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6)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小,我就向往能够像小鸟一般飞起来。
  为此,我千方百计地尝试飞越,哪怕只是数秒的腾空。我从楼梯上跳下,从土坡上跃起,学着小鸟儿一般扑棱胳膊。终于,我以无数次的失败证明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我不可能飞起来。
  我苦苦思索,可是最终无果。我只好来到父亲身边,他总能替我解决问题,自小就是这样。他从古色古香的红木沙发上站起,微笑着举了举手中那杯泛黄的茶。难不成连他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或者他想让我放弃要飞起来的夙愿?虽然他那带着微笑的脸庞看起来自信满满,可我的心中仍有些疑惑。
  父亲拿来一盏干净的玻璃茶碗,示意我坐下。我的疑惑更深了,难不成这喝茶和我要飞起来有什么关系么?
  我不禁回忆起童年时光。每天一大早醒来,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父亲的茶杯。那个积了不少茶垢的杯子似乎一直放在茶几上那个固定的位置,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它从未离开过父亲。茶杯里总是有那么一汪略黄的茶水,而茶叶占了大半个杯子。他总是泡那样一杯又浓又酽的茶!我也好奇地尝过,不过从未品出茶有什么吸引人的滋味。那味道似乎只是一味的苦涩,是父亲的一个象征。我所喜爱的是酸和甜——那两种令我兴奋、激动,又能满足我单纯的味蕾的味道。爸爸说,那是属于孩童时期的喜好。小时候,我吃到糖果便会乐得眯起眼,合不拢嘴,仿佛那酸甜的滋味带着我腾空而起,飞到一个充满甜蜜与幸福感的小岛上。然而现在,成长和理智让我无法再满怀童真地随着酸甜的糖果而飞起来。我真的想实实在在地腾空而起,而我也真的无法想象父亲会怎样用他的茶帮我飞起来。我好奇地望着父亲。
  一小撮干枯缱绻的略带点儿绿意的茶叶被父亲轻轻地投入玻璃茶盏中。它们是那样的丑陋,看上去灰头土脸的。“跟我差不多。”我想起自己无数次的失败,哑着嗓子对父亲说。
  “不要急,它们华丽的变身马上就要开始了。”父亲让我耐住性子,等待奇迹的出现。
  他拎起一壶刚烧开的沸水,叮嘱我:“仔细看。”
  “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泡……”不等我说出最后一个字,神奇的一幕已在我不耐烦的瞬间出现了。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
  翻滚沸腾着的水与原本干枯的茶叶相遇,发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滋滋”声,而如丑小鸭般的茶叶在清澈的水中翻滚,起起落落,起初跌跌撞撞,而后就优美地在杯中画出一道道华丽醉人的弧线——那不就是轻盈的鸟儿飞起来,在空中打着转儿吗?灰头土脸的茶叶在沸水的鼓励与支持下,褪去表面的黯淡,化身为一个个凌空飞起的淡绿色的小精灵,如雪花在空中飘散,如群蝶飞舞于百花丛中,我看得如痴如醉。这正是我所想要的飞起来!
  父亲端着他那泛黄的茶杯来到我身边,轻轻坐下。“你知道茶叶为什么能飞起来吗?”他问我。
  “有水托起它。”我说。父亲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我。
  “哦,不,不。没那么简单。”我想了一下,抬起头,欲言又止。
  “你知道吗?茶叶原本不是这般干枯的死气沉沉的样子。它本是鲜嫩的、充满活力的,在经受了千百次的揉搓和高温的蒸烤后才变成这样,也才能在水中飞起来。你若是将新鲜的茶叶放入水中,它必定会沉入杯底,不可能飞得起来。”
  “原来它也受到过许多挫折啊,可是,即便它变得灰头土脸,却也同多次失败的,现在的我不一样了,是吗?”我问,“我坚持努力下去,也会像它一样能飞起来的,对吗?”
