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旁观者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有点细思极恐。因为在小学时,我竟然目睹过一场校园暴力,只是当时年幼的我并没有往这方面联想。
  那时大家还是小学生,心思单纯,头脑简单。转学生华丽从农村来,而且入学时间比我们晚很多,算得上是班里的大龄学生。她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在我们还只知道跟父母要钱买零食吃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懂得要赚钱养家了。
  或许是因为这种种的不同,她在班里受到了大家的孤立和排挤,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旁边看着我们的身影发呆。那时候班上有个“小霸王”,不知道为什么和华丽杠上了,处处找她麻烦,用各种坏招儿整她。华丽虽然是个女孩儿,却很倔强。每次“小霸王”拿她寻开心的时候,她总要喊回去。两个人的对战一直是班里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如今想起来,当时的自己太过胆小懦弱,看到华丽被整的时候,总是和同学们一起围观取乐,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直到有一天,“小霸王”动手打了华丽,这件事在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同学和我聊八卦一样地说起华丽独自躲在厕所里哭得不能自已,轻描淡写的言语间带着些许的嘲弄,没有一丝怜悯。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身体上的伤痛并没有多么严重,但是在华丽心里一定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口吧。
  后来,华丽辍学了,我们再也没有听说过她的消息,有关她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延展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多年后,当年的“小霸王”早已懂事了,想起昔日的种种过往,恐怕也悔恨得很吧。而我,追忆起往事,亦是悔不当初。如果当时的我不那么冷眼旁观,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和帮助,是不是故事的结局会有所不同呢?
  我多么希望,暴力不要再发生于我们的校园中,它对受害的华丽、施暴的“小霸王”还有旁观的我们,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从众心理——冷漠和旁观
  助长了暴力的气焰
  10岁以前,孩子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完全由家庭提供的,在外面受了欺负,就哭着回家找妈妈。而10岁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开始从心理上和家庭产生了疏离,想要以个人的力量独闯世界了,这时的亲密感和归属感就要从朋友圈中获得,所以会发自内心地注重与朋友的关系。为什么一个学生无聊的欺凌行为,可以带动大家一起羞辱受害者,甚至连他最好的朋友都在旁观?原因就是,同学们在这“一致行动“中,找到了“亲密感、归属感”,于是也就有了“安全感”。
  旁观者存在着从众的心理,这是对“不能惹”“没人管”“忍气吞声”等诸多校园潜规则的默认。同时,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递上“投名状”,获得朋友圈的接纳和认可,避免自己落入被排挤与孤立的境地。
  角色转变——天使和魔鬼
  只有一步之遥
  在校园暴力的现场,除了施暴者和受害者,经常还有一群差不多年龄的围观者,他们肆意的狂笑、助威式的喝彩,抑或是沉默的旁观,都让人的脊背阵阵发凉。他们是施暴者的帮凶,同时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旁观者,处于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这个群体庞大而不受注意,但却是校园暴力事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旁观者对暴力行为默不作声,或者拍手叫好,就会助长施暴者的表演行为,导致暴力事件日益增多,暴力程度逐渐升级。
  有的孩子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而在这种转换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使暴力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一些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初三男生安西被问起为什么要欺负别人时,忿忿不平:“我欺负他们算什么,你不知道我以前被欺负成什么样。”初一时,他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被高年级的同学拉到厕所里脱裤子,有时候还被勒索钱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同学给予帮助,甚至有人围观起哄。升入初三后,他便将自己的遭遇转移到别人身上,变成了一个施暴者。
  此外,旁观者本身也可能转变成施暴者,或者受害者。旁观的孩子在围观暴力行为的过程中,可能形成“以强凌弱,以多欺少”的错误意识,也可能在无意中从被欺凌的同学身上学到了弱势者的生存之道:跪地,求饶,让施暴者尽快获得发泄的满足感来缩短被打的时间。只要条件得到满足,旁观者的角色转变成凶狠的施暴者或者懦弱的受害者,都是极有可能的。
  旁观者的存在对校园暴力行为来说,并非一堵无意义的背景墙。因此,关注旁观者,化消极态度为积极干预,是减少校园中暴力与欺凌行为的有效方法。
  国家动作·姿态
  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治理校园欺凌问题进入了国家议程,法制文明“从娃娃抓起”,是惩治、遏制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
  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止是电影里的残酷青春,也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一幕幕惨剧让我们觉得触目惊心。时过境迁,我们对校园暴力的记忆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棱角圆润,但这一问题留下的负面影响长期存在,并不能完全依靠每个孩子通过自我成长来根本治愈。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暴力是在犯罪,并不是小孩子打打闹闹时开的玩笑”,每一条生命都应该被保护,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少一点单纯以责备施害者为结局的套路,多给予孩子们一些尊重生命、信仰法治的成长空间。
