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揪”一“推”总关情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汉从等待撤离的队伍里“揪”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令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当其他村民安全撤离,老汉又用力地把那个小伙子“推”上木桥,那一瞬间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被无情的洪水吞没……这是课文《桥》第14~23自然段所描述的“桥塌殉职”的感人场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人格魅力在这一情节冲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老汉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父亲的双重形象出现的,在看似矛盾的先“揪”后“推”的行为中,诠释出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品质。但作为一位父亲,他又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真实可信的。因此,教学这一部分,重在引导学生读文悟情,对老汉这一人物形象作人性化的解读。
  
  一、缘文得意,整体感知
  
  师:凭着在村民心目中的崇高威信,凭着在紧急关头的沉着果敢,老汉有效控制了局面,一百多号人正有序撤离。但故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一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知道的情节,用一个词语形容你读后的感受。
  师: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生: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最后他和小伙子一起被洪水吞没了。
  生: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俩人一起殉职了。
  生:桥塌了,老支书和儿子以身殉职。
  师: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生:痛心。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为了全村老百姓英勇牺牲了!
  生:难过。两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生:震撼。生死关头,老支书竟然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里揪了出来,真是六亲不认!
  生:难以置信。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在明知后走一步就意味着死亡的情况下,老汉真的会揪出自己的儿子?
  [评析:整体入手,自读自悟,畅谈感受,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评价与批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素养]
  
  二、披文入情,熟读精思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汇报中多次出现了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它是——
  生:揪。
  师:它出现在哪里?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出示片断一: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联系前文和老汉说的话可以看出老汉和小伙子各是什么身份?
  生:老汉是村党支部书记,小伙子是一名党员。
  师:联系下文,再想一想:老汉还是谁?小伙子又是谁?
  生:老汉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师(明知故问):既然他们是父子关系,老汉为何要揪出小伙子呢?难道老汉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儿子推父亲先过桥,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这个地方。
  (出示片断二: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还是无情?
  生:有情!
  师(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这样凶巴巴的态度,还算有情?
  生:太危险了!
  生:桥在发抖了!
  生:没时间多说了!
  生: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读——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你读——
  生接读片段二。
  师:从这一“推”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师(出示片断一):谁来读?
  生读片段一。
  师:“揪”,老汉是无情还是有情?
  生:老支书已经发出了党员排在后面的命令,但是作为党员的儿子却想抢先逃离,这是公然违抗父亲的命令。为了保证村民有序撤离,老汉不得不忍痛揪出儿子。
  生:此时我看到的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在呵斥一名不听话的党员。
  生: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的百姓。
  生:为了做到一视同仁,也为了村民顺利脱险,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埋藏在心里”,你分明触摸到了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我觉得老汉是舍小家,顾大家。
  师: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生接答)
  在集体与个人面前,老汉选择了——(生接答)
  师:原来,一“揪”一“推”总关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评析:老汉的一“揪”一“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作为父亲和支部书记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教师抓住矛盾的焦点,让学生在对比研读中感悟老汉形象,从而立体化、人性化地解读文本,给学生以鲜明的感受,毫无“贴标签”“喊口号”之类的痕迹]
  
  三、想象补白,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木桥前,让我们把“父亲”和“儿子”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换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生读:……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师:尽管老汉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终究抵挡不住无情的洪水。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踏上木桥,就被洪水吞没了。面对这一幕,老汉似乎要喊着什么,他要喊什么呢?请大家写一写。
  生:老汉会喊:儿子!我对不起你呀!
  师:为什么说对不起?
  生:因为是老汉把儿子揪出来让村民先走,儿子才没来得及逃,被洪水吞掉的。
  生:老汉会喊:儿子!你是好样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老汉把他揪出来时,他并没有反抗,而是顺从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
  师点头:如果他反抗了会怎样?
  生:队伍可能乱成一团,谁也逃不了。
  生:会桥毁人亡,全军覆没。
  师:这说明这个小伙子——
  生:和老汉一样先人后己。
  生: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是的,小伙子毕竟年轻,虽然开始不顾身份逃生心切,后来还是懂得服从命令,顾全大局。接着说。
  生:老汉会喊:儿子,小心,快抓住木板!
  生:儿子,我来救你了!
  生:儿子!我的儿子!
  生:儿子,不要离开我!原谅爸爸!
  师:我听出来了,面对儿子被洪水的吞没,老汉的内心多么自责、多么愧疚、多么心痛!他多想上去挽救儿子!然而,还没等他喊出声,无情的洪水将他也吞没了。水面上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评析:教师巧妙运用了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自主地运用言语表达真情的欲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体验走进了这位父亲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愈发鲜活,愈发丰满]
  总体评价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激情满怀地引导和不失时机地点拨,带领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在品读感悟、换位思考、想象补白等主体性阅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和文本的情感世界,完全与文本、作者、课堂融为一体。课堂充满激情和感动,精神与语言在此同构共生,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首先要树立资源意识,做有效生成的激发者;其次要具备驾驭能力,做生成信息的提炼者;还要运用创新思维,做生成资源的拓展者,从而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得以提升。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有效;激发;生成;提升    生成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乐于、易于动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修改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发展心理学指出:人只有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把自己的需要充分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摘 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利用市级人才培养项目“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凝聚了全市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项目近三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正视成果,理清思路,以期为后面的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人才小高地 师资队伍 建设 发展  课 题:本文系广西中等
“重探究,重体验,重过程”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书本场景,体验社会形态,体验生活生存方式。这些做法对于活化课堂,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行动的能力来说都是颇有成效的。如何把学生的体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教学内容的有关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体验机结合在一起,这是在新课程状态下所有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三年的地理新课程实施,本人认为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中学阶段结合化学史教学的目的在于“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2001年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学会并能运用What’s this?向他人提问。  (2)听懂、会说、认读单词monkey、tiger、panda.  (3)学会演唱英文歌曲LovelyAnimals.  2.能力目标:围绕有关What’s this话题,熟练进行交流,在听、说、演、玩、唱等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运用语言的
摘要:“以人为本”,就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实践者、探索者,深刻理解和把握课改宗旨,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优化教学方法,探索与尝试“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一、体会教材意境,优化教学情境;二、把握教材特色,优化“自主、互动”;三、强调过程和方法,优化“合作、
语文阅读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语文基本能力,并引导他们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课外,转化为一种能够受益于终身的综合语文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或墨守程式化的课堂结构,或滥搞“粗放式”的学生自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先天不足,窄化了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忽视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涵养,将目光局限于“读懂”层面上,导致了实际操作中过于追求阅读教学技术性操作,从而使诗
“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让中职教育适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这是中职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景。2014年底,首批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单公布,宁波有6所学校入选,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鄞州职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两年来,随着“选择性”课改的推进,该校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同时学校也被赋予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在学校“融文化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纳入学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主渠道作用,以學院研发的“树型”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为基础,创新实施三次课堂全面育人、一个平台全程育人、一体融合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计划,初步构建了“一二三”课堂协同育人、线上线下立体育人、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全面融合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