  “那当然了,孩子。”
  茶叶经过千万次高温的折磨,才成就了这一瞬间的飞起来,才成就了这一缕萦绕鼻尖的淡淡清香。我坚信,当我经历千万次失败的痛苦,战胜千万次坎坷挫折,也一定能飞起来。
  古色古香的茶几边,我的灵魂随着缕缕茶香,缓缓地,努力地,飞起来了。
  专家点评
  我有点小意外。小作者能够把茶叶经过千万次的高温锤打,最终得以在水中飞起来,和人得经过千万次坎坷挫折的磨炼,灵魂才得以飞起来联系在一起,这联想的空间,实在够出奇、够辽阔的。
  小作者在写到干枯的茶叶投入沸水中时,有一段细致入微的描写:与沸水相遇的那一刻,茶叶发出充满活力的“滋滋”声;紧接着,茶叶在水中翻滚;最后,茶叶在水中轻盈地飞起。平时若没有细微的观察和细心的体会,怕是很难写出这样出彩的文字的。
  要注意的是,本文雕琢痕迹重,一些描述用力过大,显得夸张凌乱,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
  (第十四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评委丁立梅)
  选手简介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于是便有了如水的性格和如水的情怀,刚柔相济,动静相宜。我热衷于遨游书海,行走大地;坚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怀着深深的感恩。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孩子;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好伙伴。我曾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还曾获得“苏州市三好学生”的称号。在《现代写作报》《作文天地》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曾获得江苏省读写大赛一等奖、苏州市吴江区硬笔字比赛一等奖、苏州市吴江区第五届“新华杯”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二等奖。16岁的我,青春作伴,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
其他文献
品心灵茶香,悟茶道学问。  ——题记  初到安吉时已是深夜,一轮明月缥缈在远方的山脊上,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林气息扑面而来。忽然,耳边传来哗哗的声音,也许是月光洒下的旋律,那么清澈,那么纯净。  我在哗哗声的怀抱中入睡,醒来时,大山早已披好翠绿的外衣迎接这明媚的早晨。山脚下,一泓泉水流淌而去,像是给山围上了淡蓝的丝巾。山上的梯田间写满了整齐的诗行——茶树,飒飒的山风便是在被吟诵着的典雅的诗句。当绿意漫
今年7月,是作家柳青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的长女刘可风日前完成了父亲遗愿,于近日推出了《柳青传》。刘可风永远忘不掉父亲生前绝望地对她说的那句话:“我的书是写不完了!”她说:“从父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不移地认定我的未来必须完成一件事——我要把他的遗憾落在纸上。”她觉得这部38万字的《柳青传》是替父亲续写的,父亲在天上一定会看到。作为新中国成立三十年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柳青的《创业史》深刻记录
继《天行者》《蟠虺》后,作家刘醒龙推出又一部长篇力作《黄冈秘卷》,日前,《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用整整一期的规模选载了这部32万字的作品。据悉,这部新作的单行本,今年6月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责编汤亚竹说,《黄冈秘卷》有如一幅山水画卷,将黄冈地区的人文地理、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立体呈现。作品塑造了耿直性格的主人公“老十哥”革命、反腐、退休的一生,展現了一位典型黄冈人一
日前,张炜推出全新散文随笔集《海边兔子有所思》,以好奇的眼光带领读者感受来自整个世界的善良。《海边兔子有所思》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被称为“思绪绵密的静书”收录的散文随笔多是张炜近两年来关于写作、阅读、故乡和人生的思考,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探索和对写作的热情。张炜坦言,这些文字记下了一些场景和心情,有些思绪属于特别的時段,有些则是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它们一起呈现于此。在作家这里,散文与随笔
近日,2016国际布克奖得主、韩国女作家韩江在2016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亮相。2015年,在《素食主义者》英译本出版时,她就来做过演讲。韩江说:我出生后就是在书堆中长大的。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我都读了很多。到了14岁,忽然有一天,我想去尝试写自己的小说。直到23岁我才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发表的是诗歌。24岁时,我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27岁時,我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主编、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将2016年中国文坛的总体情况概括为“平稳中内含异动,异动中依流平进”。《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文学理论批评9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对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
《读者》杂志刊载了狄马《勤劳是一种美德吗?》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说:“……文明千姿百态,但人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求乐避苦、好生恶死。没有一个民族热爱吃苦更甚于热爱享乐,热爱流汗更甚于热爱休闲。勤劳都是逼出来的。”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狄马还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一年他母亲被评为劳动模范,队长捧着奖状来到他家,对他母亲好好地表扬了一番。队长走后,他母亲却哭起来,并说:“别听他胡说!什么勤劳!他怎么不勤
在获得普利策奖一个月之后,希沙姆·马塔尔再次凭借传记《回乡》获得了弗里欧文学奖。《回乡》讲述了马塔尔在卡扎菲政权倒台之后回到家乡利比亚寻找失踪的父亲Jaballa的故事。Jaballa是一位商人,他反对独裁政权,于1979年被保安部队绑架。从那之后,他的家人再也没有见过他,但大家都知道,Jaballa被带到了黎波里臭名昭着的阿布萨利姆监狱。1996年,曾有1270名囚犯在那里遭到处决。自出版以来,
谁也不会想到社区的傍晚会如此安静。  明明夕阳还在留恋人间,本该热闹的广场舞场地却空无一人。我和父亲对坐在阳台的窗前,默默无语。他看向窗外,我看着他。  早已记不清,上一次这样静坐是什么时候了。自从外出工作以后,每年能回家的时间就只剩下春节的几天。即便如此,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回家已经成为一项工作,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  夕阳慢慢西斜,橙红色的余晖缓缓地透过窗户,落在父亲沧桑的脸上。恍惚间
年少的我们,怀着不识愁滋味的懵懂无知,一直在用属于自己的颜色,在时空中拼凑着青春。绿色·活力  阳光尽情地挥洒着能量,跳跃的光斑给奔跑的我们披上了一层纱衣。青春的我们,似乎并不满足于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在操场上肆意狂奔,与风儿赛跑。跑完800米的我们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还未休息好,便拿着篮球向球架走去,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轻轻抬起手腕,投出篮球,它在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抛物线,随后正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