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帝国的黄金艺术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用金历史的国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金器。在古老的岁月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金器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艺术风格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蒙古族统治的蒙元帝国,由于对黄金的痴迷,用金风气旷古未有,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器制品达到空前繁盛,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在风格上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黄金艺术。
  
  金酒具
  
  荷花纹高足金杯(图一),高14.5厘米,口径11.4厘米,足径7.2厘米,重191克。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明水墓出土。敞口,口沿外卷成圆唇,深腹,圜底,高足,呈喇叭形。口沿外錾刻一周卷草纹,腹壁分布三组海棠形开光,内饰牡丹、莲花,足缘饰一周花叶纹。
  花卉纹高足金杯(图二),高14.1厘米,口径10.2厘米,重153.7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乌兰沟出土。口沿外卷成圆唇,口微侈,深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外饰一周卷草纹,腹壁三组开光内饰牡丹花、莲花纹,足缘为一周卷草纹。
  錾花高足金杯(图三),高10厘米,口径5.2厘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墓葬出土。卷口,直径,深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和足缘饰缠枝卷草纹。
  牡丹纹錾耳金杯(图四),高4.95厘米,通耳长14.4厘米,口沿12.1厘米,重188.9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五股泉出土,敝口,弧腹呈花瓣形,平底。口沿外附月牙形耳,下连小指环。耳及口沿外平錾缠枝卷草纹,内底心錾刻三朵缠枝牡丹纹团花。
  双龙戏珠纹錾耳金杯(图五),通耳长17.9厘米,宽14.2厘米,重451.2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汉克乡征集。敞口,弧腹,平底。口沿外附月牙形耳,耳下连一指环。底内平錾狮子戏珠纹,口沿外壁为缠枝卷草纹,耳饰双龙戏珠纹。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他们的酒具与其奔波迁徙的生活相适应。在金杯口沿外附加月牙形錾耳,这种造型既可饮酒,又可作舀酒器,轻便小巧,便于在马背上系挂携带,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特有的风格。纹饰虽没有唐宋金器的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练精纯亦非前代所及。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器物内底錾刻各种纹样,且多以牡丹花作为装饰图案居于器底中间。在口沿及足缘经常辅以相同的缠枝卷草纹饰,使图案整体效果简洁明快,奔放洒脱,体现了蒙元金器既讲究实用性,又追求艺术性的审美意识。金饰品
  迦陵频迦金帽顶(图六),高4.1厘米,口径4.5厘米。重41.1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出土。金片锤揲成半圆体,底为莲瓣纹,内空,上层相间錾刻四个人首的迦陵频迦和四个菩萨,下层为八大金刚形象。图案呈镂空浮雕式。
  龙纹金冠饰(图七),通长24.2厘米,宽2.3厘米,重42.2克。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敖音勿苏乡朝阳沟墓葬出土。弯月形,正面锤錾宝杵形花纹,两侧双龙相对,间饰花叶纹。其中镶嵌宝石脱落。
  嵌宝金冠饰(图八),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敖音匆苏乡朝阳沟墓葬出土。分别由金佛像、龙纹叶状饰、金龙和金饰组成。杆状饰整体似花瓣,中心饰宝相花,周边为花瓣纹,长形饰金片锤揲出长条花形,中饰一个四瓣花形,两侧花茎和叶脉纹。方胜形饰,边有穿眼。嵌宝金冠中金佛像的造型别具一格,整体以四条盘旋环绕的龙纹,将头戴花蔓宝冠的佛像置身其中,双龙相对于佛像胸前,另外,两龙首于宝冠两侧张口吐吞,四条巨龙相互盘缠,飘逸中透着威猛。这种以佛像为中心布局,加饰龙纹环绕衬托,代表一种神圣的情感和意念(图九)。
  由于佛教的传播,蒙元金器常以此题材作为装饰,表现出对佛教的崇拜。迦陵频迦金帽顶造型独特,分三层装饰,四个人首与鸟翅相对环绕,高昂的人首和展翅的鸟尾自然形成帽顶。在佛教中迦陵频迦又称美音鸟或妙音鸟,通过其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舞姿娱乐佛、供养佛,以达到“法音宣流”的目的,这与八大金刚下部托举的莲瓣宝座是一脉相承的,使之笼罩在佛教的灵光之中。将形象设计和精神内涵达到完美统一。
  双龙戏牡丹纹金钗(图十),长12厘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出土。钗首用金片模压焊接出双龙戏牡丹纹,双龙相背盘曲,头顶巨型牡丹花。
  牡丹纹金簪(图十一),长14厘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出土。簪首用金片模压成牡丹花,柄为柳叶形。
  龙纹金钗(图十二、十三),一件长13.6厘米,宽2.4厘米。一件长15.8厘米,宽2.4厘米,重17.9克。内蒙古敖汉旗克力代乡太吉合窑出土。钗首托一盛开的牡丹花,双龙卷曲,龙身间有云朵。钗铤的两尖端刻有“交南”二字。
  圆饼纹金钗(图十四),长16,7厘米,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克力代乡太吉合窑出土。扁茎,上端焊接九个圆饼状饰,等距离排列。
  蒙元的发簪、发钗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首部,常见的有龙纹、凤纹、牡丹花等。双龙或盘旋环绕,或蜿蜒螭动,自然生动,各具情趣。牡丹纹以团花形式,花蕊向外展瓣,作怒放、绽开状,分外妖娆。使之顿显富丽华贵,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
  金丝珍珠耳坠(图十五),通高3.2—3.7厘米。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南大城窑窖藏出土。下端以金丝穿珍珠的环状饰,向上为一花形托以宝石(脱落),上端为“S”形弯钩。
  镶松石金耳坠(图十六),高6厘米。个人收藏。耳坠上部呈半圆形钩状,末端渐细,以利穿戴。下端竖穿三角形绿松石,上部为掐丝金花饰,中心嵌有红色宝石。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佩戴耳坠的习俗,并以珠子的大小及品质而显示身份和地位。耳坠均为钩状,用金片或金丝做成各种图案,在花纹中嵌以色彩斑斓的宝石,更是珠光闪烁,耀人眼目,将奢华的黄金与炫丽的宝石集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镶松石金手镯(图十七),直径7厘米。个人收藏。手镯用金丝编结,整体为链状,两端合扣后呈十字纹,纹饰中部镶嵌宝石。
  蒙元的饰品金镶宝石的作法盛行不衰。手镯用较粗的金丝编结成环状后,在合扣处进行局部装饰,将十字纹填满小珍珠,间饰花形,园托镶嵌宝石,两侧焊接出圆形套环。既美化了饰物,又充满了宗教气息,其十字图案与蒙古人信仰景教有关,是多元文化的产物。
  掐丝金花饰(图十八),长5.9厘米,厚1.1厘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墓葬出土。背面金片上有缀孔。出土时缀于姑姑冠上,是蒙古族妇女喜戴的冠饰。
  


