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也许是最好的东西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as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睡不着,重新看了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也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电影。电影情节我不再赘述,在百度上就能够搜到,看过的人都被震撼过,没看过的人更应该去看一下。我只分享一下电影情节和台词给我的启示。
  绝望,似乎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状态,但实际上人是很容易接受绝望的。肖申克所在的监狱里,大部分罪犯都是终身监禁,在监狱里待几十年直到老死,一定是非常绝望的。但大部分罪犯最后也就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年复一年过下去,习惯被欺负,习惯事事汇报,习惯不动脑子。其实,人在绝望中并不痛苦,只有在绝望中还总抱着希望,才是真正的痛苦。我们大多数人是身在绝望中不自知的,并不比在监狱里好多少,因为我们不自知,所以也无所谓痛苦。
  真正抱有希望的人,才会有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但无谓的痛苦和挣扎对希望没有任何帮助。在电影中,有关希望的台词不少,以下两句尤其说到了点子上。第一句是瑞德说的:“希望是危险的,希望让一个人发疯,在监狱里,希望没有任何用处。”第二句话是主角安迪说的:“记住,瑞德,希望是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是不会死的。”
  电影中安迪是主角,以行为来阐释人生的最高困境和哲学,以及救赎的过程;瑞德是配角,用旁白来撬动人的思想,震醒僵死的人。瑞德代表放弃了希望但依然想乐观接受现状的那类人,而安迪是决不放弃希望的典型。所以,整个监狱里,只有安迪一人为了希望奋斗,哪怕希望渺小如飘忽的豆油灯。为了给监狱图书馆增加图书,他写了几千封信,最后终于改善了监狱的阅读环境,也让很多囚徒在阅读和音乐中振奋起来。为了获得宽松的条件,他不惜忍辱负重,为邪恶的监狱长和狱警队长服务十余年;但希望的象征——那把小铁锤,一直在他手里,每天晚上挖一点,二十年如一日,最后终于挖通了逃生的隧道,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人生常常会出现无可回旋的时候,不管是因为体制、命运或者他人的原因使厄运降临到身上,还是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心灰意冷,甚至走上绝路。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心存希望,哪怕如飘忽的豆油灯,只要一直亮着,也许就有云开日出的时候。
  当瑞德提到监狱的高墙时,他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習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所谓体制化,其实就是一个人被制度和现实同化,既不需要独立思考,也不可能独立思考,最后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依附于体制而不能自拔。其中一个老年狱友布鲁克斯,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年,获释后不愿意出去,出去后无所适从,最后自杀,这就是很深刻的象征。实际上人类是很容易被体制化的,德国的希特勒曾让那么多人被体制化,无数人变成了邪恶体制的帮凶,有些可能是被胁迫,但更多人是出于自愿。
  对于人来说,要不就是忙于生存,要不就是赶着去死。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赴死,而是如何更有希望地生存。尽管我们是普通人,羽毛也并不那么亮(电影里有句台词:“有些鸟儿注定是笼子关不住的,它们的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来拯救自己。正如电影所说的那样:“强大的人拯救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
  (摘自《行走的人生》)
其他文献
职场有真正的朋友吗  我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还真没经历过尔虞我诈的事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职场非常奉行“职业精神”,你是去工作的,不是去交友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以“职业精神”为宗旨。  法国管理学教授艾琳迈耶曾经这样描述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在职场文化上的差别:全世界范围,美国人的商业准则是最以任务为导向的,管理者和雇员更专注于工作。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希望完成工作而已。但在其他许多国家,
期刊
近些年来,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在内的“主动交通”模式越来越火热。“健康”“绿色”“便捷”等优势是人们选择这些交通模式的重要原因。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担心,因为城市中不算良好的空气环境,这些直接暴露在户外空气中的交通和运动模式是不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一方面是空氣污染可能导致的损害,另一方面是主动交通能够带来的健康收益,这两者,究竟孰轻孰重呢?  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苏黎世大学等
期刊
有人问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左宗棠回答:“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道:“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三尺,如果天地间止有三尺,天空岂不都是窟窿?”  左宗棠回答说:“所以啊,我们学会了低头。”  学会低头,百事可为。  低头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修养。  01 笑着低头,是一种智慧  人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低头不是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笑着低头,就是把
期刊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肆任用特务诛杀异己,大臣人人自危。可是那时却有一个敢于和酷吏斗法、维护良善的著名“法官”,他就是徐有功。  与武则天当庭辩驳  徐有功(640-702年),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以“明经科”出仕。先是担任蒲州司法参军(主管司法审判辅助官员),在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689年),被调到朝廷任司刑(大理)丞,以后就长期在朝廷的司刑寺(大理寺)、秋官(刑部)、肃政台(御史台)三个司法部门任职
期刊
老主任是我十分敬重的领导,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凭着过人的智慧,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上了领导岗位。可能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在我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他,所以他时不时地对我指点迷津。对于他的话,我总是仔细揣摩,认真品味。都说酒后吐真言,老主任醉醺醺之后总是对我说:“人呀,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但有时候又对我说:“人呀,该高调还得高调啊。”这样的话听多了,我有点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在低调和高调之间到底该
期刊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
期刊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刃;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
期刊
经历丰富的人,聚会碰到有饭局的时候,会留意主办方点了什么菜。如果点的菜明显多了,就会显得过于客套,令人感到不适;点的菜如分量不足,便会看菜吃饭,看菜下筷,不会独吞独食,不理会他人。一顿饭、两顿饭,一回生、两回熟,大致可通过接触、就餐,初步了解一个人的脾性。看菜吃饭几乎成为许多家长从小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留有余地、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重要一课。  其实,在处世待人中,人们很讲究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很
期刊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热衷谈论“自主创新”,关心中国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中国的产业为什么只能来料加工却少有自创品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考试成绩突出却缺乏创造性,连外来的教练也感慨中国的球员踢球为什么那么刻板单调没有想象力……  为什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体上表现为“趋同”,而不是“质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要以表现“趋同”为目的,要刻意掩饰、打
期刊
汤姆和德怀尔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来到一水塘边。  他们边走边讨论汤姆的工作,汤姆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产生更大的影响。汤姆弯腰捡起地上的一颗小石子,将小石子扔进水中,然后驻足观看水波向外扩散。  “看见了吗?”汤姆对德怀尔说,“我想做点事情能辐射开来,影响很多的人。”德怀尔笑了,说:“如果你真想产生影响,你需要比那颗石子更大的东西。”  汤姆也笑了,搬起一块石头扔入水塘。  “够大了吗?”德怀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