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推进十多年了,北师大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用稿),十年后,修订出版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笔者是一线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推进新课改,对两版课标都进行了认真地研读,之前就两版课标在“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修订前后之变化的文章发表于《中学物理》上,这里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研读新课标实施建议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从过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我们只重视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现在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会不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推行新课改,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更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学习.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等各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觉得我们的教学是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生活体验,所学习的知识是能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自然就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现实当中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学评价中的一些实例.
  南通市的一道中考题:“小明一家是美满的三口之家.为了倡导民主的家庭生活,小明和爸爸分别设计了一个家庭决策表决器.爸爸设计的是一票通过器,其原理是:三个并联的开关控制一盏灯的亮灭,只要一人赞成,闭合所负责的开关,灯就亮,灯亮表示决策通过.而小明设计的是一票否决机只要一个人否决,断开所负责的开关,灯就不亮.给你一只小灯泡,一节干电池,三个开关与若干导线,请你替小明在下面画出他要设计的电路图”.这个题目考察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以及对最简单逻辑运算的掌握程度,有一定难度.抛开这里所考察的知识来讲,笔者觉得这个题目纯属于闭门造车,为考试而人为捏造,完全脱离实际,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想到一个三口之家,为做不做某件事做一个决定绝不会去费脑筋开发表决器,因为口头表决、举手表决都能在一分钟内解决的问题,谁会花钱花时间去连接电路来完成呢?
  新课标第33页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纸笔测验的试题和课后作业题,应尽量创设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在设计这些试题时,注意题目的取材应尽量贴近生活,情境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编制上面这道题的老师肯定是想出新,想创设一个新情境来考知识,但他想当然地把学生和老师都当成了傻子.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不可能有实际的情境体验,也不可能把这样的情境用于以后的实际生活,若学生总面对这样的题目,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会一点点被消磨,这对新课标的贯彻是极不利的.
  同样是电路设计的创新题,下面的几个题恰恰是完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比如:“楼道内声控和光控自动控制电路”、“火车上厕所是否有人的提示电路”、“轿车车门没关提醒电路”、“轿车安全带未系报警电路”等.随着我国不断实现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家庭住进了新建的小区,小区楼道里越来越多地用上了一些自动控制电路;也有很多学生随家长外出探亲旅游,或跟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到城市上学都坐过火车,对火车上的一些现象有过见识;轿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不再是梦想,不少学生上学是由家长每天开车接送的.这些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去探索,解决这些题目他们除了能学会物理知识,又能让他们体验到物理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学好物理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变革,学生当然就愿意去学.
  这样的例子还有如“气凝胶造飞机”,“钛合金眼镜框”,“磁悬浮列车的原理”等.有的同学分析“电动自行车的原理和能耗效率”;有的举例“利用热水熔钻机在南极钻井”,有的举例“家用电热水壶烧水”.相比来说制造飞机比制造眼镜框当然要高大上,磁悬浮列车肯定比电动自行车更站在世界科学的前沿,热水熔钻机比电热水壶肯定更能博人眼球,但你觉得学生对哪些有体验而更具有亲近感?哪些会给学生答题造成人为障碍而使学生对学习心生厌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多个版本的物理教材中也专门有一个版块就叫“生活·物理·社会”,可见新课改要引导我们彻底转变过去那种读死书而与生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就在课标教学建议联系生活这一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物理学与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有些内容可以精选、精讲,有些内容可点到为止”.
  这里举这么一个将庞大信息在有限时间内塞给学生的典型例子.2012年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这张试卷多个题目都有很深厚的背景:第1题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第2题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第3题溧阳首创“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技术”;第4题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第6题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第9题屠呦呦加热青蒿水溶液分离药物;第18题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第19题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第20题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第22题常州大学研制PM2.5净化器;第27题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第29题《论衡·是应篇》中记载的司南;第30题美国每年有800人因为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而患病.花这么大篇幅摘录这些内容,总共30道题的试卷有13道题有背景材料,学生看到这些时怎么会不眼花缭乱?这里可谓古今中外、上天入海、航天医药什么都有,这哪里是一张初中学生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中考试卷,简直就是一套自然科学简史.为了出新而想尽一切办法地过度包装绝不是一两例,对题目的包装真的应该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点到为止”才好.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当然我们也必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时我们一定不要人为捏造的假联系,情境设计要真实;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多联系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总用高大上的前沿科技去忽悠人;最后还得去除过度的包装,不要让过度包装干扰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我们的教学真的这样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才能更爱学物理.
其他文献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课程标准对这个概念的要求不高,但是学生对质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却缺乏感性认识.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由于其原理的特殊性,它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学生对此感到有些困惑.为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两点:一是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引入质量概念;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构建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在学习初中物理(鲁科版)第十一章《热和能》第五节“热机”时,有一个“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演示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是这样的(如图1):在试管里放适量的水后夹在铁架台上,然后用软木塞或橡胶塞塞住试管口,点燃酒精灯对水加热,当水沸腾后,试管塞会突然被喷出(如图2),同时试管里的热水也会被喷出,危险性较大.虽然有的把试管底部缠上了铁丝网,有的在器材和学生间挡上了玻璃板,可沸腾的水猛烈喷出时仍然让人担心,如果瓶
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愈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注重课本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内容上,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社会、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在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1 生活实际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一门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五天工作日的实行,在教学内容不变,而课时又在减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更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来初中诱思探究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经常是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新的知识又该去学了;今天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因为他们不会学习”.“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需要多阅读,就象敏感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一样.”“学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实施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施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原因与目的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高中政治知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
在初中教学体系当中,科学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引导他们认识客观自然规律的关键学科,在提倡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今天,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初中科学教学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但是在教学中,老师如果单纯的按照教材进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教师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新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能力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处于变革时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
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追求“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活生生的,了解物理就好像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逸闻趣事;让学生感到学物理开阔了见识;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物理.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