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拍卖行情探针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受源远流长的礼玉文化,以及佩玉、藏玉传统潜移默化影响,举凡收藏爱好者、投资者,绝大多数涉猎玉器。玉器拍卖是艺术品拍卖的重要一项,只是因能够交易、流通的数量有限,远达不到中国书画、瓷器那样的规模和市场影响。
  海外市场上高古玉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器)与瓷器、铜器很早就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要项目,博物馆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都很重视中国古玉的收藏——仅从近年纽约、伦敦等地公私收藏机构专场拍卖的规模即可看出。2009年3月18日纽约佳士得春拍的赛克勒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199件拍品中以商、周时期为主体的高古玉器63件,皆超出估价成交,6件价超50万元。
  中国市场高古玉器上拍不多,仅北京翰海长期坚持推介民间私人收藏传世高古玉器拍卖。1996年该公司秋拍首推的中国玉器专场中,369件拍品中高古玉器仅16件,表现突出的是,编号735的红山文化玉龙形钩拍出了253万元,编号943的红山文化玉雕太阳神以242万元拍出,这2件玉器的成交直接催热了内地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热潮。玉龙形钩曾著录于《古玉精英》,源自内地名家旧藏,是公认的两件“天下第一龙”之一,另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09年北京翰海秋拍,中国玉器(一)专场178件拍品中高古玉器52件。由这两场高古玉上拍数量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高古玉近十年来一直是持续上涨之势。不仅红山玉器,商、周玉器以及汉代玉器皆拍出了中国市场的最高纪录。
  经过多年历练,内地收藏者对高古玉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行情突出:一是高古玉拍品的数量增大,二是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随之高涨——2009年北京翰海秋拍中编号2345的汉代跽坐吏玉灯、盘,估价250万至280万元,最终以604.8万元成交,创内地汉代玉器拍卖纪录,也创下内地高古玉拍卖的第一高价。
  近十年来,中国玉器拍卖海外市场以纽约、伦敦的苏富比、佳士得为代表,中国市场则以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和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为代表。这几家公司每年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基本上囊括了民间私人收藏的玉器精品。我们结合近年来玉器拍卖的成交情况,以时代线索为主线,简略探讨古代玉器的拍卖行情走向。需要说明的是,有关红山文化玉器的拍卖行情2009年《文物天地》第6期“关注”栏目曾做过报道,本文不再涉及。
  良渚文化玉器初现热潮
  良渚文化玉器拍卖走热是2000年以后的事。上个世纪90年代仅成交过数件,典型的1件出自199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高福履中国玉器珍藏专拍——长4厘米的良渚文化黄玉兽面纹镶嵌饰以4.6万港币拍出。
  此后直到2004年秋拍,京津地区才出现了4件良渚玉器成交品,包括2件玉琮,2件勒子。天津文物拍出3件,编号114的白玉雕兽面纹琮以19.8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拍出的是2件一组的旧玉兽面纹勒子。
  2007年北京翰海秋拍玉器专场成交玉镯、玉环各1件,玉镯11.2万元拍出,直径6.7厘米,为管状素器,工艺精细,呈红黄色,有白灰沁;玉环6.72万元成交,直径9.4厘米,环状光素无纹,呈红黄褐色,白灰沁色。
  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知柔斋瑰玉珍藏专拍推出4件良渚文化玉器,成交3件:直径6.3厘米的黄玉镯估价3万至4万港币,拍出11.25万港币;一组玉冠状佩、青玉绳纹瑗、西周玉簪拍出8.125万港币;长仅3.2厘米的玉曾面管以6.875万港币拍出。后两组拍品曾著录于《玲珑玉雕》,1996年在香港大学公开展出。
  历年成交价最高的两组良渚玉器出自美国收藏家赛克勒旧藏,去年纽约佳士得春秋两季推出的赛克勒旧藏专拍各成交1组,春拍中直径15.5厘米的玉璧拍出10.45万美元,而估价仅1.5万至2万美元;秋拍2枚一组的墨绿玉璧拍到了7.45万美元,直径分别为21.3厘米、19厘米。
