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再一陈述。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争取的。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这种平铺的社会,也有其毛病。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这件事在近代中国,曾有两个人讲到过:一个是顾亭林。他是明末清初人,他想革命排满,但他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裴村,全村都是姓裴的,他们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聚族而居。他看见这样的村庄,他认为社会要封建才得有力量。外面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可以到处起来反抗。再一位是孙中山先生。他要革命,他跑到外国,只结合一些知识分子,这是不够力量的。他看见中国社会有许多帮会和秘密结社,他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一力量,可以利用。我们看西方,一个大工厂,几千几万人,有的政党便尽量挑拨利用,闹起事来,一罢工就可发生大影响。因为是一个组织,所以是一个力量了。中国近代社会却找不出这些力量来。人都是平铺的、散漫的,于是我们就只能利用到学生罢课,上街游行,随便一集合,就是几百几千人,这也就算是力量了。西方由封建主义的社会进到资本主義的社会,不过是由大地主变成大厂家,对于群众,还是能一把抓。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孙中山先生看此情形再透彻没有了。然而正因为太过平等自由了,就不能有力量。平等了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该谁来管政治呢?政府终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平等,什么人该爬上来当官掌权呢?中国传统政治,规定只许读书人可以出来问政,读书人经过考试合格就可做官。读书人大都来自农村,他纵做了官,他的儿孙未必仍做官,于是别的家庭又起来了,穷苦发奋的人又出了头,这办法是好的。不过积久了,读书人愈来愈多,做官人也愈来愈多,因为政权是开放的,社会上聪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这条路,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西方社会就不同,起先根本不让你做官,实际纵使封建贵族,也没有所谓官。于是社会上聪明才智之人都去经营工商业,待他们自己有了力量,才结合着争政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西方社会。中国很早就奖励读书人,所谓学而优则仕,聪明人都读书,读了书就想做官去,所以使中国政治表现出一种臃肿的毛病。好像一个人身上无用的脂肪太多了,变肥胖了,这不是件好事。但这现象,直到今天,还是扭转不过来。
  第三,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这一趋势,却使中国政治有后不如前之感。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 ,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刚才我们讲,中国社会上想从政做官的人太多了,但又再加上这些法令制度的繁密,来重重束缚他,这就是中国政治没有起色的根源。
  今天我们的政治,已经走上一新路,似乎以前历史上的往事,可以一切不问了。其实这观念还是错误的。传统政治的积弊,虽是历史,同时也还是现实。外貌变了,实质仍未变,如何能不仔细研究呢?正如我们误认了以往政治传统一切该打倒,而且也真的一切被打倒了。同时我们对一切传统和习惯,也失去了共尊共信心。几千年的皇帝打倒了,政治变了新花样,但无论如何,不得不先求国家之统一。要求统一,便要中央集权。但中央威信如何能建立,這就成为辛亥以来政治上一个大问题。我们若拿不出一个为全国人民共尊共信的东西来,这工作自会感觉到困难。而且建立中央,同时又须顾及地方,这又是今天政治上极重要的一件事。
  (闫蕊森摘自三联书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张扬自己个性的大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让学生能充分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张扬自己个性。  一、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上要帮助学生,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的潜能,对每个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生本教育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叫做前置性作业。设置前置性作业能够让我们很好的了解学生。前
小时候,有许多难忘的事情,多得像沙滩上的贝壳,当中有酸溜溜的,有苦涩的,有甜滋滋的……真是百般滋味,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弯下了腰,捡起一枚令我感到既有趣又内疚的红贝壳。过年了
为了深入普及割灌机的使用操作技术,林业部林机公司于1984年6月20日至24日在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举办了全国第一期割灌机技术培训班.十二个省、区的15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林业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听和读是理解的
一、新模式构建的过程(一)构建知识框架1.学生自主重新构建相关知识结构复习课不等同于新授课,不是老师把学生学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
目前多种抗逆转录病毒准新药正在2、3期临床评价中。新的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比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抗病毒活性强且毒性较低;非核苷逆
一、清末重臣    载涛,别号野云,188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醇亲王原有七个儿子,三个早丧,余下的四个儿子即载湉(光绪)、载沣、载洵、载涛。醇亲王去世后,8岁的载沣承袭了王爵,5岁的载涛被晋封为二等镇国将军。1908年,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身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载沣也“父以子贵”,当上了摄政王。载涛这位皇叔也随之加官进爵。  载涛在清代所达到的官职的顶点,是军咨大臣和禁卫军训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Quality education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
期刊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旨在考查学生语法和词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典型题型,它也是介于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之间的一种题型。可以说它是根据一篇文章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的选择填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李开孟等权威人士撰稿,深刻阐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投资建设伟大成就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