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能写的”图片是要选的
  1. 课文插图信手来。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图片,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才更喜欢读这篇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诱发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也启迪了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图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观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兴趣。例如苏教版二上《狼和小羊》一课中的插图:狼的蛮横无理、凶相毕露的动作和小羊的温和善良、无辜害怕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是训练学生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
  2. 其他图片做辅助。插图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图片,撷取一幅或多幅作为写话训练的范例,不仅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图文并茂,不仅使文本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更生动,而且在教学组织中起着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家里来了客》中有幅插图:外婆来了,小女孩站在外婆对面,做着手势,外婆则笑盈盈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与图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以《外婆来了》为题进行说话训练,想象外婆进屋后,“我”怎么说?怎么招待外婆的?外婆怎么说?她与“我”聊了什么?外婆要走了,“我”送外婆出去时,跟外婆说了什么?经过一番说话训练,学生动笔自然有话可写。
  3. 课外图片来帮忙。除了从教材中获取看图写话的资源外,绘本中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也是训练学生写话的好材料。教师在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他们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图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这对他们永远有一股无法抗拒的魔力。像指导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就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1)小汤姆的毯子变旧了,爷爷用什么办法把它变成了生日礼物呢?(学生观察图,说一说)(2)你看,现在小汤姆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吗?(3)爷爷住进敬老院后,汤姆的家人有什么变化?(观察神态、动作,想象语言)(4)那他们会想办法接爷爷回家吗?会想什么办法呢?这些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带到了既定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未读此书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阅读完绘本后,学生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在听懂故事情节的同时,不经意间经历了“习作之旅”,感悟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情的无价。
  二、 会“看图”是要教的
  1. 童话让静变动。爱把生活中的一切拟人化,这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以兴趣为起点,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入手,像小鸡过河、乌龟用龟壳当雨伞、小白兔采蘑菇、小鸭掉进井里了等等,这些趣味性浓厚的图片,都带给他们无限的想象。在他们的眼里,一切东西都活了,小鸭会说话,小鸡会哭泣,小白兔会动脑子,并且其间还融进了“我”的思维触角,“我”会变成鸭子在喊叫,变成小兔采蘑菇,“我”的语言、行动、思想代替了图中的小动物。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童话之旅”,又诱发了他们说写的欲望。
  2. 想象于情理之中。在观察画面的同时,注重学生关注的地方,适时点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要看出画面上的内容,又要想象出画面外的内容。例如,看图写话《过河》,图中内容是:一只小鸡过不了河,小鸭用木板帮助小鸡过河。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四个问题:1、图上画了谁?它们遇到了什么事?2、小鸭想到了什么办法?3、它是怎样帮助小鸡的?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通过引导,把与画面相关的细节、想法及情感也融进了画面。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画面丰富了,写出的话也生动了。
  3. 求同存异抓重点。看图写话中,理清图意是重点,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学生提供四幅图,第一幅图画了妈妈给小男孩一个苹果;第二幅图画着妈妈把两个苹果放在桌上;第三幅图呈现了桌上有两个苹果、一个小男孩站在桌边;第四幅图呈现了一面镜子,桌上有一个苹果,镜子里也有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时,就要对比后两幅图的不同之处,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幅图桌上有两个苹果,第四幅图中桌上只有一个苹果,镜子里的苹果正是这个苹果的影子。经过认真思考,学生会想到苹果被小男孩吃了。图中省去了妈妈交代小男孩别吃苹果,小男孩偷吃及偷吃后的举动,为了不让妈妈发现而想出“镜子”这一招。这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对比中发现第三和第四幅图的不同点和联系点,理清图的意思。
  4. 有序观察重细节。我们在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时,除了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观察画面,还要教会学生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在看图写话中也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如在训练学生观察图画《摘花》时,会发现小女孩的手有点往回缩这一细节。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花、小草都来凑热闹。瞧,它们在公园里绽放着一张张欢畅的笑脸,多讨人喜欢。小红在路过公园时,也不禁被它们吸引住了,她不知不觉地把手伸向了小花。妈妈看见了,忙阻拦说:“不能摘!不能摘!花是开给大家看的!”小红听了,忙把手缩了回来。
  这是多么纯真的心灵的表白啊!
