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让小学三年级习作从“我”出发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学习的起步阶段,利用“写日记”这一主题习作来作为开启学生尝试习作写作、体验习作快乐的起点,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从“我”出发,以例文引路、活动聚焦、教师分享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对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指导。同时,注意架设学生“展示”与“评价”的平台,让单一的“我”走向集体的“我们”,在彼此交融、彼此互动、彼此展示、彼此评价中互相学习,打通学生坚持日记写作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日记;习作教学起步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系统当中,三年级开始加入“习作”模块,作为低学段的“写话”模块的延伸与进阶,三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多个不同的主题习作来为学生顺利进入习作写作提供辅助,而“写日记”,就是帮助学生自然、顺利地进入习作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说,“写日记”是学生习作的起点。
  一、起点之问:为什么是“写日记”
  首先,日记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它以“我”的镜头,去记录生活中的广泛内容,既可记事又可写人……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海量的写作内容,加之日日更新的新鲜性,让学生在获取素材时能有尽量多的来源途径及选择空间。可写范围宽了,学生进入写作的畏难情绪就少了。
  其次,日记写作是以“我”出发的思维操练过程。相比低学段看图写话的定事定写,中学段的习作更注重个性的舒展;在能力培养目标中,也开始对学生写作的选择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行定向的主题习作训练。因此,在习作训练起步时,通过写日记这种形式,让学生发现并习惯“我”在习作中的存在,让学生从“我”的思维出发,去选择、观察、想象、抒情,从而在初级阶段便能得到一些综合性的思维操练。
  二、从“发现‘我’”到“‘我’发现”——教学指导三步走
  我们的教材既然把“写日记”设置在习作学习的起点位置,那么,教师又应该如何去切入,并进行教学指导呢?结合日记的体例,笔者认为,在日记写作的教学指导中,应从“我”出发,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写好自我,在操作中,笔者将教学指导具体分为三步走:
  (一)例文引路:直观感受格式与内容
  在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中,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片关于“掉牙”的日记例文,接着围绕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日记的基本格式编排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是基于例文的,或是指向规范性的问题,如,“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这是在提醒学生日记的文体特征,或是发散性的问题,如,“写日记有什么好处?”“日记里可以写什么?”这是在强调日记的内容选取。教师在指导写日记的第一步,建议先出示例文再提出交流问题。结合例文来回答编排的问题,从例文中发散,一方面是以一见百,能有效凸显出优秀日记的共性特征,学生便能直观地感受日记的格式规范及有趣之处;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对比,能激发自己对日记内容选择的初步思考。
  (二)活动聚焦:借助旁人的“镁光灯”发现“我”
  管建刚在其著作《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提过一个概念,叫“他心力”,简单来说,就是“读者影响作者”。什么是读者最想看的,什么就是作者最值得写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在丰富而混乱的一天中抽取最值得写的一两件事,笔者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个人都需要在小组内采访两个人,采访的主题是“你觉得今天最值得写的三件事”并说明原因,在采访结束后,小記者需对受访者提出的三件事进行评价,反馈作为记者最想了解的内容。通过四人小组间的互相采访聚焦,让每个学生在“被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我”生活中最有记录价值的内容。采访结束后,笔者还设置了信息汇报中心,让小记者们采访到的趣事集中广播,听众的热情又再次反馈给当事人,这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三)教师分享:“‘我’发现”为“流水账”亮红灯
  经过“我是小记者”活动,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拥有了相当好的写作素材了,然而,有些学生的生活也许会波澜不惊。有时候,学生也可能碍于自身的语言功底,而无法将一点趣事写大、写长。因此,在放手让学生书写日记之前,笔者还安排了两篇教师“下水文”。日记作为记录个人生活的应用文,其内容也带有私密性的特征。而教师作为学生们“既近又远”的身边人,又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笔者选取了中秋节假日,写了两篇“下水文”。第一篇轻描淡写,仅仅介绍了“我”的假日行程,此“流水账”一出,学生被吊足了胃口。笔者分别请学生点评,学生给予的评语是“与大家过的都差不多,都是大家知道的内容,很无聊。”“说了等于没说,看了也等于没看”。笔者再追问“你们想看什么?”时,学生又纷纷举手,要求最多的,当属“中秋夜点灯”。于是,笔者趁机展出第二篇“下水文”。这篇着重描写的就是“中秋夜点灯”的情形,细至灯的图案、大小的描述,大至点灯的方式、过程,都涵盖在其中。笔者让学生以点评的方式,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他们一个接一个,将笔者特意描写的内容都说完整了。最后,在总结时,学生们既了解了什么是“流水账”,什么是“好日记”。同时,他们也在点评中明白了什么内容该详细描写,如何进行适当地详细描写。经过这一环节后再进入个人的日记写作,学生从选材到描写,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思考,写出“流水账”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三、从“我”到“我们”,打通坚持之道
  “写日记”是学生进入习作写作的起点,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写日记也能对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所以,如何在“写日记”习作课教学完成后“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巩固好写日记的习惯,则需教师为学生日记架设好展示与评价的桥梁。
  (一)展示为桥:创设个性化展示平台
  日记的展示不似艺术品的展示,它有较高的更新率,当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有大事件时,日记内容也常有重复性。因此,对于日记的展示,更新频率不能太低,才能保证日记内容的新鲜度。同时,还要兼顾日记内容的共性及学生思考的个性平衡。于是,笔者创设了以下三个个性化展示平台——   1.个人日记本设计
  日记是从“我”出发的写作,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启持续的日记写作时,让学生有仪式感及归属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创设的第一个展示平台,是让学生展示个人设计的日记本,就是希望从日记本的样式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放心地“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心”,从而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班级“漂流”日记本
  前面提到,对于日记的展示,既要有较高的更新频率,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共性记忆与个性思考。所以,利用班级“漂流”日记本的形式,让学生轮流记录在共同的日记本上,在“漂流”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传阅、评论,边写边读的模式,让班级的成员在担当“创作者”的同时,也成为“阅读者”。
