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素质魅力决定教学成败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要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就要有能力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用祖国文化的精髓去感染学生,使其不断地热爱语文学习,确保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人格魅力是语文教师魅力的源泉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的崇高人格,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学生的人格走向。“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应该是进步、文明、正义的道德品质。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师只有拥有了人格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挚爱,使语文课迸发出精神的火焰,凝炼出灵魂的结晶。
  二、学识魅力是语文教师魅力的溪流
  当知识经济占领历史的舞台,时代对教师的学识水平和知识容量的要求也接近巅峰。一个有学识魅力的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素养,全面准确的教育技能,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及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都要有一定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扑面迩来的书香和时代气息,渊博的学识要像潺潺流水,才能永不枯竭。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才能让学生如饮甘醇,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欣喜地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汲取知识营养,发现各种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情商的成长;不仅如此,教师渊博的学识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无限的向往和憧憬,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无限生命力,这样才能完美地实现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标准。
  三、专业魅力是语文教师魅力的海洋
  语言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驾驭语文课堂的教师要有能力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粘黏住学生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而且应该是艺术品,可以用来听,可以用来品。学生听语文教师的课不仅获取知识,还要是一种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热爱,对学习自己民族语言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严密准确的逻辑性,言简意赅的简约性,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抑扬悦耳的音乐性。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品味诗词,剖析事理,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事物,一定会“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心弦被轻轻拨动,情感发出深深的共鸣,引发心底的思考或者激发高涨的热情.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忘身于知识的海洋。
  书写要规范工整、秀美漂亮。板书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表述习惯。语文教师的教学,一靠说,二靠写.板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时做到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个符号都要正确规范.优美漂亮,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通过板书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严谨的学习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强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态要亲和自然、优雅大方。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的教态 “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教态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走上讲台,就要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知识的甘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充满能量的教态去感染学生。
  设计要遵循规律,艺术巧妙。教学过程要清新明朗、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魅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全新未知的探究中完成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素质魅力的教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师的素质魅力对教学成败的影响尤其重要。
  
其他文献
教育专家班华教授认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除了教师的指导、说服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结合” 。专家的言论告诉我们,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引导学生以自觉、自愿参与德育实践,转被动德育为学生的主动自我教育,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基础道德,紧贴学生成长  基本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根本所在,其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行为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三甲医院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的现状,对能够影响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河
[摘 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鼓励孩子去创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对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  [关键词]幼儿教育 活动 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的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课堂中进行爱国教育,通过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分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读者与文本经过交流,不断地发现,不断接受文本的视界,和自己原有视界相融合,扩大自我,构成一个全新视界。由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我们都应努力引导学生与课文展开对话,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自我意识,勇敢地发表见解、抒发感受,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让其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有足够的时间读书和思考,亲历阅读过程,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转换角色体会情感
“术”,甲骨文中指“道路”,教师的教学生涯沿着什么样的道路走才有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呢?这条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术”境界。  第一境界:权术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古代,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称教师为先生,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师道也特尊严,在学校,教师是管理者,有懲罚学生的权力。  刚步上讲台的教师可能把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往往会片面理解教学管理,用
摘 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性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
很荣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特别重要的,要做好识字教学,那么也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个人喜好,自身素质出发,做到为以后的教育和终身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启蒙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又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以,我就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