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玉器收藏面面观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玉器收藏的由来
  
  民间藏玉,源远流长。宋代时,在文人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一股搜集和考据古器物的风气,民间收藏古玩的习俗便出现了,古玉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古玩品种之一。文人在慕古思潮支配下,积极搜集、整理、研究商、周、汉(所谓“三代”)的金石,玉等古物,并编辑成书,公诸于世,广为流传,特别是吕大临的《考古图》和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都收录了少量的汉代玉器,这是最早收录传世玉器的著作。古玩的特点之一是商品化,也就是具有交易买卖性,很多古玉通过古玩店流入收藏家的手中。北宋时期,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内经营古玩的店肆已成规模,但此时的古玩店经营范围甚广,更像杂货店。如汴梁东街北“潘家酒店”,
  “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见《东京梦华录》)。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现了专营古玉的“七宝社”,出售玉带、玉碗、玉花瓶、玉绦环及玻璃、水晶、宝石等(见《西湖老人繁盛录诸行市》),还有“七宝考古社”(见《都城纪胜·社会》)和“骨董行”(见《梦梁录》卷十三)等经营中外奇珍异宝的商家。当时还出现了将古玉作为礼物贡奉、馈赠的风气,如大臣张俊进奉宋高宗的宝物中,仅玉器一项就有新旧玉器共42件,可见当时民间所藏传世玉器的数量是很可观的。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是第一部收辑传世古玉的图录,虽然仅刊布4l件古玉,但标志着古玉收藏专业化的形成。至清代,古玉收藏之风炽盛,尤以乾隆帝为甚。受乾隆帝的影响,清中晚期至民国,古玉成为古玩中最重要的品种,也是官宦富贾收藏的对象。清末,吴大激著《古玉图考》,公布了自己毕生所藏220余件古玉,并详加考证,图文并茂,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当时民间古玉收藏与研究的最高水平。
  真正的古玉毕竟是后世无法再创作的文物,数量很有限,而玩赏者却日益增多,伴随着藏玉的风气日渐浓厚,仿古玉便应运而生了。仿古玉是模仿古代玉器和铜器式样加工碾琢的玉器。民间制作仿古玉的目的,多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欺骗藏家,这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论古玉器》、清代陈性《玉纪》和民国赵汝珍《占玩指南》中可窥一二。而清宫廷制玉作坊则是为满足皇族玩赏的需要而制作仿古玉,是当时慕古之风的反映,并非牟利之作,具有较高艺术创作水准。例如乾隆晚年,大发好古之兴,不仅广为搜罗古玉,还命玉匠制作仿古玉。清宫旧藏中,有不少古玉与仿古玉同置于一盒内,即为乾隆帝嗜古玩玉之遗留。仿古玉出现于宋而盛行于明清,特别是清代仿古玉的制造、销售、收藏、玩赏等,规模均达到高潮,其数量相当可观。清代仿古玉的制作工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古玉造型和纹饰风格进行仿制,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爱好,往往有清代玉雕艺术审美特点,这类仿古玉较易识别;另一种不仅在造型、纹饰上与古玉相同,而且通过特殊手段,对器表层颜色进行复杂处理,使之形神逼真,真伪难辨。因而过去留下来的玉器中有不少仿古玉混杂在传世玉器中,其中相当多的仍被当作三代玉器而流传,这也构成了传世玉器的一大特色。
  自唐宋以来,世人的财富和丧葬观念以及起居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炉、瓶、盒以及山子等实用、陈设器不入土随葬,而是作为家庭或家族财富世代流传下来。特别是清乾隆时期,清政府直接控制了新疆和田地区,大规模组织开发和田玉,优质和田玉料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内地,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来源。同时,江南地区以苏州和扬州为代表的玉雕业也发展到巅峰水平,制作品种从几百公斤乃至数吨的玉…子摆件,到佩饰和手把件,无所不包,清宫旧藏的数万件清代宫廷玉器,其精品佳作几乎都是乾隆时期制作的。清道光年间,和田采玉向民间开放,民间用玉之风大盛。赵汝珍《古玩指南》描述了清末北京城里玩玉的盛况:
  “凡京巾之中上等人物,无不腰缠累累,丁丁当当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民间用玉和藏玉数量之庞大。
  
  玉器在民间收藏品中的
  优势和特点
  
