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课堂化教为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一直以来,教学活动中"师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传统教学中,以教者、书本为中心,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归还课堂,化教为学就有实践的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现个性的乐园,这也是新课改一直积极倡导的。
  一、归还课堂,还什么
  1.还给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有见地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部分学生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滔滔不絕。课堂上缺什么呢?导致学生就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我想这是一个老师的功力。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值得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2.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在于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口、眼、嘴",让学生在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还给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有意为之作专项训练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善于做"问题的始作俑者",故意设疑,引发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极好的练习。
  二、归还课堂,怎么还
  把课堂还给学生,仅靠思想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不够,更需要在实践操作上下一番大功夫。
  (一)充分关注学生,变"教案"为"学案"
  要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让备课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变"教案"为"学案"。备好课的关键是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首先就是要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储备,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已经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想要什么,有了什么样的状态和结果;其次,还要弄清楚学生的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备课前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备课才能做到全面、充分、深入。教师要反复权衡利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设计学习流程,选择组织学生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情境等等。这样去做,备课时才能充分备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对课堂的生成和发展有预见性,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备课时所写的"教案"变成"学案"。教案体现"以教师为中心"而学案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一字之差,却体现出本质不同的两种教育思想。充分关注学生,让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而不是传统的备课与课堂教学相分离,更有利于备出有个性的课,更有利于构建动态课堂,更有利于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1.要让学生动脑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富有个性的问题并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搞"一刀切",相反,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设置条条框框,不要引导学生钻自己提前设置好的"圈"。长期这样去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会使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吸引学生。
  2.放手让学生动口去说。
  语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课堂上说的主角必须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学生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可以大胆地说,教师不但要创造这种环境,还要创造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通过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更有效地交流、合作,使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成为可能。
  3.让学生动情去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追求课堂环节及结构的完整,教学时间便显得不足,课堂教学中的读往往成为"花架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往往在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很多有益的东西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读,必要的篇目,一定要朗读成诵。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去读,让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动手去写。
  写是学生的书面表达,除写作课外,语文课堂上也经常要做适度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多练习片断写作,表达见解,释放情感。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评价,当堂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积极性,要让写成为快乐的事,不能变成学生的负担。
  5.让学生动身去实践。
  闭门造车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概念,鼓动学生亲自去实践,去经历去体验。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内外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策划,开展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参加演讲赛、朗诵赛,课本剧表演,开展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又重视学的过程,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调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自由泛滥,无限延伸。如果对学生不加以正确的帮助引导,新课程标准也很难得以真正的落实,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管理艺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控制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结果。教师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始终,做好整个动态课堂的调控,要富有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习更加有效。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研究,懂得放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异彩纷呈、充满活力,语文教学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实践教育理念、形成并展示教育技艺的平台。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修炼的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应用于尿毒症病人治疗,对照组采用低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而课堂教学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
针对建筑领域科学总结、分析工作的一定困难,本文提出抓住建筑中环境与人这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矛盾观、系统观、生态观三个角度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结合
目的:观察氧喷吸入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咳嗽异型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符合诊断的患者1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药动物药的真伪鉴别,包括牛黄的性状、显微鉴别;全蝎的理化鉴别;金钱白花蛇的性状、显微鉴别;鸡内金的红外光谱鉴别.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为34例外科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后所有患者均
在浙江建德板栗产区应用性诱剂对板栗桃蛀螟进行大量诱捕防治试验表明,性诱捕能诱杀大量雄成虫,不同程度降低栗蒲和栗实的受害率,其中以轻中危害区(危害率21.77﹪以下),每667m
应用20﹪杀铃脲悬浮剂,对榆紫叶甲、杨叶甲、榆毒蛾、栎毒蛾、舞毒蛾、天幕毛虫、杨扇舟蛾、兴安落叶松鞘蛾、朱蛱蝶、绢粉蝶10种林木害虫进行了不同比例药剂试验,同时与25﹪灭幼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昆虫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这与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存在形式和昆虫的种类、发育状态等有关,本文就空气污染对农林害虫种群生长的影响做一概括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