”  左宗棠回答说:“所以啊,我们学会了低头。”  学会低头,百事可为。  低头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修养。  01 笑着低头,是一种智慧  人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低头不是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笑着低头,就是把
期刊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肆任用特务诛杀异己,大臣人人自危。可是那时却有一个敢于和酷吏斗法、维护良善的著名“法官”,他就是徐有功。  与武则天当庭辩驳  徐有功(640-702年),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以“明经科”出仕。先是担任蒲州司法参军(主管司法审判辅助官员),在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689年),被调到朝廷任司刑(大理)丞,以后就长期在朝廷的司刑寺(大理寺)、秋官(刑部)、肃政台(御史台)三个司法部门任职
期刊
老主任是我十分敬重的领导,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凭着过人的智慧,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上了领导岗位。可能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在我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他,所以他时不时地对我指点迷津。对于他的话,我总是仔细揣摩,认真品味。都说酒后吐真言,老主任醉醺醺之后总是对我说:“人呀,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但有时候又对我说:“人呀,该高调还得高调啊。”这样的话听多了,我有点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在低调和高调之间到底该
期刊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
期刊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刃;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