  现代很多艺术品收藏家选择了玉器作为主要收藏品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玉器的文化内涵最丰富。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古玉,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等级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其它艺术品无法比拟的,因此,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是将玉的特征归纳为“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洁”的美德相对应。《辞海》中“玉部”共收词汇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其二,玉器的时代悠久。中华民族使用玉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且绵延至今仍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而其它艺术品则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比如说青铜器仅流行于商周时期,大约只有1500年的历史;瓷器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书画的历史更短,若以现存最早传为隋唐时代的作品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时间。各时代遗留下来的古玉都不少,在收藏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市场上的瓷器和书画则以明清时期为主,屈指算来最多只有700年的历史。其三,玉器坚固耐久,易于保存。玉器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硬度6—6,5,比重2,90—3,10,表面细腻,质地坚硬,不易受风化侵蚀,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低。许多古玉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出土后仍然光彩依旧,即使表面有沁色,也能看出造型和纹饰,这比起易破碎的瓷器和书画来,显然更容易保存。其四,玉器便于展示。玉器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样陈设在案头,像书画那样悬挂在墙壁上,也能佩带在颈下、腕上、腰问,还可放在手中把玩,可谓一器多用。其五,玉器保值性能良好。很多艺术品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可以无限产出,而玉料是天然稀有矿物,不可再生,总有采完的时候。古人与今人所用的玉料是一样的,只是加工成玉器的时代不一样,因此,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都值钱;其六,玉器市场广阔,群众基础好。中华民族是爱玉、尊玉的民族,全世界华人都有崇玉的情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人,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有玉器。
  
  民间玉器收藏的现状
  
  当今民间玉器的收藏之风,是20世 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形成的。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
  目前民间玉器收藏范围大概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现代玉的收藏。收藏的人最多,玉器流通量也很大,成交额占整个玉器市场的三分之二,构成了玉器收藏与市场的基础。收藏现代玉的好处在于:作品便于佩戴或陈设,雕刻题材图案大众化,易于理解鉴赏;价格相对透明,欺诈行为少;由于不是古玉,所以不必鉴定玉器雕刻年代,相对风险较小;收藏群体大,买卖交易机会很高。现代玉的收藏与古玉收藏的不同还在于:古人不收藏玉料,而现代玉收藏者多收藏和田玉籽料,导致优质和田白玉籽料价格暴涨;古玉一般没有雕工的名款,而现代玉雕大师往往在作品上镌刻名号,形成商标,如刘忠荣、倪伟滨、崔磊、吴德升、唐伟琪、易少勇、黄罕勇、蒋喜,翟依卫等,在现代玉收藏上逐渐形成一种“追名家”的趋势。
  和田玉籽料迅速升值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和田玉和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和田玉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了黄金,所以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第二,和田玉的产量是有限的。据和田地质部门估计,玉龙喀什河古河床目前所蕴藏籽玉总量约780吨,平均每立方米卵石中仅含50克。因此,古河床中的籽玉是一种十分珍稀的资源。第三,和田玉籽料具有良好的保值和升值作用。它有坚固耐久,便于保存和展示,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交易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加剧,货币不断贬值时期,收藏和田玉籽料成为最佳的金融避险手段之一。
