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课程目标之中,将“双基”拓展为“四基”,这是一种突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算24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是学生学习1~9的乘法口诀后安排的一堂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以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加、减、乘、除计算,使结果均为24。此游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更喜欢数学。
  教学片断一:首设碰撞,体验必要
  (游戏规则:两张牌算24点)
  师:老师出一张牌3,你能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用“ 、-、×、÷”四种方法和我这张牌进行计算,算出24吗?
  (生计算)
  师:不错,3×8=24,你出的牌——8和老师的牌——3对对碰,碰出了火花。
  师:那老师拿出以下的牌,你能找出一张牌与老师手中的牌对对碰吗?
  (师依次出牌4、6、8,让学生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进行对对碰)
  师:老师出示其他的牌,你也能跟老师对对碰吗?
  讨论:出1~9中的其他牌,能不能和另一张牌对对碰成24?
  生:不能。
  师:那你觉得两张牌算24点,可以怎样算?(生答略)
  师(小结):两张牌算24点,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如见到3,想8;见到4,想6;见到6,想4……
  反思: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首先需要经历。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活动中的经历,对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都是必需的。上述教学,教师不断提供扑克牌对对碰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两个数字在算24点时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从而产生问题“能不能有更多的算24点的组合呢”,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教学片断二:再设碰撞,体验模型
  (游戏规则:三张牌算24点)
  师:现在有3和8两张牌,老师再添一张牌——1,你能算出24来吗?
  生:能。
  师:那如果是4和6,再添一张牌——1呢?
  生:能。
  师:你觉得三张牌算24点有什么规律吗?
  生1:有两张牌能组成24,那第三张牌1用乘或除法进行计算也可以得到24。
  师:现在老师出示7、6、3这三张牌,怎么算出24呢?(生思考)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算出24吗?
  生2:见到6,想4。
  师:7和3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
  生交流、汇报:7-3=4,4×6=24。
  师:现在老师出示3、5、9这三张牌,怎么算24点?还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
  生3:虽然有3,但是另外两张牌不能凑成8,所以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了,但是可以想15 9=24。
  师:那么,三张牌可以怎样算24点?(生答略)
  师(小结):三张牌算24点,可以经过两步计算得到24。除了见到3想8、见到4想6外,还可以见到9想办法算出15、见到8想办法算出16……
  反思:在前一个游戏中,算24点只要想乘法口诀就行了,而在此游戏中,这些经验与“15 9=24”这一思维模式相冲突,使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3个数算24点都用乘法口诀就行了的。这样设计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逐渐形成3个数字算24点的结构模型。
  教学片断三:三设碰撞,体验价值
  (游戏规则:四张牌算24点)
  师:现在老师出示7、6、3、1这四张牌,怎么算24点?
  生1:根据刚才的学习,有1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只要先把其中三种牌算出24点就可以了。
  生2:7、6、3、1这四张牌算24点,可这样算,即(7-3)×6×1=24。
  师:现在老师出示4、5、7、8这四张牌,怎么算24点?
  生3:有8,我们可以想办法使另外三张牌凑成3,这样就可以得出24了。
  生4:也可以这样算,即4×[(8-7) 5]=24。
  ……
  师(小结):四张牌算24点,可以经过三步计算得到24,一般都有好几种算法。如用1、2、5、8这四张牌算24点,就有5种算法。从这里可以知道,四张牌算24点的方法较多。
  ……
  反思: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活动中,由“经历”上升到“经验”,非常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思维和感情的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不同的4个数字算24点的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在思维碰撞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思考:
  “算24点”这一内容是在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可以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便于操作的活动环节,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在“算24点”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个课堂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情绪高涨,思维真正“活”了起来,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同时,这样教学使学生从一开始对算24点的模糊认识逐步形成清晰的算法,将内隐的思想方法逐步外显为可以表达的经验内容。
  教学的最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生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于对相关具体经验的反思、评价、归纳、抽象和应用。如上述“算24点”的教学,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断提出比原思维层次更高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活动经验真正得到积累。
  总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越来越提倡“变教为学”,即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深入探索知识内核,在解决旧疑问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以此实现“育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关键词]变教为学;育人为本;年、月、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8-01  针对“年、月、日”课程,传统教学过
[摘 要]解题策略多样化,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解题策略;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6-01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比”的意义  1. 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的比”。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21世纪最杰出的帅哥,有图为证。(先出示老师自己一张标准尺寸的照片,学生大笑,然后逐张出示按照不同比例变化后的照片)  师:观察这些照片,你有什么发现?(生答略)  2. 研究照片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些照片都放到方格纸中。(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
教学前思:  “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其活化为数学现象,然后让学生展开探究,经历思维的提炼过程,从而自然直观地发现并运用规律。课堂中,大多教师忽视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而单从技能培养、教学目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规律。这样教学,导致学生对规律一知半解,破坏了数学思维的完整性。如何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进入数学化的思维中,再从数学表征中抽象出规律,这是我在
[摘 要]简约数学是特级教师许卫兵的数学教育思想。许老师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设计了简单再现、简单改变、简单尝试等情境,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获得感悟,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其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却又意蕴深远,给学生以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慰藉。  [关键词]简单;智慧;建构;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81-02  简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将模型思想确定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并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通过教学“用括线和‘?’表示实际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引导学生在运用括线和“?”表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实际问题的构成,不仅能运用数学符号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而且能自觉地用模型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低年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模型思
[摘 要]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体验“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数学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总会出现一些不期而遇的“意外”,这些意外往往是由于学情分析不准,或问题指向不明,或素材提供不当等造成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遇见预设的精彩。  [关键词]意外;预设;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
[摘 要] 教与学,教是为了学,教师就应该教学生学。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以案导学、以学促学、顺学而导,让学走在了教之前,让学生教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对接,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圆的认识;以案导学;以学促学;顺学而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23-02  教师“教”的出发
一、问题缘由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在突破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教学重点时,她是这样设计的:将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拉完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同时思考为什么电线杆的支架不设计成四边形而设计成三角形。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应该说,这样的设计,课堂是热闹的,学生是高兴的,仿佛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确
[摘要]“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基础上,通过“走、说、算、数”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千米,在学生不断质疑、实践、反思中呈现数学味。  [关键词]千米;数学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9-0006-03  “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无法像学习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