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怎样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已有好几年了,在这些年的生物教学工作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新旧教材的根本区别在于:新教材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要集中表现在每单元中都安排实验探究、讨论、调查、观察、游戏等活动。在平时教师的互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有个共同的毛病——目标导向不强。具体表现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但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甚至全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教学的目标导向,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发言积极,就是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现这样的场面,关键是教师的组织准备不到位引起的。那么,怎样组织好讨论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在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预先将本节教学提纲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在课本上作批注、标记并质疑。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层次性思考,为后面授课讨论奠定理论基础。如:在讲《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时,笔者把下面提纲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预习:①消化系统由哪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由哪些器官组成,各自有什么功能?②龋齿是怎样形成的?③什么是酶,有什么作用?④食物消化方式有哪两种?分别举例说明。⑤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⑥营养成分是如何吸收的?再进行教学,后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组讨论下面问题:①老人经常对小孩说,吃糖饼太多,牙齿烂得快。你认为有道理吗?②亲朋好友聚会,心情舒畅,越吃越香,为什么?③有肝病的人,为什么一见肥肉就腻了?④人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⑤怎样正确使用加酶洗衣粉?这样一来,使本来纷繁复杂、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学起来轻松愉快,并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前要预见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事,如为防止讨论中出现冷场,在课外先个别布置几个学生重点发言,提出具体要求;为能即兴解答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课前先在学生中摸摸底,和学生一起参加野外实习,了解学生可能要质疑的内容。如:有的学生提出“树桩上的年轮为什么南边比北边宽大?”“温室中生长的树木有没有年轮?”“秋天,在芒果园中发现芒果树有些枝条被缠上铁线或在树皮上切了一刀,这是怎么回事?”“克隆多利羊是雌性还是雄性?”“如果将人的细胞核与牛的细胞质融合会是怎样?”等问题,教师可事先通过翻阅资料或上网查询找到答案。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讨论的进程
  学生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将讨论引向主题,及时纠偏;学生讨论面过宽时,教师要向学生指出讨论的重点。如:在《酿制酒酿》中,有学生看到“蒸熟的糯米”,兴奋得会把话题引到“糯米甜酒”的味道、颜色、价钱,甚至联系到壮族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三月三歌圩盛况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糯米,用别的米行吗?”“糯米为什么要蒸熟?”“冷却为什么要用冷开水,而不能用自来水?”“所用器具为什么要认真清洗?”等问题上。
  三、教师在讨论中要及时引导
  学生在讨论中喜欢钻牛角尖,常因为坚持自己的某个观点而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如:有些学生面对一些采集来的叶标本,为区分哪些是单叶、哪些是复叶而争论不休,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播放区分单、复叶方法的内容,并用实物(如杨树树叶、蚕豆复叶)对比解释,最后让学生根据区分依据辨认采集标本中的单叶和复叶。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
  在野外实习和课堂讨论中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如:“松树的叶为什么是针状”“叶片上面的颜色怎么比背面深?”“秋天到了,有些叶片为什么变红、变黄,甚至脱落?”“狮虎兽是怎么回事?虎狮兽又是什么?”“不是说猫与老鼠不共戴天吗?而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老猫当妈咪哺乳小老鼠呢?”“有些鸡蛋能孵出小鸡,而有些鸡蛋则不能,为什么?”等等。教师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挑一些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得出结论。其他问题可作为课后思考题,指导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去释疑,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紧扣本节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引到教学内容中来,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一、善于“听”的习惯  我听了二年级刘老师执教的一节《六的乘法口诀》公开课后,我深有感触,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我经常告诉学生,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老师课堂上讲的要么是启发思维的问题,要么是讲解重难点的知识,你只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1.能阅读一般性的英文报刊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2.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3.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4.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5.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6.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
目的:该课题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关系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2
一、注重处理好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的关系  从《心理学》上说,技能是通过实际操练而巩固起来的活动方式,有技能并不完全等于有熟巧的功夫,熟巧是在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有这些理论指导,能理解所从事活动的性质,熟巧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那么,要掌握一门英语,仅获得语言知识和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熟巧是不够的,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具有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学生,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可是,中学
目的:研究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AM)和经腹子宫全切术(AH)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以比较三种术式在围手术期对机体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程度.方法:前瞻性对照研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倡简”?语文是因为什么才“简”的?如何保证它的应有深度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因追寻新课程的本质而“简”  记得郑板桥有这么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画了40年,在艺术实践中也探索了40年。到后来,他终于悟出了艺术的真谛:画竹就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怎么才能凸显出竹子的“清瘦”?就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阶段对学生写作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生写作文常常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我总结了两点:一是无材料;二是有了材料不会合理的运用和安排。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达到文思如泉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在二十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请大家给予指正。  一、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点滴,丰富写作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做好写作材料的积累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积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
[摘 要]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如何实施情感诱导,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对教育对象有真挚的师爱;其次是师生情感融洽。要达到师生情感融洽,必须做到:(1)身教重于言教。(2)培养学生的学习舟趣。{3)注重语言表达方式。(4)关心、爱护学生。(5)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体育课;情感请导;教学效果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剐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