  其次是明清玉的收藏。明清玉也称晚期玉,收藏的人不少,由于明清时期距离现代较近,玉器多不入土而在市面上流行,因此玉器的存世量也很大,也是众多玉器拍卖会的主力。明清玉器的造型和图案与现代玉相近,多为吉祥题材,有一定文物价值,鉴定相对容易一些,风险也不大。明清玉器分宫廷作和民间作两类,目前收藏价值较高的是宫廷玉器,往往雕工、用料精致,并带有年款,数量很少,升值空间很大,而民间制作的玉器非常多,多为晚清、民国时期产品,雕工、用料大多粗率,升值空间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收藏界有一种流行的趋势,即只要是雕工、用料不错,又是传统题材的玉器就当清中期玉器来看待,这是需要纠正的。
  第三是高古玉收藏。高古玉是指汉代或汉以前的玉器,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高古玉往往数量少,体积小,质料粗,而且带有深浅不一的沁色,鉴定不易,交易的风险极大,收藏的群体也很小。高古玉没有固定的价格,差异很大,但升值空间无可限量。高古玉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最丰富的,因为中国玉文化八千年,其中高古玉的历史占了六千年,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相伴,其文化含量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收藏角度来看,高古玉是最值得收藏的。在当今市场仿古玉盛行的情况下,收藏高古玉一定要有常年不懈努力的学习和鉴赏的经验,切不可一蹴而就,只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在高古玉鉴定上达到独立收藏的水平。
  古玉的收藏过程要比其他艺术品难一些,原因在于其赝品多,真伪难辨。初涉玉器收藏的人首先遇到的就是真伪问题,这不仅仅是玉器,而是所有古代艺术品收藏都面临的问题。赝品永远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但反观之,练眼力,辨真伪,也是收藏乐趣所在。另外收藏古玉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造型、纹饰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样,收藏者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工艺特点。鉴定玉器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经验。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多与专家交流,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当今要想成为玉器收藏家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就是要有经济实力,这一点是不必避讳的。因为有钱才能买到玉器,才能随时上手观赏,才能逐渐建立起收藏,才能有成就感。虽然通过翻阅玉器图录和到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展品也是可行的玉器研究途径,但总比不上上手观赏玉器。其次是要有闲,就是有闲功夫去鉴赏玉器。很多有钱人买了一大堆玉器,整天忙于生意、交际和应酬,根本没有时间去整理和欣赏,玉器知识几近于零,也建立不起来完整的收藏系列,这等于浪费了玉器资源。再者就是要有品位,这是由个人素质所决定的。很多人买了玉器后,只知道它的货币价值,不去做深入研究,整天谈论的是这个玉器是多少钱买的,那个能卖多少钱,完全忽视了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处在一种低层次,让人觉得很没品位。上述三点如同支撑一个平面的三个支点一样,缺一不可。
  民间收藏古玉是有专题性和针对性的,因为中国玉器史有八千年之久,一般人的财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朝代的每一类玉器,而且每个收藏家的兴趣和爱好也不一致。从目前民间古玉收藏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专题类型:从造型和纹饰方面来收藏,有动物、人物造型和几何形等;从工艺方面来收藏,有圆雕、平雕、透雕等;从断代方面来收藏,可分为史前、商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明清等。如果财力允许,有朝一日收藏齐了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玉器,那就是一部中国玉器史了。
  
  民间玉器收藏的误区
  
  据笔者近年来鉴定的经验,很多收藏家在藏玉实践中都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误区是求大求美。一些收藏家往往喜欢收藏体形大的、圆雕的、造型奇异高古玉,殊不知这正是仿古作坊投其所好制作的仿古玉。唐代以前,由于受运输能力所限,玉料的块度较小,而且玉器的用途以佩带为主,因此玉器的体形不大,基本上是片状,很少见陈设用玉,这是基本规律,目前市场上很多看上去大而美的高古玉都是仿品。第二个误区是贪图便宜。很多收藏家都有这种心理,认为市场上可以捡漏,花小钱买好东西,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古玩市场已发展了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收藏群体急剧扩大,连海外的中国文物都回流到国内,加上现在的社会信息十分发达,捡漏的机会基本没有。