  


  


  


  


  


  


  


  嵌宝石金花饰(图十九),长6.2厘米,宽5.9,厚0.3厘米。内蒙古敖汉旗双井乡四棵树村出土。片状花形,环绕圆托基部出四朵桃花形花瓣,每瓣上各起一圆托和两个对称的花叶。每个托边沿为细丝扭成的锁状线,花瓣及中部为金丝作成的缠枝花地,外缘为联珠纹 边框。背面有桥状鼻,当为钉缀之用。中部高圆托,由四条对称花瓣环绕,花瓣由金丝掐成缠枝花地,以花瓣衬底,拖出花叶上嵌等距宝石。外缘饰联珠纹边框。
  金盒(图二十),直径6.5厘米,高1.8厘米。内蒙古敖汉旗敖音勿苏乡朝阳沟墓葬出土。金盒表面锤打出十字宝杵图案,间以小花卉,周边为联珠纹和绳索纹。是随身佩戴之物。
  金龙饰(图二十一),长26厘米,高1.8厘米。内蒙古敖汉旗敖音勿苏乡朝阳沟墓葬出土。用金片锤揲成细长龙形,四足。龙昂首曲颈,身躯瘦长微曲,尾部勾卷作腾跃状。为蒙古贵族装饰物。
  “至大元宝”金币(图二十二),直径2厘米,重1.4克。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元宁昌路遗址出土。面文为“至大元宝”楷书,直读,光背,背面无文。此币非正式行用货币,是元代贵族妇女所戴饰物中的“春钱”。
  蒙元饰品造型与纹样,精美而华丽。掐丝和镶嵌工艺相结合,以繁密瑰丽为特征。由主题花纹,从中心向外展开,兼有花瓣、花叶、花蔓等图案,交错叠压,玲珑细巧。十字纹金盒和“舂钱”金币,表明了当时景教的流行和对佛教的信仰,反映了蒙元帝国文化的欣欣向荣。
  
