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之烈与文明之殇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思运被认为是“中间代诗人”中有突出影响的诗人,其实我更愿意称道他在中国诗坛上的独树一帜,因为从诗人的品质来看,独立诗人这一身份更加重要。
  赵思运的诗带有明显的先锋气质,或者说具有一种极端的现代性,这使得他在中国诗坛上以独具个性的诗风迥异于当今诗坛的其他诗人。他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一)注重口语化叙事,但这种口语化叙事又是切合特殊的历史语境及其诗歌的戏剧化面孔的;(二)注重调侃、戏谑、冷幽默以及反讽的表现方式,与历史中的现实始终保持“敌意”,或至少持一种低调介入的方式,“静观其变”的诗歌比较少;(三)在主题上多表现个体或时代的荒诞性,尤其是对于历史中的藐小个体或者所谓的“大人物”,多以带有情色化、暴力性的叙事来进行“实证”或“校勘”;(四)在题材上,既注重个体和文化经验的重要性,也注重“无限驳杂的现实这部社会文本”,以现有的具有颠覆性的张力十足的“文本”为诗是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
  有论者认为赵思运的诗很黄,很暴力,有很强的冲击力,但这只是看到了其诗的表面。其实,赵思运诗的黄与暴力之下,埋伏的是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批判。他对制度和文化有着挑剔的眼光,往往解构掉一些非常普通的事态和场景,让人感受日常的深刻,如《传奇》《孤独的牧羊人》《广播》《花妮》《新生报到》;有时也以黄或暴力的细节性铺张来故意烘染悲剧的宏大,让人心头不安,如《丽丽传》《阉,或者去势》;有时虽然很“黄”,但又十分注重美感,如《萨福的小乳房》《我的中世纪生活·牧羊人的妻》。他的诗属于口语化风格,但亦能张弛有度,与所要进行的叙事保持同一节奏,有时还留有余白悬想,让人回味其中。与其他诗人相比,赵思运的先锋是一种烈质的先锋,它让读者远离想象逻辑,同时赶走了玄学与象征,从话语上直接接榫那些被溶解了的然而又若合符契的感能与认知。
  赵思运的很多诗歌叙事刺穿了原审美中的乡土文明。作为一个乡土出身的诗人,地方性的文化乡愁不可回避。然而,赵思运一反深沉、朴质的抒情范式,而代之以“绝情”“狠毒”的知性叙事,对“乡愁”的内核作了无情揭穿。这是一种揭伤疤式的叙述,是对乡土文明的嘲讽与笾祭。然而,他之用意绝非只为你献上乡野之“粗鄙”,而是试图让人当代人省思,抑或唤醒那些仍在迷醉中沉沉睡去的人,他们正如《尾气》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对“汽车放的屁”有重大发现的二傻子被撞死之后,仍然在“使劲地嗅着那种莫名其妙的香味/喷张的鼻孔/像马鼻”。如果说这种文明之殇还掺杂着当时的人们对当年新事物的好奇,那么《传奇》则近乎一种对乡土文明的哀悼。踩耳屎的传说尽管是一种迷信,然而一旦遭遇悲剧性的巧合,这种报应不爽的观念何啻强大。《命锁》则更近一层,所叙的是基于对至亲之人如何逝去的文明考察,“四根木橛”成为挽救生命的力量,然而深陷幻觉之痛的亲人却希冀找到天堂中的“家”。于是,“就在昨夜/腹热肠慌的娘悄悄地潜入大雪纷飞的院子里/用铁锨挖出四根木橛/今日凌晨/阳光熤然/爹仙逝/赵西玉,享年九十有三”。
  抛开这种“蒙昧”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化上的情景推衍,再来看赵思运有大历史背景的一类写作。这一类诗歌常常有其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多以小人物的荒诞行径来曝露历史作为其境遇发生的荒谬性存在。《哪吒死了》一诗中的李松茂,“他挨村儿走遍山东省/哪个村儿的泥块都尝过/最后的结论是/房集的胶泥最好吃”;《赵老三的一生》中的赵老三,一个年纪轻轻、身强体壮可就是娶不上媳妇的人,一个与公羊相依为命的人,一个靠剥削公羊为生却活得不如羊的人,“公羊老了/对付不了母羊的时候/赵老三也不行了/他们相依为命地一直睡下去”。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事件,只有在特殊的历史附庸之下才能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情事和人物的叙述,赵思运多采取冷静旁观的态度,然而隐约之中却大有深意。他有意避开问题的尖锐和复杂性,不置可否,却让读者沉浸、沉思在了那静态或“静止了的”“死寂”的文明當中。此种叙述本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口语叙事用以丰富诗学内涵的方式之一种,然而却成为赵思运创作中常用的运行机制。当然,他并非以此来制造困惑,这本来就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文化考量,难得的是他将读者带入了对文明与历史的沉思当中。
  赵目珍,青年诗人,批评家。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在获得普利策奖一个月之后,希沙姆·马塔尔再次凭借传记《回乡》获得了弗里欧文学奖。《回乡》讲述了马塔尔在卡扎菲政权倒台之后回到家乡利比亚寻找失踪的父亲Jaballa的故事。Jaballa是一位商人,他反对独裁政权,于1979年被保安部队绑架。从那之后,他的家人再也没有见过他,但大家都知道,Jaballa被带到了黎波里臭名昭着的阿布萨利姆监狱。1996年,曾有1270名囚犯在那里遭到处决。自出版以来,
谁也不会想到社区的傍晚会如此安静。  明明夕阳还在留恋人间,本该热闹的广场舞场地却空无一人。我和父亲对坐在阳台的窗前,默默无语。他看向窗外,我看着他。  早已记不清,上一次这样静坐是什么时候了。自从外出工作以后,每年能回家的时间就只剩下春节的几天。即便如此,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回家已经成为一项工作,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  夕阳慢慢西斜,橙红色的余晖缓缓地透过窗户,落在父亲沧桑的脸上。恍惚间