  复杂的社会问题缠绕在一起,是过去以及当下诸多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的原因所在。社会轻视、法律轻处、惩戒缺失的综合作用导致对以往的校园暴力的制约多半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现在令人欣喜的变化是,校园暴力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为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而制定和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已经出台。
  我们热切地希望通过规范和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守住法律上的“不能为”和情感上的“不忍做”,把“校园暴力”这头肆意作恶的猛兽锁进坚固的牢笼中。
  编辑/苗嘉琳、王冠婷
其他文献
掐指一算,南年姐,这是喜欢你的第四年。  緣分真是很奇妙的东西,我机缘巧合下喜欢的杂志,刚好也是你文字梦的起点。  你写的故事,在四年前孤独自卑的我眼里,是阳光般温暖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你的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为我注入极大的力量。  那一年的孤独自卑,来源于刚萌发的文字梦想种子。当时,满心欢喜写下的稍显幼稚的字句,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冷嘲热讽,只因我没有按他的要求写那些容易得分的老套情
愈之,真名冯瑜,热爱读书,喜欢写作,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逗自己开心上。比如旅行和摄影,比如听讲座和看展览,比如把看书写字当日常,比如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给不同的人讲述关于阅读和生活的故事。新浪微博:愈之是冯瑜。  我朋友圈里有一个这样的大哥,他一天读一本书,每天把“成长”“进步”一类积极向上的词语发到朋友圈动态里。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他想让所有人见证他的努力和蜕变。  他是我发小冬子的哥哥,
今年新出的何炅跟王嘉尔主持的《拜托了冰箱》与《透鲜滴星期天》都是与美食息息相关的节目。不看则已,一看则喜。  每一个吃货待美味佳肴都是独爱情怀,然后我就边看节目边追溯起记忆里抹不去的味道。  早年家里有个烧柴火的灶台,上面的大圆洞常年放一口大锅,做饭煮菜烧热水都是用的它,长时间的柴火烧熏,使大锅底部附上一层厚厚的锅底灰。那时候常在巷子的尽头蹲点儿,看邻里老姆(潮汕话音译,指老奶奶)将锅反着放在地面
今天中午的班会课,老万看着我们聊得热火朝天,笑着打趣道:“是不是快要分手了,大家都开始活跃不已,想留个念想啊?”我才发觉咱们俩又要小别离了,这次我想写点什么留个纪念。  [1]  小学和你同桌的第一天,我一脸憨直地对你说:“初来乍到,请多多指教。”  你埋头咽着辣条,含糊不清地应着:“多多指教。”  于是你我中二地相识了,开始了长达八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日常。  [2]  “奶妈,我饿了,你有吃的吗?
我是捧着漫画书长大的人,虽说自称文艺少女,可回家满满一书架装的却全是花里胡哨的漫画书,和我提二次元我能激动地聊上三天三夜。长不大的孩子,这是太多人给过我的评价,而回头想想走上写作这条路,也是一开始就有的强烈愿望吧。我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站在讲台上骄傲地说,我要当一个作家。  当时以为作家就是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动,这个懒惰而伟大的梦想美得很,贯彻了我的人生观,现在回头看看,我一直是个不称职的“好学生”
听说隔壁班有个女生喜欢‘班花’钦~”  “真的吗?谁说的?”  “那个女生关注‘班花’很久了,她评价‘班花’的时候,一脸娇羞地说,‘他又高又白又帅体育又好,人又热情又亲民像雷锋,唱歌又好听,近看,还有点像刘德华嘞’。”  “你确定……她不是眼瞎?”能对迟个到还搞得跟窃贼入室般鬼鬼祟祟东张西望地猫腰进来的萌逗“班花”做出这番评价,我觉得该女生是该去看看脑科了。  我这里有“班花”同学和同学们的日常对
我唯独在两件事上不能将就:吃和学习。这两件事都是外物进入你身体里的重要方式,认真对待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吃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高中的暑假,认为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傍晚躺在沙发上吃着一份米线外卖,就着电视剧里的精彩剧情,大汗淋漓,咬一口西瓜,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满意地打一个嗝儿。每天吃着外卖也不嫌腻,在日复一日的满足中,夏天呼啦啦地就过去了。  然而上大学后,我却奇迹般养成了不吃外卖的习惯。“会吃”是
“嘿,少爷。”  “说。”  “期末搬寝,可能需要一个劳动力。”  “到时叫我,提前。”  [1]  认识少爷那年,我十六岁,高一。  在一众男生里,少爷并不是最出挑的一个。初见时的他甚至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可我却始终记得,在我一抬眼就能看到的位置,那个穿着白T、坐得笔直的男孩子,身上有一股阳光般好闻的味道。  我喜欢用“干净”这两个字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少爷就是这个词最好的诠释。所以当我在物理课上
赤道终究无法留住雪花,眼泪亦不能融掉细沙。年少荒唐,你是我一场有疾而终的梦……  [1]  白皓宇,你一定不知道吧,我在高二的时候曾经向你告白过。  那一天,我用QQ向你发送了表白图片。在点击发送前,我小心翼翼地选择了闪照,这样当你点开图片五秒钟后,它就会被系统自动删除。这样做,是因为我担心你会尴尬。  你知道吗?仅仅是这张图片,我便在PS上制作了一整天,还用美图秀秀修修改改了很多遍。发送给你的一
[1]  似乎是在看一本书,突然就哭了。  5分钟前我还告诉自己要克制住,然而脑海里那个洒满了路灯的熹微光亮的街角,却在脑海里越发地清晰,怎么也不肯落幕。那个街角实在过于清晰,我甚至错觉自己蹲在那里,头顶是一片巨大的寂静。  那个街角里,我手里握着手机,蹲在角落里微笑着,幸福又心酸地安慰你。  [2]  在外人面前坚强得无懈可击,而晚上猫在被窝里偷偷地哭的那种人,就是你。  这样艰难的坚强,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