  金鞍饰
  
  卧鹿纹金鞍饰(图二十三一二十五),前鞍桥饰高21.8厘米,宽22.5厘米;后鞍桥饰高11.2厘米,宽16厘米。前鞍翅饰长19厘米,后鞍翅饰长33厘米,重130.5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乌兰沟墓葬出土。前桥星马蹄形,中心是四曲海棠开光,一只瑞鹿静卧於花草叶中,外围衬以鱼子纹地,上饰牡丹花卉,前伸部分饰忍冬纹,周边相间栉节纹、联珠纹、花叶纹。后桥呈圆角梯形,中心饰忍冬纹,周以栉节纹和联珠纹相间。前后鞍翅呈锐角三角形,忍冬纹居中,周围栉节、联珠以及花叶纹。
  龙凤纹金鞍饰(图二十六一二十k),前鞍桥饰高13厘米,宽20厘米,重67.2克;后鞍桥饰长9.2厘米,宽7.7厘米,重11.2克。前鞍翅饰长12—12.5厘米,宽5—5.2厘米。后鞍翅饰长19.6—20厘米,宽10—10.2厘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出土。
  马鞍包金,正中为一四曲菱形内框,内饰莲花,莲花边缘有联珠纹,镶嵌宝石6颗(脱落已失),内框两侧相对双龙,呈盘身上升状,神态逼真,极富动感。联珠纹边框,内饰蔓枝花草纹,间以12个圆形花蕊,上嵌宝石(脱落已失)。前鞍翅饰,均为直角狐边三角形,主体图案为一行龙,张口吐舌,龙腹下部及尾都嵌有宝石。后鞍翅饰,主体图案为盘龙,间饰祥云纹,联珠纹边框,内饰蔓枝花草纹,6个圆形花蕊之上镶嵌宝石(脱落已失)。
  蒙元马鞍的造型,前桥加宽,后桥渐缓。制作采用了锤揲、錾刻、浮雕、镂空等工艺。将龙凤、瑞兽的图案和牡丹、海棠、忍冬、联珠等众多的花纹,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替,使之雍容华丽,流光溢彩。以代表权利豪富的龙风纹及寓意吉祥幸福的瑞鹿纹,居于图案的视野中心,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由牡丹、忍冬、莲花组成的图形,显示了庄重规整,富丽堂皇的姿态。图形内外点缀的花枝、花叶纹,有简有繁,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在充满着流动轻盈的气氛中,增添一种飘逸秀美的意景情趣。体现了蒙元金器制作的高超技艺。
  纵观蒙元帝国的金器制品,是在宋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从金器制作技术看,较多应用铸造、锤揲、錾刻、掐丝、镶嵌等工艺。首先是冶炼成较纯的金料,之后采用范模浇铸而成。锤揲是充分利用金料质地柔软,富于延展性的特点,逐渐锤击使材料按设计延展,做成需要的器物,是蒙元金器常用的技术。錾刻多施用于花纹,主要是錾花、镂雕,将阴錾、阳錾、平錾、镂空等多种形式,把金器原有的单一色调,通过不同的錾刻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这一技术充分体现在蒙元金器中,无论是铸造器物的表面刻画,还是作为细部加工以及包金器物的纹样上均采用此法,增加了饰物的艺术魅力。掐丝是以不同粗细的金丝为主,制成形态各异的花纹,蒙元金器中,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成精美细腻、玲珑剔透的首饰、帽饰等。镶嵌工艺在蒙元金器中以饰品为多,色彩斑斓的宝石镶嵌,交相辉映,尽显雍容华美,富丽非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造型以质朴、凝练为特色,更讲究实用。起初的传统造型,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实际用途,是伴随着游牧生活而产生的。将蒙古人粗犷、直率、崇尚自由的民族性情,带入到对金器的制作中,传达着浓烈的草原游牧民族气息。之后,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渗透,其艺术精神中融入了中原特色的审美意识,从古朴的多功能向华丽的单一功能演进,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纹饰总的来说,是由简而繁,由朴而华。代代传承的卷草纹、云纹与游牧经济息息相关。从中看到蒙元金器的装饰艺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迦陵频迦及十字纹饰,又是宗教文化的折射反映,印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龙风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龙是英勇、尊贵、权威的象征,因此被历代皇家所御用。风是传统中的瑞鸟,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所以作为身份地位和富贵等级的标志,在蒙元金器中十分盛行。牡丹、海棠、莲花等图案的应用,则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些图案在同一器物上浑然一体,又姿态各异,生机勃勃,美不胜收。表现出细致繁复的趋向,呈现了明显的中原风情。使之蒙元金器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历史、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更加绮丽多姿、独树一帜,在中国金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2005年夏天北京文物研究所发现并清理西城区毛家湾明代瓷片坑,当中出上14片“官钧”瓷片,以官方考古发掘改写了“官钧不见于遗址出土”的原有认识。其实在此之前北京旧城区已多次出土同类“官钧”瓷片,只是均为民间爱好者所发现所收藏。与此相对的是,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北京旧城区在清代以前的地层中出土宋代官、汝、哥窑瓷片的情况非常罕少,几近空白,而同为传统观念中的宋代五大名窑的“官钧”却频频出土。笔者以为如
期刊