  拍场上的良渚玉器见有礼仪、佩挂、镶嵌穿缀用玉三类,礼仪玉器以璧、琮、璜为主,佩挂玉器以勒子、玉镯、玉环、兽面管等多见,而镶嵌穿缀用玉见有兽面纹镶嵌饰、玉雕多宝串饰、串饰人面填等等。璧、琮的价格较高,这说明具有时代典型特色的代表性器型受藏家关注,如以赛克勒为代表的成熟收藏家,他们更看重的是玉器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及文化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古玉绝大多数出自墓葬,传世品稀罕,市场充斥着各种类型的仿品,良渚玉器仿品有民国时期的老仿和当代的新仿两种。良渚文化玉器拍卖成交的数量、价格皆不及红山文化玉器,但未来行情肯定会直追红山文化玉器,从宋代的仿良渚玉琮式瓷瓶来看,当时已经非常重视良渚文化玉器的收藏与研究。
  龙山文化玉器(以山东、河南、陕西为主)也不可忽视,尽管其名声逊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但拍卖成交情况不差。笔者统计,2003年以来中国市场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龙山文化玉器约15件,其中北京翰海拍出13件,中国嘉德、香港苏富比各拍出1件。这15件玉器以白玉、青玉、黄玉为主,器型以琮、璧、斧、戚、钺、璇玑式环、三孔刀、四孔刀等礼仪玉为主,也有玉镯、兽形饰、回纹镂空饰等佩饰件。成交价以礼仪玉器较高,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玉器专拍推出过1件高13厘米的白玉戚,估价5万至7万元,以26.4万元创龙山文化玉器成交纪录。佩饰件以知柔斋珍藏的3件最典型:编号2359的青玉镯直径9.9厘米,8.75万港币成交;编号2357的浅青玉回纹镂空饰长11.6厘米,8.125万港币成交;编号2367的黄青玉兽形饰9.375万港币拍出。3件玉器皆著录于《玲珑玉雕》,黄青玉兽形饰1991年还曾被收录于伦敦出版的《Chinese Jade: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随着考古发掘玉器实物的大量出土,以及玉器研究的日渐深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早期玉器的发展面貌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热衷于高古玉收藏、研究的人士开始关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类型的玉器,这也是近年来此类玉器价格上涨的原因。
  
  商周礼器及把玩、
  佩饰件价格走高
  
  收藏者习惯所说的夏、商、周“三代玉”,夏代玉器因缺乏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实物,玉器面貌仍不清晰。拍场上以商、周玉器为主,远较红山、良渚、龙山文化玉器数量大,拍卖地区集中于纽约、伦敦及北京。
  商代玉器历年成交价超10万元的近百件,其中价超50万元的近10件,超百万元的2件,北京翰海、纽约佳士得成交的数量最多,价格也较高。赛克勒旧藏去年纽约佳士得春拍就一举成交了36件各种器型的商代玉器,以青玉、青白玉、白玉、黄玉、碧玉为主,器型涉及礼器、装饰器、兵器、工具等几类, 如璧、戚、钺、斧、镯、缓、戈、柄形饰、动物形玉佩、刀形玉佩、玉人形杖饰、串珠饰、颈饰等等。价格较高的有龙纹璧、兽面纹琮、蝉纹璜、英雄佩、人面纹黄玉饰、出戟龙形佩、玉熊等。
  2004年天津文物秋拍时以187万元拍出1件高8.9厘米的商代白玉雕兽面纹琮,高出60万元的估价2倍有余。玉琮为白玉质地,上部沁蚀严重,玉质晶莹,内壁光素,
  “外部浮雕出三组神人兽面纹,兽面为方脸,臣字形目,凸眼球,细眉,宽大蒜头鼻,额上雕出竖起的羽毛象征高耸宽大的羽冠,大耳,耳下钻孔似佩戴耳环,大口,口部简化出舌形。纹饰采用浅浮雕与线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而成。”这也是拍场上首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商代玉器,1974年河北藁城台西村85号墓出土过类似玉琮上的人兽面纹饰。
  2006年北京翰海秋拍以550万元拍出一组商周时期的古玉英雄佩(或称清乾隆御题商周黄玉玉圭),长35.5厘米,清宫旧藏,两面镌青铜纹饰、乾隆御制诗文和“古希天子”“五福五代”玺文,专家考证其上的镌铭时间为“乾隆丙午年(1786)”,是集古礼祭功能、乾隆治国思想及考据学于一体的民间所藏国宝级文物。类似商周玉圭见有2007年纽约佳士得春拍的第132号拍品,2009年中贸圣佳秋拍的第1879号拍品清乾隆御题诗兽面纹玉圭,后者拍出504万元。商代玉兵器的成交价格也不低,2008年纽约佳士得上拍的1件长33.8厘米的灰玉戈,估1.5万至1.8万美元,结果拍到了42.1万美元。
  2000年以来拍卖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周代玉器超过50件,超百万元者1件,上拍量、成交价仅次于商代玉器。以北京翰海及纽约佳士得的拍卖品为主,仍然是赛克勒旧藏玉器具规模性。成交品以青玉、白玉、黄玉为主,器型与商代玉器相似,惟人物、动物形把玩小件与佩饰件的数量大增。人物造型的玉器成交价较高,如北京翰海2004年上拍的西周黄玉人纹璜,长11.7厘米,估价20万至30万元,以132万元成交,创周代玉器的最高成交纪录。
