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伊始,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文件,文件中做出了硬性规定和要求,学校不得不随之作出各种调整,包括人员、课时和作息时间的调整。我认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必须慎重研究、系统规划,尤其要妥善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好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但是一定要妥善规划,做到减负增效不减质。减负的关键是课堂要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练习好、巩固好,把该养成的能力、素质、习惯培养好,教师不能无限制地运用各种方式将学生课堂学习负担向学生的课堂外延伸,增加学生课余学习负担;同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生在校的时间,让学生在校生活充实、丰富。
  减负不增负。减负处理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变成名副其实的增负。学生在校时间过短,有些家长就会腾出工作时间来接孩子、管孩子,然而更多的家长迫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将孩子委托他人或其他机构代管、代教育,这样不只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
  规范和有效监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各种家教类的“小作坊”。确实,将学生“赶”出校门之后,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火了。有着办学许可证和经营权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虽是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的合法机构,但是这些所谓的合法机构,其收费标准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呈现出一副乱象。更有未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无任何办学资质和手续的各种家教“小作坊”,一个人或几个人就支起的辅导班在私底下招生培训。只要有这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各种家教类“小作坊”的存在,就会影响到学校在职教师的工作,因为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被聘到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各种家教类的“小作坊”去任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些教师在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降低,更有甚者在自己的利益日益与这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各种家教类的“小作坊”挂钩之后,难免一些教师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举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通过释放某种信息千方百计将学生招致自己所参与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或各种家教类的“小作坊”里学习,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学生在校的和课余的学习负担能减轻吗?
  要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成长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教育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上的功能必须进一步强化,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成长过程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就拿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所热衷于参加的社会上的各类文艺特长班的培训来说,其所学的绝大部分在学校都有专门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中高考指挥棒的限制,这些课程在学校都一律被当作非中高考科目学习而不受重视,质量上不去,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成长需求,迫使学生及其家长不得不想办法去弥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怪圈,造成学生、家长、学校诸多资源的浪费。
  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解放孩子。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很累,几乎都是一出生就被社会不正常的观念所绑架:孩子一出生,许多家长就根据当今社会的一些不正常的观念和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成才和就业的道路,而不管孩子是否有这些方面的潜能。有的认为孩子多才多艺好,学校招生也以孩子拥有某些方面的特长而享有优先权,这就逼迫家长督促孩子不得不往多才多艺上发展。年幼的孩子,还没有享受童年的乐趣和生活,就早早地“老成持重”了。社会真正发展到人人都多才多艺,从人的精力和本能以及社会需要来说,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减负”需慎重,不能只盯着学校这“一亩三分地”,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切实参与进来,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要通盘考虑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各类因素,从长计议、系统规划、妥善安排,切不可简单草率应对。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因此美术学习也理所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结合学校提出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利用师生情感的互动,让学生懂得仁爱。“仁爱”的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仁爱”是一种充满爱护与同情的感情,它是积极向善的情感。然而,“仁爱”的境界必须经过教化。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的教学理念渐渐清晰——用音乐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音乐之美体现在“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疏密变化,和声的丰富色彩,音色的优美动听”;音乐之美还体现在“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上”。教学中,通过美的感悟、美的传承、美的累积,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的感悟。在多年的音乐教学研究中,我充分分析学情,把握教材横向、纵向的联系,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将育人目标定位为“真善美统一的Z人格”,校训调整为“启智求真,明德尚美”,价值主张概括为“奋进创新、和谐多元、开放包容、系统可持续”,特色选择延展为“大艺术观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努力推进均衡教育,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提升教育品质”。  确立特色项目——传承民乐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学
前不久,三里屯一中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观了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之行使考察组成员对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了信心,并对“新课堂行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形成了共识。“新课堂行动”就是坚定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课改追求,从“应试教育”中突围,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同他们的智慧因素、策略因素一起,决定着学习的成败。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
“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了“让生命动起来”的办学理念。如何结合学校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切实加强教科研的规范、科学、有效管理,促进“优质、精品”办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让现代化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实效,推进信息化进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我校本阶段教科研工作的研究重点。  打造硬件基础 发展数字化运行能力  2011年,我校在完成校舍加固改造后,克服资金困难,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多媒体录课室、多
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用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促进其发展的精神内核。因此,我们以“HUI文化”为创新载体,努力做到“惠师、惠生、惠校”,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理性推究 文化“惠”校  从学校固有的文化元素中提炼出适合本校自身发展的关键要素,构筑一个具体可感的运作体系,并转化成大家所公认并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便形成了最具探索研究价值的学校文化。基于
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位于宁波中物科技园的高科技企业.宁波中物科技园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科技产业园,东方之光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
期刊
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面对这一命题,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依托既有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积淀,秉承“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为孩子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课程整合、优化作业、自主创新”的素质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以更“多彩”的教育,致力铸就学生的七彩人生。  研究课程整合,探索自主排课  我校作为海淀区率先参与“课程整合、自主排课”的14所实验校之一
长期以来,我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教师讲解多,学生自主参与少;教师传授多,学生真正吸收的少;教师布置的习题多,学生独立完成的少。课上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整体教学效率低,寻求突破屡遇瓶颈。为了破解我校存在的这些问题,学校积极组织相关领导干部以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到外省市课改先进地区,认真学习成功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  鉴于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