  三、 会“写话”是要练的
  1. 从说到写练口语。实践证明,遵循习作规律,贯彻从说到写的原则十分有实效。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们必须针对画面内容,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再从画面的意思入手,关注细节,结合平时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句通顺的话,一段优美的文字都是极其珍贵的言语材料,有了说的基础,写的训练自然水到渠成。
  2. 从仿到创循规律。小学生刚学习习作,无从入手,即使有了切身的体会,或看懂图意,也很难“我心抒我情,我笔写我心”。针对于此,我常常自己写“下水文”,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在读范文、抄范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内聚或规范。如看图写话《下雨了》图意:下雨了,小兔用荷叶当伞走在路上。在指导此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小兔去干什么了?当天下起雨来,他想到了什么办法?荷叶长在池塘里,他是用什么办法摘到荷叶的?回到家里,妈妈又是怎样表扬他的?我先提供例文,引导学生迁移仿写,在想象小兔摘荷叶的办法时,有的想象小兔请大象帮忙摘到荷叶,有的想象小兔用棍子捞到荷叶,有的则写小兔请青蛙帮忙借一下它的歌台。总之,同学们在教师原有范文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文章”。
  3. 从听到写重表达。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让学生听写习作。做法是先呈现一幅图画,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画的意思,再跟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结合图意,当堂口头作文,由学生听写,细到标点符号的运用,词语的搭配。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能把听写的范文和自己的口头作文做比较,而且在听的过程中规范了自己的言语表达。一些学困生的习作自信心也由此加强,语言表达也不再是困难。
  四、 评价激励是必要的
  1. 重激励促兴趣。“关注生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为了激励并维持学生学习看图写话的兴趣,我经常采用激励性评价,注重的是学习习作的过程,让学生从教师言语的激励中获取成功的力量。批改写话作业时,我都将要求放低放宽,即使是一句最普通的话:“小兔采了一篮子蘑菇,心里很高兴。”我都会夸上一句:“句子通顺,标点正确,真了不起!”这一句句表扬的评语就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同学们的心田,化作他们习作路上不竭的源泉。有了学习看图写话的兴趣和信心,学生才会爱上写作。
  2. 重针对促个性。我对学生的写作评价都有针对性,或针对习作中的观察顺序,或语言表达,或想象能力,然后挑选几篇作为重点交流的文章,或好或坏,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此外,因人而异,对个人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学困生的习作,只要写上一句或两句通顺的话就可获得五星;而优生在写通顺的基础上要做到写具体,文中出现带有个性化的语言,则给予鼓励。教师还要做到评价语言的针对性、多样性、变化性。当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图画,并且讲述优美生动时,教师不仅要评价他说得好,更要说清楚好在哪里,以促进他下一次的习作。
  在平时的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充分挖掘图片资源,教会学生看图,以训练为主线,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这点点滴滴的做法能够帮助看图写话教学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高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入住中国。1980年国务院在“暂行规定”中规定:外国公司常驻代表机构聘请工作人员应当委托当地外事服务单
蒋金华,字怀文,号三和居士,斋号怀文堂、拾心草屋、十心草屋,1971出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怀素草书艺术委员会委员、何绍基书法艺术委
最近,笔者三次执教《卧薪尝胆》,三次打磨,三次提升,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理清了认识,走出了误区。  【困惑一】完不成目标怎么办?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目标。一般而言,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  我们在
从1996年起,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经济型酒店,而自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型酒店以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从而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增长,一些品牌连锁经济
年级组里两位老师同题异构,执教《嫦娥奔月》的第二课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甲老师提出,《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耳熟能详,语言通俗易懂。那么,在教学时,应该把重点
一、 活用教材知识系统化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苏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学完了这几课之后,我让学生找它们的相同点,学生发现了这几篇课文都跟“春”有关。我顺势提出,那么,每一篇文章又是怎么写春天的?学生爽快地说出。于是我问道:同样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1. 以“教”代“读”。“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后,就将学生向预设的答案引导,最后归纳出几条阅读规律,老师“教”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很少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 重“意”轻“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最富有情感熏陶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
一、 本真的语文课堂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基础,属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这是不容置疑的。充分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是促进迁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
一、 厚实语文课堂,追求一举多得  有效教学,无疑是要关注教学的时间与效益。但这个“效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就高,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学得好不好。所以,课堂上训练重点选哪里,怎么达到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追求一举多得。如下列两个教学片段,同是人教版一(下)识字七中的实践活动环节,我们来比较一下。  【片段一】(课件出示)黑对( ),好对
校园招聘是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一种招聘形式,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双向选择机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校园招聘来获取高素质的人才,校园招聘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