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要有启发性,要突出重点,要有层次,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亲切并 富于手势,要符合学生思维。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 课堂 提问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1.提问要有启发性:
  我认为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要么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要么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或者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重详简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R=U/I与I=U/R相似,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電流I成反比.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密度公式ρ=m/V中,ρ与m、V的关系应怎样理解?”使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3.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4.提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获得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程提出了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意识、生态意
职高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数学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要教好职高数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邰宝林,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他先后多年担任农村中学和城郊结合部的中学校长,又是一位在教育岗位上力求按教育规律不断践行的行者,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语言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涉及的知识量大,如何处理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且知识复习量大的矛盾,确实考量教师的教学智慧。做好“导学”教学是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复习质量
作品简介《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自己在三年级从10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期间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摘要: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政治课堂充满生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生命力 政治 课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存在诸多的弊端,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和知识的灌输。当下,也有一些所谓的新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活动频繁,实则是表演课。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学。语言指的是汉语的学习运用,主要表现在口头方面就是听和说。文学就是对作品的学习运用,主要表现在书面方面就是读和写。要想学好语文,笔者认
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餐问:我一直很奇怪,人为什么非要一天吃三餐呀?多吃或者少吃不可以吗?答:人吃饭是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发育,人们习惯一日吃三餐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1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由于我们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每个男生至少要参加一个比赛项目。我被统计上以后,就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丁小海,怎么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