  周代玉雕把玩件历受藏家青睐,以人物、动物造型为主。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11”专场中,长6厘米的西周青玉猫头鹰最典型,估价8万至10万港币,因传承清晰,拍出了31.95万港币。该公司标注:
  “此器原为Chang Nai-Chi之旧藏,后转致Richard Bull之手,1983年12月6日于纽约苏富比拍卖,拍品第150号”,后被哈特曼Hartman收藏。猫头鹰是古代玉器中常见的动物造型,此件玉器为青玉,正面浮雕加阴线刻眼、鼻、嘴、角及爪生动可爱。拍场上还常见有人、鸟、虎、鱼、龟等等造型的把玩和佩饰件,雕刻精美。
  商周玉器被誉为玉器收藏的最高境界,这与人们认识商周玉器的历史渊源有重要的关系——宋代至今的收藏者都重视商周玉的收藏、研究。此外,商周玉器的古朴、典雅的风格,大气磅礴的造型设计,精美的玉质和工艺也是吸引人的一方面。而商周古玉有限的存量,更满足了收藏者物以稀为贵的猎奇心理。相信随着高古玉器研究的不断进步,民间传世的真品价格还将大涨。
  
  战国玉佩饰价格不俗
  
  由考古出土实物来看,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礼器、依仗用器、用具、兵器及其附属装饰、装饰品、葬玉六大类。礼器中的璧、璋、琥、琮还存在于当时的贵族礼制生活中,仪仗用品有戈、戚、钺、斧、矛等,葬玉以瞑目、玉理、踏玉、玉冶、玉塞、玉册为主。出土物以装饰品的数量最大,约占到了总量的七成以上,说明玉佩饰在当时非常流行。
  拍场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多见战国制品,春秋玉器少见。春秋时期诸侯争战激烈,玉器制作延续了西周的风格又有所演进,首先是礼仪用玉制作的数量、品种大量减少;其次是战争导致礼崩乐坏,诸侯用玉制度不如前朝严格,大量把玩、佩戴玉器出现。拍场上很少出现品质较高的春秋玉器,成交价通常在10万元以下,2000年以来成交价在5万元以上的仅20余件。北京翰海曾成交过的1件黄玉龙凤纹饰残件,长10.8厘米,2004年秋拍时估价4万至6万元,以26.4万元高价成交,创造了春秋玉器的最高价。饰件为黄玉镂雕双面左右龙风纹呈对称式,龙头已残,龙凤身上阴刻云勾纹。拍卖成交的春秋玉器器型见有璧、块、璜,剑首、剑,跪人、端兽把玩件,玉环、勒子、青玉佩饰件等。
  玉器研究专家通常将战国时期的玉器制造推为中国玉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有人认为新石器时代是第一个高峰期,商周是第二个,第三个战国时期,西汉是第四个高峰期),雕刻技术达到了新石器以来的最高水平,考古出土实物以河北中山国国君墓及湖北曾侯乙墓的随葬玉器最具代表性。战国玉器是高古玉收藏中非常传统的一项,近十年来的拍卖交易高潮迭起,屡见超百万元的精品,中上水准的战国玉器交易价格在10万至40万元间,一般品仅数万元。早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上拍过1件战国青玉龙鸟纹耳杯,雕饰精美,估8000至1.5万美元,结果拍出了21.15万美元。同场上拍的白玉舞人佩估价3万至4万美元,拍到了29.95万美元,创90年代战国玉器成交最高价。
  中国市场方面,由北京翰海2001年春拍成交的玉双犀璜和玉双龙璜可以看出战国玉器当前的行情——玉璜长17.3厘米,首次拍卖时110万元拍出,3年后该公司秋拍时估价涨至100万至150万元,以209万元成交。玉璜为青黄色青玉,赭色沁斑,呈半环形片状,双面纹饰相同,左右两端雕对称龙首,龙身上刻饰钩云谷纹,龙腹透雕双凤纹,龙纹具有战国晚期风格,刀法犀利,被誉为战国玉器中的精品。该公司2006年还以176万元拍出1件高20厘米的战国玉龙虎四孔饰,也是战国玉器中的精湛之作。次年秋拍89.6万元拍出的玉龙瑗,风格独特,也是难得一见之物,直径14.1厘米,白玉带有糖色,灰白沁,刻饰出脊龙纹,工艺细腻。
  
  汉代玉器价最高
  
  大秦帝国的统一,为西汉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汉经济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黄金时代,“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通西域,从此质地优良的新疆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和田玉的大量输入,加速了汉代玉器的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儒粗‘君子贵玉’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经济发达、儒家玉文化地位的提高以及玉材的充足,将汉代玉器的制作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考古出土的汉代奢华的随葬玉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汉代玉器的成就。丧葬玉、生活用玉以及装饰用玉空前发达,特别是玉圆雕艺术品的出现,对后世的玉雕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东汉许慎将玉归纳为五德, “仁、义、智、勇、洁”所指向的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对中国玉器的评价标准影响深远,至今学者仍然使用这一说法。
