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8-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早已上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审美素养像他们的道德情操一样,不便考查,也难以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硬指标,所以,它只是教学的软任务。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这个任务往往成了一种“摆设”。
  其实,审美不应该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它应该成为一种教学境界,一种师生共同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它既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更遵循教学规律。它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和谐地相互作用。一堂理想的语文课,教师会感到游刃有余,学生会觉得如沐春风。
  语文课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加强诵读和联想,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荀子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熹也说:“大抵观书先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因而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精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体验创设一种情景,做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此外,教师还应分外珍惜、精心呵护学生可贵的美的意识,在阅读范文上下工夫、花力气。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那种特定的意境,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去发现美、感受美。如《周总理,你在那里?》一诗,热情讴歌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深情表达了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真挚情感。教学中,引导学生口诵饱含深情的字字句句,心想人民的好总理的桩桩事件,作品奔腾的感情潮水,是一定能涌进学生的心田的。学生一定能和诗人的满腔热血融为一体,引起强烈的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在课文分析中讲出美,引导学生正确鉴赏美
  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小桔灯的朴实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字、词、句、篇表现出来的。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人情。”教师通过对这些字、词、句和相关内容的讲析,达到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使学生受到理想情操的教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在课文分析中主要抓住课文中本身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进行挖掘讲解。如《藤野先生》中说樱花“像绯红的轻云”,辫子“宛如小姑娘的发髻”是比喻,是真实的美,说“实在标致极了”,是讽刺,而“头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见”,则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和讽刺,这样的描写,将那些借出国镀金捞取名利的浪荡子弟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他们油然而生厌恶之情。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荷塘月色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中。由此看出语言的中介使学生感觉出景物中所寄予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这就是美的语言所产生的奇妙的效果。再如杨朔的《荔枝蜜》的意境,是通过作者感情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的,创造者是讨厌蜜蜂,后来喜欢蜜蜂,继而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正是这样以自己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有层次的展示了深远的意境,热情的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就可以感染学生,让他们懂得勤劳奉献才是真正的美德,引导他们正确鉴赏这种美。
  三、注重说写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仅靠范读和讲解赏析课文是不够的,还应加强说写训练,让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深化和拓展。
  俗话说,言为心声。训练的第一步是说。“说”,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表情自然大方,诵咏清晰,韵律和谐,有感染力,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所谓“写”,要从说到写,以读促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认真借助范文,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式等方面学习模仿借鉴。这样,学生受范文中情节、人物的感染,美的熏陶,并会在写作中创造出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依据语文审美规律,在读写听说训练活动中,以言语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审美对象,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自觉生动地去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同时得到提高。这样,审美教育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3-0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进入21世纪,我国人才结构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技术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组成,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提出多规格、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必须顺应教育大众化、人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这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出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作进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血清的添加浓度和牛胎儿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 SCs)对牛体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本文以语文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在概述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语文课程的改革,以期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现状 语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9-01  前言  在文化课教学方面,语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承载了中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常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牛肺炎、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山羊和绵羊肺炎等多种动物疾病,人类受到携带病原的动物咬伤或者抓伤也会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1-01  职业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人才市场源源不断输送制造业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在中职学校却存在着一种不容乐观的现象,那就是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被边缘化,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有的学生家长也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技能
【摘要】“信息技术”既归属高中教学科目的一种,又是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学手段”。让信息技术充分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4-01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颖、生动、直观”为特点的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2-02  几年来,在语文校本培训中,我们经过精心策划、科学实践、大胆创新、反思不足,逐步探索出了语文校本培训的新途径。  一个宗旨定方向。我们始终把语文教师的“主动发展”作为语文校本培训的宗旨,指导校本培训的各项工作。教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宗旨”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的深入,现在的中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3-02  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学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素质的人,这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德育的渗透,重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德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渗透方法,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寻找教育契机和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适当给予德育教育。  【关键词】历史学科 历史教师 德育教育 适时适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
今天上午,认真倾听了陶红松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泉水》一课,心中如有一股清泉流过,清润、甘甜、温馨、充满感动。然,涓涓清泉离不开源头活水!非常钦佩陶老师精湛的教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