“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对于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真理。第三个误区是过于心急。中国传统的收藏家把收藏古玉作为一种闲情逸致来对待,穷其一生所收藏的古玉不过一、二百件。但现在有一些收藏家财大气粗,认为只要投入巨资就能收到大量古玉,这是违背收藏规律的。他们在三、四年内一口气购买几百件古玉,结果大部分是仿品,这些仿品一眼望去用料、雕工,沁色几乎一致,显然是某一地作坊的产品。第四个误区是以港台或欧美的价格来比较。很多收藏家将藏品价格与港台或欧美的同类器物来比较,由于海外玉器价格较高,就认为自己的藏品很值钱,这种比较是没有根据的。海外的大收藏家往往看重藏品的传承历史,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 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曾拍卖著名收藏家赛克勒(Arthur M.Sackler)的玉器,其中一件战国玉舞人卖到29,9万美元的高价。这件玉舞人20年代就到了美国,其后几十年间又不断展览、出版发表,知名度较高,所以才能卖出高价。而国内收藏家基本上是90年代才开始收藏的,藏品基本上没有什么传承史,更没有知名度,价格上也很难与海外同类器物相比。
  收藏实践中有一些规避风险的要点,可以作为参考。藏家要具备基本知识,有判断力。对于绝大多数收藏家来说,最好是备有权威的工具书,可随时对比参考。比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录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为各个时代的标准器,是目前最为全面的参考书。归根到底,玉器收藏是个人行为,任何一件玉器的买卖最终还要依赖于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只有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眼力,才能有好的玉器收藏。再者,藏家在收藏中既不固执,也不冲动。所谓固执,就是自认为眼力好,连专家的意见也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所谓冲动,就是看到称心的玉器不加冷静思考判断,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钱买,结果不是买假了就是价格买高了。在收藏中还要切记不能为编造的故事所动。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会编造一套美丽动人故事来强调器物的真实性,常见的无外乎一种是指天发誓亲眼看见玉器是从古墓中盗出来的,另一种是拍胸脯说玉器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两种情形皆不可信。另外,藏家需要具备一定心理承受力。古往今来,再高明的玉器收藏家都有“打眼”收赝品的时候,
  “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高价买假货的心理准备。收藏者还要确保收藏玉器是闲钱投入。收藏是一种兴趣爱好,同时也会耗费大量钱财。投资任何艺术品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要量入为出,决不可将生活费也投进去,否则本来是陶冶闲情逸致的事,最后变得郁郁寡欢。最后一个要点是要虚心向客观公正的专家请教。一般来说,专家以从事学术研究为主,不参与买卖交易,所持立场是中立的,对所鉴定的器物也是给予客观公正的结论。一些人在请专家做鉴定时,先给专家讲一大堆故事,或者专家指出器物不对时,强词夺理与专家辩论,这种干扰专家判断的做法是于事无补、毫无意义的,应该注意避免。
其他文献
楼上楼下两重天    友人告诉我,他有十几张海上一位人物画大家的作品,拿给我一看均是伪作,我让他说一下买画经过,他说他交往多年的一位倒画的朋友,认识海上这位大画家,以前就买过这位大画家的画(我曾见过此人买的那两张真画),这次预先联系好后,便带他一起去的上海。在旅馆住下后,又电话和这位大画家的太太联系了一下,约定好去的时间。于是第二天俩人一起来到大画家住的地方,在其楼下朋友对他说:“大画家年龄大了怕
期刊
胡风一生与书结缘,“他一生酷爱文艺,一心想着编好书,出好书,”晚年的胡风“最高兴的事还是手捧一本新书”(梅志《书香余韵》)。在胡风失去正常生活的时候,书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在胡风陷入精神崩溃的时候,书唤醒了他迷失的灵魂。书,是胡风如影随形的朋友。    一个有着“鲁迅情结”  “胡风缘”者的赠书    《鹅鸟嫁人》,又译名《鹅妈妈嫁人》,是台湾作家杨逵的小说集,收入了四篇短篇小说,即:“鹅鸟嫁人”
期刊
译者注:一百多年前,在欧洲有一批数量并不众多,然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收藏家,他们由收藏起步,办展览,搞研究,交流,结社;甚至穷其一生著书立说。他们的本职本行甚至不为人知,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活动与成就却使他们留下名字;通过他们,中国艺术被推到7世界的眼前,西方社会和普通民众,由此知道了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之外,还有另一种成熟的东方艺术,有另一种古老的审美系统;这批人收藏的中国古董,也成了中国文化被西方了
期刊