  汉代玉器是高古玉拍卖的重头戏,普品的成交价都在万元以上,中档品在10万元以上,精品超过了千万元,少数精品的成交价格之高更令人乍舌。以北京翰海为例,该公司历年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汉代玉器超过50件,其中,价超50万元的5件,价超百万元的5件。
  2006年纽约佳士得秋拍时,私人收藏家Stephen JunkuncⅢ旧藏的公元前2世纪西汉青玉嵌金银觚即拍出了85.6万美元,创汉代玉器成交纪录,被大古董商Eskenazi竞得。玉觚(或称高足玉杯)高16厘米,估价50万至60万美元,玉色灰绿,上丰下敛,杯身纹饰分三层,雕饰云纹、网纹等,杯口嵌饰金银圈口,造型风格与1976年陕西西安市西郊东张村秦阿房官遗址出土的秦代高足玉杯(高14.6厘米)、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出土的西汉前期玉杯(高11.3厘米)相似,只是纹饰远不及出土的这两件精美。1956年河南洛阳涧西区魏墓还出土过一只器型类似的三国曹魏白玉光素杯(高11.5厘米)。这种造型的杯在西汉很流行,还见有带盖者,1983年广东南越王赵昧墓还出土过类似的镶玉盖杯,通高16厘米,杯呈八棱圆筒形。
  2008年,伦敦佳士得秋拍又出现了1件西汉的传世精品——黄玉带钩,长9.3厘米,原为英国Von Oertzen男爵旧藏,品相完美,估价10万至15万英镑,后以超过估价7倍的82.525万英镑被上海藏家竞得。
  去年北京翰海秋拍以高价拍出两件一组的汉代跽坐吏玉灯、盘,高8.5厘米,估价250万至280万元,以604.8万元成交,创造内地高古玉器拍卖纪录。此品2008年曾现身天津博物馆的“汉代遗韵巡视”展览,
  “是迄今考古发掘和传世遗存的唯一仅见的玉雕灯俑”。人俑玉材为莹润的和田玉,雕琢之法简练,是汉代“八刀法”的典范之作。汉代日用玉器和装饰玉发达,丰富的玉材为圆雕的人物、动物提供便利条件,但是数量不多,因此传世品价值极高。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1号墓曾出土过1件与此风格类似的西汉中期玉人圆雕作品,高5.4厘米,白玉晶莹。
  汉代以降,魏晋南北朝玉器在拍场上鲜见,历年成交价超过10万元者不足10件,2008年中国嘉德春拍“怀瑾握瑜一读书楼杨炳祯藏玉”专拍中,长6厘米的南北朝辟邪兽拍出51.52万元,创六朝玉器的拍卖纪录。小型把玩、佩件的圆雕人物、动物在六朝时期盛行,玉辟邪最典型,历年拍卖创高价的六朝玉器半数是辟邪。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北京翰海尚以16.8万元拍出1件直径5.6厘米的南北朝玉雕龙纹环。
其他文献
1月20口,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文化经济交流部书画名人院、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等承办的“黄军胜楷书草化计算设计法则及书法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行。  展览开幕式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萧燕翼、刘东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解永全,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文物出版社书法编辑部主任崔陟,陕西盛世书画
期刊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1906-1967)于1908年继位,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三岁登基,仅在位四年,便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灭亡。从此溥仪便踏上了一条携宫廷珍宝颠沛流离之路。  本文从末代皇帝溥仪盗宝始术出发,列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溥仪御用表的来龙去脉、溥仪喜爱钟表的原因以及藏品情况作一介绍。    御用珍宝的辗转始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
期刊
乾隆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雄图大略,颇有作为,在长达六十余年的统治期间使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名闻中外的英君明主,他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所有这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乾隆帝对汉文化的兴趣
期刊