  3.朋友墙
  随着互联网及社交软件的普及,小小年纪的学生们也渴望有一片互动的社交天地。参考微信“朋友圈”的模式,笔者在班里留出一片供学生展示个人生活的墙壁。学生可以将自己比较想展示的日记内容粘贴上墙,展示给同学、教师阅览,并且模仿“朋友圈”的互动方式,给予学生点赞、留言的机会。在“朋友墙”这社交园地中,给予了学生展示个人日记的机会。
  (二)评价為梁:开启多元评价模式
  如果说,刚开始的展示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那适当的、多元的评价,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评价作为“梁”支撑着展示,让展示的内容不断地更新,同时也在不断地升级。
  1.教师评语:日记初探阶段给予帮扶
  教师批阅日记,应抱着一种交流的心态,在学生写日记的初探阶段去交流尤为重要。什么是别人感兴趣的?什么是别人不感兴趣的?哪些需要详说?哪些又可忽略?教师通过平等的口吻、善意的言语去交流,能在学生的日记初探阶段中,给予及时的帮扶。
  2.同学补充:在“漂流”中实现内容共生
  班级“漂流”日记的运用,让全体学生既有写的份,也有评的份。在“漂流”过程中,日记的主人不再是“我”,而是“我们”,对于共同认知的内容,大家会产生共鸣,对于个人的了解与体悟,也有补充的途径。在班级日记的“漂流”中,实现了日记内容的共生。
  3.点赞评论:为素材积累、内容构思指引方向
  “朋友墙”的点赞与评论,其实就是一种评价。让人感兴趣的日记内容,收获的赞与评论便会更多。学生在社交心理的驱动下去阅览“朋友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自发的点赞与评论的过程中,“朋友墙”上引人关注的日记,也为阅览者的素材积累、内容构思指引了方向。
  “桥”和“梁”架设起来,通往坚持的道路就打开了。这从“我”出发的小小日记,引领学生们走向的是更深的内心世界,是更广阔的习作天地。
  参考文献:
  [1]汪妍子,以“放小实”为切点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新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初中英语写作在英语水平测试中分数占比不断提高。这充分说明写作在整体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写作一直是“听、说、读、写”这四个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英语写作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而课堂上的
【摘 要】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过程评价,通过发放“学生积分券”并进行兑奖登记,然后每学期评选“学生积分先进”,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评价的重大改革,我校已经进行两年多了,成效明显。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评价;积分券;积分先进学生  如何科学评价学生,这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苦苦探寻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难题。中国的学生评价长期以来最让人耳熟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以后,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前置性学习被高度重视起来,充分彰显了积极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前预习的开展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在幼儿时期如何变体育运动为快乐的运动,让幼儿在快乐体育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我园利用每周三的户外体育自主游戏开展体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兴趣;快乐;自主  “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健康是人身心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由此可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情况,本文主要围绕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线上教学普遍存在的疑难与困惑,从“取舍有度,指向表达”“知行合一,拾级而上”“多元融合,打破局限”三大方面,结合线上教学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述,寻求优化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线上教学效果的策略,在实践中探索出“线下自学——线上导学——线下固学”的线上教学模式,突破线上线下的时空边界,开创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挑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教学实情,探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培养良好习惯、制订学习目标、提升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巧用教育契机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学方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九大报告
【摘要】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了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物理学科较其它学科课程来讲逻辑性、抽象性较强。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很难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课中引入微课程,利用其补充性、全面性、灵活性,保证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程;教学效果  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性需要教师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微课程的
今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构建了以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佛山《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政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全省同类学段仅2个,以下简称“基地项目”),以落实《指南》为契机,推进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依托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创新“五朵金花配五育,一朵金花培一育”实践路径,构建
【摘要】教师着重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最大限度提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策略,诱出精彩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导学案教学是在初中数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的“学”更有目标性,更清楚这节课自己要学习什么内容,要怎样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基于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提供几点策略,为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总结经验。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应用  导学案是教师基于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