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强调实验和科学方式,以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境,打开探究之门。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又说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钻研物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对物理技能有灵敏的发现,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技能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天才霍金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创见,让人感觉玄妙无比,这些都得益于他那令人惊叹的想象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怎样启发他们进行猜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该是科学的、积极的,最终要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创造。
  三、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
  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古往今来,物理学的许多创造发明离不开灵感。阿基米德身入澡盆,灵感顿发悟出水的浮力,发现了物体的比重;牛顿看见树上的苹果掉到地上,灵感顿发,悟出地球的引力;鲁班上山不慎被带齿的芒草割破手指,灵感顿发,发明了锯子......
  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往往会萌发一些突然的、具有科学幻想性的灵感。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的实验时,通过不少实验学生看到光沿直线传播,这时有学生提出:光为什么不沿曲线传播,那样就不会有影子了,我们还可以看到被墙壁挡住的事物。
  面对学生灵感的到来,老师切忌视其荒唐可笑而不理,应做到:
  (1)克服"唯我独尊"的师者心理,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应满腔热情地听取学生的设想和建议;
  (2)坚持表扬、激励,即使有些问题提得离奇,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应指责嘲笑,否则便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
  (3)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灵感中的设想与科学的差距,通过分析改正,不断完善科学的创造思维。
  四、实验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探究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題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气力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心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在研究传统PID调节器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实用性良好的智能PID控制器。在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上的实验研究表明,智能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抗参数变化能力,有较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学科,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本文立足探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确定
【中图分类号】G633.6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
高梁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生产上重要增产措施之一。但高粱杂交种只能利用第一代,第二代就产生分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种植杂交高梁,需要年年繁殖不育系和配制杂交种,才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构想。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情况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学生是非常被动的,老师才是整个课堂的主角。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吸收消化了英语知识,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考试的方式
目的:通过中国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尼泊尔Paropakar妇产医院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差异及新生儿情况的分析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这是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胸腰段脊柱结核前路和后路两种手术途径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做出对比分析。  方法:  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杂志,纳入相关随机和非随
辽宁省凤城县通远堡公社张家大队,是个半山半平原的大队,土质较差。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不断改变生产条件,大搞秋翻地,改革玉米栽培技术,采用“小大垄”栽
摘要: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传授政治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发挥现代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學,利用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情境。  关键词:政治教学;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  随着课改的实施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科技手段激发学
【摘要】积极的情感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有利于智力开发,能让小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获取乐趣、丰富情感、發展能力,只有和小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重要性;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