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有效练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时,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分散的、零碎的,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防止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知识,多加巩固练习,进行学法迁移,授予方法,应用实际,才能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单纯地做习题,进行“题海战术”的巩固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手。例如: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换算。学生知道1元=10角,l角=10分,但实际换算和应用能力却非常欠缺。我在教学中打破教学常规,将课堂变成“商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担任临时“银行”,一个小组担任“售货员”,一个小组担任“顾客”。售货员的柜台上摆有日常学习用具,并标有单价,老师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流,引导、提示“顾客”手拿大额钞票(教师事先准备)去柜台买东西,“售货员”没有零钱补回,就得去临时“银行”兑换零钱(教师事先准备),再回到小组进行换算,集体协作,计算准确,最终“卖出自己的产品”。同学们轮流担任“银行职工”、“售货员”、“顾客”等角色,非常积极,开怀大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并产生了一种成功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把学生视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讲,绝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需要积极动脑、动手才能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留心生活、积累材料。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参与教具学具的制作,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围在课桌旁,老师巡回指导、提示,小组人员专心研究讨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动手测量自己的课桌、书本等,得出数据,一个小组编题目,全班同学进行解答,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为了让学法得到很好的迁移,我还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回家测量饭桌的长和宽,或测量自己睡的床的长和宽,将测量的数据编成“生活问题”,并算出它们的周长、面积。学生亲自参与了作业题的设计,非常高兴,而且很少出错。鉴于此,我经常将有创造性的作业在班里展览,给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学生亲自参与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培养了其发散性思维。
  三、游戏巩固练习,发展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不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的巩固练习阶段,我常采用游戏手段组织练习。例如: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当复习9加几,8加几,7加几,十几减几……计算题时。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得出结果,既复习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我在黑板上板有很多式题,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以小组为单位,把粉笔当做接力棒,统一规定时间,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题的得数,然后迅速地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同学……同学们都很亢奋、激动,个个跃跃欲试,个个都想展示自己,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有时我又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孙悟空的花果山很漂亮,它邀请同学们到花果山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有个条件,得穿过几道山涧,穿对了才能到达花果山。”然后我在黑板用简笔画迅速画出花果山,用小木棒在组与组间的课桌上架起山洞,然后标上18、17、16……的卡片。每人发一张写有9、8、7……数字的卡片当做门票,学生自己找朋友算出两个人两数相加的结果,就穿过相应号码的山洞。学生有序地穿梭着,同时伴随着轻音乐,这样学生在嬉笑声中进行了演练,在愉快中巩固了旧知。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同时,巩固练习的设计要讲究艺术性,以“小课堂”成就“大舞台”。而要让小学数学的巩固练习扎实有效,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注意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参与练习活动,数学教学一定会变得轻松、愉悦和有趣。从而很好地将知识的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一、树立自信  自信是发奋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线,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原则。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1.进行理想教育  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社会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文章以对中学生的心理剖析为基点,为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质疑思维 前提保障 欲望之火  在当代教育中,教与学是双向性的,是相互影响并相互交融的。只有全面开发教育资源,并全力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育成果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历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始终是以“教”为主导的
摘 要: 数学课堂的“过程教学”是为实现“数学过程”而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生成,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有效教学组织活动.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实施过程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学习、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猜想、探索出结论,发现数学的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过程教学 理论探索 实践探索  数学过程为真正地理
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所曾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是否得到赏识,而且只要赏识得法,每个学生都是天才,都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了实验:在一所小学里,他们声称要评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且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还要求老师严格保密。在8个月之后,那些被列在名单上的学生果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开朗活泼。  然而当老师赞叹
目的:通过研究安胃二号方对慢性胃炎合并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与TFF2表达的关系,探讨该方治疗慢性胃炎合并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  方法: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非盲法,将
摘 要: 问题是启发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置问题串,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出新时期高效数学新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串 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在中学教育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尤为显著。它是一种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沿着“设疑—质疑—解疑”的课堂主线,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