年少的我们,怀着不识愁滋味的懵懂无知,一直在用属于自己的颜色,在时空中拼凑着青春。绿色·活力  阳光尽情地挥洒着能量,跳跃的光斑给奔跑的我们披上了一层纱衣。青春的我们,似乎并不满足于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在操场上肆意狂奔,与风儿赛跑。跑完800米的我们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还未休息好,便拿着篮球向球架走去,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轻轻抬起手腕,投出篮球,它在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抛物线,随后正中“靶心
打小,我就向往能够像小鸟一般飞起来。  为此,我千方百计地尝试飞越,哪怕只是数秒的腾空。我从楼梯上跳下,从土坡上跃起,学着小鸟儿一般扑棱胳膊。终于,我以无数次的失败证明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我不可能飞起来。  我苦苦思索,可是最终无果。我只好来到父亲身边,他总能替我解决问题,自小就是这样。他从古色古香的红木沙发上站起,微笑着举了举手中那杯泛黄的茶。难不成连他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或者他想让我放弃要
内容摘要:在高校实施和构建大学生的修身教育体系,是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文明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修身 培育机制  修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儒家先贤的共识,也是儒家提倡的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在现阶段,大学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德育教育的培训来进行,而德育
我伏在窗边,看着星空,繁星点点,情不自禁地念出了一首首古诗,眼前也仿佛浮现出那样一抹色彩……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皓月当空,将光辉洒向大漠。一位年轻的将军带着大部队穿过大漠,他就是名扬千古的霍去病。就是这位年轻的军事奇才,率领大军,打响了漠北战役,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天才,没有来得及乘胜追击,24岁就英年早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透
《孟良崮》初看是一篇游记,然而读下去,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它不是对山水形胜的摹写与歌吟,而是借了山水的游踪,叙说了其它一些更加深广的内容,使文章有了山水之外的分量。  分量来自山水引出来的关于心灵质地的思考:“当时少年如我,就是沉浸在这些地名里,被厮杀、仇恨充满。”作者问:“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启蒙?”自然了,一说到心灵、精神、理想、生命之类的话题,便会增添几许沉重与深刻。  当然,说心灵谈精
日前,余秋雨携散文新作《泥步修行》亮相書博会。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为读者奉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泥步修行》是余秋雨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著作。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余秋雨称,自己写了很多书,但唯独缺一本谈修行的书。“我想在最合适的年龄谈谈人生的修行。”余秋雨认为,年长者更应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后辈,因为“破惑”的经验,也就是为人生减负、让精神自如的秘方,
内容摘要:理论与批评是文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其呈现的张力关系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女性主义叙事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兴起的重要学科,它将这两种倾向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完美范式,体现了理论与批评的强大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性。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应保持为一种动态的张力平衡,将开放的外在形态与自律的内在品质相结合。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 批
记得那是一个傍晚,我在江夏医药园下车,前往朋友所在的饭馆。朋友在电话里告诉我饭庄就在精神病院对面,我随意问了一个路人:阿姨,精神病院怎么走?那个中年妇女一脸的惊愕和厌恶,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这次经历在我读完杨邪的《那儿》再一次被唤醒,平心而论,这篇散文触及了一个在观念世界里不大吉利的词——死,它与殡仪馆、癌症等词相伴相生,充满禁忌,始终处于日常口语中被遮蔽的地带。事实上,这一类的词语还存在不少,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