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凸显了自身的弊端: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偏差,表达能力差。要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欲望,营造氛围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诵促读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4、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5、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依存课本,向课外辐射
  初中语文教材拥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或节选、或片断,在学生品尝了文学大餐的同时,要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外国的莫泊桑,杰克•伦敦等名家作品,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阅读,感受大家名篇的艺术魅力。
  三、授人以渔,学习方法,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则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所以,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到阅读的成效,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读内容提要,或泛读、或精读,或反复咀嚼,领悟其精华。
  四、注重积累,以收实效
  过目不忘,常人难以达到。读一般的书,会成过眼烟云;经典名著,也印象不深,学会积累阅读材料,则可弥补这一缺陷。摘录名人名言,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就是几种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方法。
  五、说写实践,提高素养
  课外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依托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创建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践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演讲、讲故事,诗朗诵、作文比赛、征文、编手抄报、出黑板报、写广播稿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博览群书,吸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学生在书香中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每堂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学习开始,这种组织从心理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那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实验激趣  物理实验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演示实验,通过试验来揭示矛盾
2 1世纪中叶以来,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理通过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辅助工具,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变化特点,并就如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出发,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护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 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    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
学位
对于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仅仅依赖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的。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高考体检情况,从中学生对体育课厌学这一现象,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 厌学 体育教材 组织教法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部分中学的考生进行高考体检,总共体检1524名学生,其中体检完全合格的仅有128人,只占总人数的8.4%;四川省绵阳市城区参加体检总人数12891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等。突发事件因其突然性,常常具有强烈的震憾性,并且常常关乎国家的安全和人
面临着大众传播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其他节目类型,农村电视节目创新的步子显然迈小了。就其节目形式而言,长期保持着新闻加专题的老套路,鲜有创新。电视从业
新世纪已经来临 ,在新的世纪里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 竞争 。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 、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对朗读数量的要求是三年总共260万字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