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体验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探究,重体验,重过程”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书本场景,体验社会形态,体验生活生存方式。这些做法对于活化课堂,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行动的能力来说都是颇有成效的。如何把学生的体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教学内容的有关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体验机结合在一起,这是在新课程状态下所有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三年的地理新课程实施,本人认为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初步体验学习地理的实际意义。
  案例:正午太阳高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这块内容时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抽象,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通过大量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今年的教学中,我特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究学校3号、4号两幢宿舍楼的采光条件,希望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情境来激发其学习兴趣,进入初步的情感体验。我先用多媒体呈现两幢宿舍楼的图片,由于展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开始小声议论。这时我开始不失时机地提问:
  师:这两幢宿舍采光条件怎么样?
  生1:3号楼采光条件好,4号楼采光条件差。(我就生活在4号楼,被子也不好晒,学生补充)
  师:为什么4号楼的采光条件不好呢?
  生2:阳光被前面的3号楼挡住了。
  师:为什么会被挡住?
  生3:3号楼太高了。
  生4:两幢楼房间距太小。
  师:楼房要怎样设计才合理?今天我们来争做优秀建筑师。
  分析:学校宿舍采光条件这个生活情景,触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楼房采光与楼间距、楼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创设生活情景虽然能很好触动学生情感,但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本身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内容一定要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二是情境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导入时所花时间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喧宾夺主。三是情景要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要真正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一语道出了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表象、探究问题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设置动手操作,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的对象。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设置“动”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加深体验。实践证明,动手体验后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案例:在大家跃跃欲试的气氛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6人一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支长蜡烛,火柴,两张硬纸片,一根木条,一把直尺,一瓶胶水。
  师: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探究太阳高度与楼间距,楼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过了20分钟左右,学生反馈。
  (学生实验设计见图)
  
  师:请学生探究太阳高度,楼间距,楼房高度的计算公式。
  学生思考,分析得出:TanH=楼高/影长
  分析: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最后得出实验结果,既加深了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也培养了其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只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实验过程,去体验实验过程,而不应该是面面俱到布置好所有的实验步骤,甚至直接告知实验结果,如果这样,动手实验就会缺乏真正的意义,学生也很难有很深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强化体验
  
  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课内外各种有用的地理资源调动起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借助和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地理问题,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强化体验。
  案例: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以致用,我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探究,考察学校3号楼、4号楼的楼间距要怎样设计才合理。在测量前我先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并且让学生自己根据手中的测量工具(校园平面图,直尺、皮尺,测高仪,铅笔,记事本。)设计测量的步骤,以免学生到了实地现场无从下手。
  学生设计测量步骤:
  ①利用测高仪、皮尺测出南边3号楼的实际高度。
  ②利用校园平面图测量并计算出3号楼与4号楼之间的实际距离。
  ③利用TanH=楼高/影长(TanH由教师提供)计算出理论的楼间距,并于实际距离比较得出结论。
  分析:由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到现场后都能进行活动的开展。而且测量的是自己学校的楼间距,感觉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学校出谋划策,所以积极性很高。
  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事先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事先设计活动的步骤,以及提醒学生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到了现场后才不会无从下手,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课堂内容才能的到拓展延伸,体验才能得到强化。
  
  四、分享成果,成功体验
  
  由于是主动的参与,学生每参与一项体验活动,都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分享。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或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的成功收获,使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在实地测量以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谈谈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体会。由于是亲身经历,学生感受很多:
  生1:原以为这次测量很简单,但没想到真正到实地测量碰到困难很多,比如楼房顶部不规则,测高仪不好掌握……
  生2:说这次测量的结果是我顶了好几天的大太阳换来的,所以我觉得特别珍贵,而且我体验到了真正的成功……
  生3:总以为我们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会考、高考、没想到它还有实际价值,而且这个价值离我们这么近……
  分析:这次教学我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最终又把学生请进课堂,学生体验得到不断的深化,不但很好的掌握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而且使其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快乐。
  总之,学生的地理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将摆脱地理教学的枯燥乏味,逐渐地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一切,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增加科学性、兴趣性。他们将在体验中渐渐地走进地理课程,以期待的心情迎接每一堂地理课。(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并结合江苏近三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其命题特点及其走向,试图给江苏乃至新课程高考地区的日常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备考提供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命题走向;应对策略    江苏自2008年实施新课程高考以来,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纵观三年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可以发现,试题的考查目的、呈现方式、题目内涵较之老课程试卷有了根本性的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话题由来已久,虽然不少专家和老师作了不懈的努力,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一节符合课标要求、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的落实紧扣课标,教学内容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过程的设计朴实而又扎实,教师课堂角色体现出组织者和点拨者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当前语
记得上初中时,在一本假期作业中读到过一则阅读材料,别具一格的形式,特别是那发人深省的内涵,让人记忆犹新。再一次见到它,是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学课本中,一时间,如遇故知,久违的震撼再被唤醒。没多犹豫,它——《妈妈的账单》便成了我参加教研活动的选课之一。  于是,我的《妈妈的账单》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而我也乐在其中。    一、起——书被催成墨未浓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说
2008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为期3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共同品尝了32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精神大餐。这32节课几乎代表了全国各地的最高水平。反思他们的教学过程,亦发现美中不足之处。通过品析这些“赛课”,笔者认为当前的“有效备课”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目标的确定与落实不到位    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标杆”,
专项一 物质的变化及规律    (一)物质的变化  1.(2005黑龙江2)小丽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做过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观察液体体积变化  B.用铅笔芯的粉末打开生锈的铁锁  C.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现象  D.利用木炭和棉花净化水  2.(2005沈阳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化钠(Nal),用氯气(cl2)从中提取碘(1),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2
当下,语文课“简单”了,也重新归于“求实务本”的坦途了,自然清新了许多,可深下去再想一想,总感觉越整体性阅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首先,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整体性阅读内涵的把握理解不清。从“立言”角度而言,一篇课文从构思到成文,要有一个主旨,所拟用的任何材料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去组织、去表现;从“申义”角度来说,“披文以人情”、“人情而得意”,读了一篇文章,得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得形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建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初中物理教学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形成性评价的科学内涵,分别从横向与纵向评价的角度,提出了创设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形式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针对学生知识建构、个性特征的不同进行分层评价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形成性评价;自主性学习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
摘 要: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首先要树立资源意识,做有效生成的激发者;其次要具备驾驭能力,做生成信息的提炼者;还要运用创新思维,做生成资源的拓展者,从而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得以提升。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有效;激发;生成;提升    生成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乐于、易于动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修改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发展心理学指出:人只有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把自己的需要充分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摘 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利用市级人才培养项目“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凝聚了全市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项目近三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正视成果,理清思路,以期为后面的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人才小高地 师资队伍 建设 发展  课 题:本文系广西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