1月20口,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文化经济交流部书画名人院、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等承办的“黄军胜楷书草化计算设计法则及书法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行。  展览开幕式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萧燕翼、刘东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解永全,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文物出版社书法编辑部主任崔陟,陕西盛世书画
期刊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1906-1967)于1908年继位,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三岁登基,仅在位四年,便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灭亡。从此溥仪便踏上了一条携宫廷珍宝颠沛流离之路。  本文从末代皇帝溥仪盗宝始术出发,列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溥仪御用表的来龙去脉、溥仪喜爱钟表的原因以及藏品情况作一介绍。    御用珍宝的辗转始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
期刊
乾隆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雄图大略,颇有作为,在长达六十余年的统治期间使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名闻中外的英君明主,他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所有这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乾隆帝对汉文化的兴趣
期刊
第四章、清古玉辨伪    六、唐荣祚《玉说》  ——晚清古玉杂记  唐荣祚,大兴人,字锡五,号华夏居士,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身世不明,但1912年尚健在,其时已七十一岁。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受英使馆医官卜士礼的委托,为英国伦敦博物院收藏的二十余件中国古玉撰写《玉说》,光绪十七年脱稿,经厂肆龙文斋刊版寄英。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所留数十册印本荡然无存。经访觅于朋侪,仅获不全
期刊
楼上楼下两重天    友人告诉我,他有十几张海上一位人物画大家的作品,拿给我一看均是伪作,我让他说一下买画经过,他说他交往多年的一位倒画的朋友,认识海上这位大画家,以前就买过这位大画家的画(我曾见过此人买的那两张真画),这次预先联系好后,便带他一起去的上海。在旅馆住下后,又电话和这位大画家的太太联系了一下,约定好去的时间。于是第二天俩人一起来到大画家住的地方,在其楼下朋友对他说:“大画家年龄大了怕
期刊
胡风一生与书结缘,“他一生酷爱文艺,一心想着编好书,出好书,”晚年的胡风“最高兴的事还是手捧一本新书”(梅志《书香余韵》)。在胡风失去正常生活的时候,书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在胡风陷入精神崩溃的时候,书唤醒了他迷失的灵魂。书,是胡风如影随形的朋友。    一个有着“鲁迅情结”  “胡风缘”者的赠书    《鹅鸟嫁人》,又译名《鹅妈妈嫁人》,是台湾作家杨逵的小说集,收入了四篇短篇小说,即:“鹅鸟嫁人”
期刊
译者注:一百多年前,在欧洲有一批数量并不众多,然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收藏家,他们由收藏起步,办展览,搞研究,交流,结社;甚至穷其一生著书立说。他们的本职本行甚至不为人知,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活动与成就却使他们留下名字;通过他们,中国艺术被推到7世界的眼前,西方社会和普通民众,由此知道了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之外,还有另一种成熟的东方艺术,有另一种古老的审美系统;这批人收藏的中国古董,也成了中国文化被西方了
期刊
宋代玉器考古出土资料概况    宋代玉器的考古发掘出土品主要集中在宋代墓葬、佛塔地宫和窖藏三种遗迹现象中,在宋代城址、集镇以及其他遗迹里也有一些零星的发现。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言,由于宋代皇帝、王室和权贵大臣的墓葬在宋代及其以后多经官方和私人盗扰,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可以代表宋代宫廷玉作的巅峰精品之作;希望今后在墓葬发掘方面获得代表着宋玉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愿望已经不太可能实现;现在在宋代一些中下级
期刊
编者按:1月21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七讲如期举办,主题是翡翠的收藏投资。主讲人栾秉璈先生,系资深宝玉石和古玉专家,也是中国现代珠宝玉石事业发展的开拓者。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究国内外珠宝首饰,并撰写了大量著作,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著有《宝石》《中国宝石和玉石》《怎样鉴定古玉器》《英汉宝石词典》等论文、科普文章。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亚洲珠宝联合会副主席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