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外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在职培训越来越多,这种培训以学校为主要平台,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人翁感,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再提高,这种培训被称为校本培训。本文从教师校本培训的概念、我国对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描述及存在问题着手,提出自己的实践看法。
关键词:校本培训;概念;存在问题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师资结构合理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专家研究表明,校本培训比院校培训更方便、更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教育研究认为,校本培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训地点由传统的培训机构移到了中小学内,它突破了传统以培训中心为主要基地的限制;二是培训内容不再统一,而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最新教育理念和改善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在我国发展已有一定历史,但它在近几年来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因为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内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单位,主要考虑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学校建设经验,培训内容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培训内容紧扣学校教师群体的共性发展和个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训过程互动性更强,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还会结合教学实际对培训内容提出自己的实践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校本培训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校本培训还会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让培训模式更加成熟。
二、我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模式和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校本培训成为主流,校本培训的思想逐渐被教师所熟悉,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
我国校本培训的模式
(1)技能型培训。技能型培训主要适用于本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它结合不同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和功能而开展,如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微课设计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班主任工作技巧培训、活动课技能培训等。
(2)实践型培训。实践型培训主要适用于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它以教师所负责的具体学科为主要载体,培训通过名师引领、一对一辅导、校际交流、同课异构、磨课等方式进行,将本校中的优秀教师资源开发出来,通过地域优势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3)假期短培训。假期短训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利用寒暑假以学校为单位聘请校外名师或专家来校讲课,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磨合、研讨,实现培训的精准性。
(4)专题培训。专题培训是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某个课程专题,以系统的研究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集中教师的力量开展培训,促使新的教育话题渗透到每位教师。专题培训要求将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论文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对系统的研究。
校本培训还有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等,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活力,在培训中,培养一批名师,带动全体教师实现共同成长。
2
我国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校本培训在我国起步较晚,它在运行中处于试验阶段,虽然它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同国外校本培训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由于校本培训在我国试验时间比较短,加上各校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可借鉴和参考的模式比较少,因此,一些校本培训“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各校也在开展培训,但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系统的培训方案,这使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2)校本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校本培训以教师的发展为培训宗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校本培训机制不灵活,不少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而培训领导者无法以全局观念去开展培训,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
(3)校本培训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由于校本培训主要立足点是学校,但是上级培训目标又比较宏观,使校本培训的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校本培训缺乏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之,校本培训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想让校本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用开放的心态面对校本培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知识不足的问题,从而让校本培训发挥出最大作用。
作者简介: 李海红 (1968—),女,四川武胜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关键词:校本培训;概念;存在问题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师资结构合理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专家研究表明,校本培训比院校培训更方便、更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教育研究认为,校本培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训地点由传统的培训机构移到了中小学内,它突破了传统以培训中心为主要基地的限制;二是培训内容不再统一,而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最新教育理念和改善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在我国发展已有一定历史,但它在近几年来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因为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内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单位,主要考虑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学校建设经验,培训内容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培训内容紧扣学校教师群体的共性发展和个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训过程互动性更强,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还会结合教学实际对培训内容提出自己的实践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校本培训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校本培训还会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让培训模式更加成熟。
二、我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模式和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校本培训成为主流,校本培训的思想逐渐被教师所熟悉,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
我国校本培训的模式
(1)技能型培训。技能型培训主要适用于本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它结合不同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和功能而开展,如教学基本功培训、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微课设计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班主任工作技巧培训、活动课技能培训等。
(2)实践型培训。实践型培训主要适用于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它以教师所负责的具体学科为主要载体,培训通过名师引领、一对一辅导、校际交流、同课异构、磨课等方式进行,将本校中的优秀教师资源开发出来,通过地域优势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3)假期短培训。假期短训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利用寒暑假以学校为单位聘请校外名师或专家来校讲课,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磨合、研讨,实现培训的精准性。
(4)专题培训。专题培训是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某个课程专题,以系统的研究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集中教师的力量开展培训,促使新的教育话题渗透到每位教师。专题培训要求将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论文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对系统的研究。
校本培训还有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等,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活力,在培训中,培养一批名师,带动全体教师实现共同成长。
2
我国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校本培训在我国起步较晚,它在运行中处于试验阶段,虽然它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同国外校本培训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由于校本培训在我国试验时间比较短,加上各校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可借鉴和参考的模式比较少,因此,一些校本培训“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各校也在开展培训,但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系统的培训方案,这使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2)校本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校本培训以教师的发展为培训宗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校本培训机制不灵活,不少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而培训领导者无法以全局观念去开展培训,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
(3)校本培训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由于校本培训主要立足点是学校,但是上级培训目标又比较宏观,使校本培训的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校本培训缺乏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之,校本培训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想让校本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用开放的心态面对校本培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知识不足的问题,从而让校本培训发挥出最大作用。
作者简介: 李海红 (1968—),女,四川武胜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