宋代玉器考古出土资料概况    宋代玉器的考古发掘出土品主要集中在宋代墓葬、佛塔地宫和窖藏三种遗迹现象中,在宋代城址、集镇以及其他遗迹里也有一些零星的发现。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言,由于宋代皇帝、王室和权贵大臣的墓葬在宋代及其以后多经官方和私人盗扰,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可以代表宋代宫廷玉作的巅峰精品之作;希望今后在墓葬发掘方面获得代表着宋玉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愿望已经不太可能实现;现在在宋代一些中下级
期刊
编者按:1月21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七讲如期举办,主题是翡翠的收藏投资。主讲人栾秉璈先生,系资深宝玉石和古玉专家,也是中国现代珠宝玉石事业发展的开拓者。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究国内外珠宝首饰,并撰写了大量著作,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著有《宝石》《中国宝石和玉石》《怎样鉴定古玉器》《英汉宝石词典》等论文、科普文章。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亚洲珠宝联合会副主席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
期刊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用金历史的国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金器。在古老的岁月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金器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艺术风格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蒙古族统治的蒙元帝国,由于对黄金的痴迷,用金风气旷古未有,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器制品达到空前繁盛,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在风格上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黄金艺术。    金酒具    荷花纹高足金杯(图一),高14.5厘米
期刊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受源远流长的礼玉文化,以及佩玉、藏玉传统潜移默化影响,举凡收藏爱好者、投资者,绝大多数涉猎玉器。玉器拍卖是艺术品拍卖的重要一项,只是因能够交易、流通的数量有限,远达不到中国书画、瓷器那样的规模和市场影响。  海外市场上高古玉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器)与瓷器、铜器很早就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要项目,博物馆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都很重视中国古玉的收藏——仅从近年纽约、伦敦等
期刊
当代画坛,表现水乡的作品不少,表现水乡的名家也很多。最著名的有国画大师李可染、旅美油画家陈逸飞等。他们在水乡风景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还有一位画家,他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审视水乡的风土人情,用特殊的手法去再现水乡的柔美宁静,将现代人文哲学融合在情境画作里,这就是国画油画皆擅长的吴冠中。  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是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不仅在同时代画家中独树一帜
期刊
2008年9月—12月,湖南长沙市望城县、岳麓区等地相继发生古墓葬被盗案,发案11起,20座历代墓葬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位于望城县、岳麓区交界处方圆约6.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1座西汉古墓,已被确认为西汉时期长沙国王陵及其贵族墓,葬制规格较高,墓体规模较大,是研究汉代长沙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  案发后,长沙市文物、公安两部门组成了专案组,抽调70名精兵强将辗转于8省之间,行程数万公里,
期刊
玉佩饰,就是佩戴在身上的玉佩器,最为多样十分庞杂,大致说来有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身饰几个大类,既然是佩戴在身上的玉饰,就要符合两个起码的条件:第一是器型不能太大;第二是要有穿孔,可系绳穿挂。但也有一些例外,如红山文化大玉龙,虽有穿孔,但因型体较粗大,应不是佩戴在人身体上的装饰物,而是图腾崇拜或祭祀用品。    玉佩饰的演变    远古的先民们最早是以兽牙、兽骨和石珠等为饰,后来在长期制造石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