第四章、清古玉辨伪    六、唐荣祚《玉说》  ——晚清古玉杂记  唐荣祚,大兴人,字锡五,号华夏居士,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身世不明,但1912年尚健在,其时已七十一岁。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受英使馆医官卜士礼的委托,为英国伦敦博物院收藏的二十余件中国古玉撰写《玉说》,光绪十七年脱稿,经厂肆龙文斋刊版寄英。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所留数十册印本荡然无存。经访觅于朋侪,仅获不全
期刊
楼上楼下两重天    友人告诉我,他有十几张海上一位人物画大家的作品,拿给我一看均是伪作,我让他说一下买画经过,他说他交往多年的一位倒画的朋友,认识海上这位大画家,以前就买过这位大画家的画(我曾见过此人买的那两张真画),这次预先联系好后,便带他一起去的上海。在旅馆住下后,又电话和这位大画家的太太联系了一下,约定好去的时间。于是第二天俩人一起来到大画家住的地方,在其楼下朋友对他说:“大画家年龄大了怕
期刊
胡风一生与书结缘,“他一生酷爱文艺,一心想着编好书,出好书,”晚年的胡风“最高兴的事还是手捧一本新书”(梅志《书香余韵》)。在胡风失去正常生活的时候,书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在胡风陷入精神崩溃的时候,书唤醒了他迷失的灵魂。书,是胡风如影随形的朋友。    一个有着“鲁迅情结”  “胡风缘”者的赠书    《鹅鸟嫁人》,又译名《鹅妈妈嫁人》,是台湾作家杨逵的小说集,收入了四篇短篇小说,即:“鹅鸟嫁人”
期刊
译者注:一百多年前,在欧洲有一批数量并不众多,然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收藏家,他们由收藏起步,办展览,搞研究,交流,结社;甚至穷其一生著书立说。他们的本职本行甚至不为人知,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活动与成就却使他们留下名字;通过他们,中国艺术被推到7世界的眼前,西方社会和普通民众,由此知道了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之外,还有另一种成熟的东方艺术,有另一种古老的审美系统;这批人收藏的中国古董,也成了中国文化被西方了
期刊
宋代玉器考古出土资料概况    宋代玉器的考古发掘出土品主要集中在宋代墓葬、佛塔地宫和窖藏三种遗迹现象中,在宋代城址、集镇以及其他遗迹里也有一些零星的发现。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言,由于宋代皇帝、王室和权贵大臣的墓葬在宋代及其以后多经官方和私人盗扰,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可以代表宋代宫廷玉作的巅峰精品之作;希望今后在墓葬发掘方面获得代表着宋玉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愿望已经不太可能实现;现在在宋代一些中下级
期刊
编者按:1月21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七讲如期举办,主题是翡翠的收藏投资。主讲人栾秉璈先生,系资深宝玉石和古玉专家,也是中国现代珠宝玉石事业发展的开拓者。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究国内外珠宝首饰,并撰写了大量著作,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著有《宝石》《中国宝石和玉石》《怎样鉴定古玉器》《英汉宝石词典》等论文、科普文章。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亚洲珠宝联合会副主席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
期刊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用金历史的国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金器。在古老的岁月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金器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艺术风格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蒙古族统治的蒙元帝国,由于对黄金的痴迷,用金风气旷古未有,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器制品达到空前繁盛,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在风格上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黄金艺术。    金酒具    荷花纹高足金杯(图一),高14.5厘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