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行者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写小说写杂文,写的是非常中国的内容,但是先受到的却是海外学界的认同。怪异或者平常的是,他的死亡成就了他在中国的闻名,生前无人解读,身后喧哗追捧,中国文坛的“造神运动”,将他尴尬地供奉起来。这一切或许都不打紧,可是当孀妻李银河在换妻、性虐等问题上喋喋不休之时,她可曾记得,若干年前这个瘦高的男人,曾在她耳边颤颤地说:银河,我爱你哇……
  
  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王小波
  
  天妒英才
  
  也许过于忙碌,我们都无暇注意视线之外的世界。但某些名字,总会停滞在我们的脑海里,刻骨铭记着,王小波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可能是受到小学语文老师的欣赏所影响,1968年在云南兵团劳动时,十六岁的王小波开始尝试写作。王小波这样形容自己:“从小到大,身体不算强壮,吼起来音量也不够大,所以一直本分为人。尽管如此,我身上总有一股要写小说的危险情绪。”正是这种“危险情绪”的浮动,在云南时,他常常在深夜走出宿舍,在夜色中用自来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诗,写了又涂,涂了又写。也多得这种情绪,促使他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行走了三十载。
  刚开始,小说并不能给王小波带来什么名气,但无心插柳,在1977年,因一本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他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据他的岳母李克林回忆:“小波、银河刚谈恋爱时,我觉得这孩子傻大黑粗的,看上去挺怪,心里有点嘀咕,虽然我并不喜欢‘小白脸’,可总怕这人靠不住。”从这段话,可模糊看出王二的影子。
  王小波自嘲说:“我这人老远一看不是好人,走近了还是好人。”看小波的照片,高的个头,一头蓬发,闲闲散散,身上的夹克衫和牛仔裤带有纵横交锚的皱折,夹杂着一种风尘,仿佛从附近某个工地走出来。既带点随意,又略显颓废。而看他的文字,即觉得他生性相当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同时,他又非常非常浪漫,喜欢所有有趣的、飞扬的东西。这一路过于沉闷,所以,只能从文字里寻觅一种超越平淡乏味的现实生活,当大多数的沉默者,探索一条伸延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的路。
  


  或是天妒英才,也可视之为上帝的幽默,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年仅45岁。他游侠般地在文坛突然出现,又遽然离去。王小波的早逝,对中国文坛来说是不幸的。但对王小波来说,能在开得最璀璨的时候殒灭,少了凋零的过程,这何尝不是一种残缺的完美?
  也许,只有李银河才是最有资格评价王小波的,“王小波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个顽童、骑士,一个崇尚理性、自由、富于奇思异想的人。”
  
  用谔谔的言语直面世界
  
  李银河说过:“一般看了小波的小说之后,能对人起两种感觉:一种,跃跃欲试地也想开始写作;另一种,则是偃旗息鼓,从此打消写作念头。”王小波的文字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王小波的人生历程里有过那段荒唐时期的痛楚经历,对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后代来说,也许他更深刻地体悟到了知识所蒙受的沉冤。自由被束缚了,寂寞包围的同时,思想却没有成为一场苦役,而是一场百玩不厌的游戏,更加恣意飞扬。然而,无论这思想的风筝飞得多高,另一端却始终牢牢绑在现实的手里,越不出高墙去。因此,无论王小波的小说情节有多怪诞,构造得多荒唐,到了尾声,却始终破灭在现实的深潭里。他的小说时常出现“现实——超现实——破灭”的模式。这不得不提起王小波的经典之作——《黄金时代》。小说中的主人翁王二与当地队长、农场军代表之间的冲突,可以说是箝制与反抗、设置与反设置、情感萎缩与生命激情、道德戒律与精神自由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现实。然而,个人始终是无法与整个社会相抗衡的,王二选择了跑为上策,逃往深山老林。在私奔的这段里,王小波构想了一个远离人类,远离文明,过着自耕自食生活的世界。那里狂放恣肆、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超现实。但下山后,马上受到各种势力的围剿。——梦想破灭。尽管如此,王二和陈清扬以精神上、性爱上的放浪不羁、轻松游戏还是成功消解了所谓的神圣、虚伪、庄严。
  在王小波的文字里,我们常常读到一种灰色的阴影,并且,随着情节的发展,越发的扩大,中间也曾有过曙光,但那也是夸张的虚幻。小说的主角,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在荒谬的现实中不断被戗害,倍受折磨,逃无可逃。
  因此,有人评价王小波的小说是消极生存方式,是“非崇高”类作品。然而,在消极之中,王小波从没放弃过探索,他像个虔诚的朝圣者,一直行走于通向自由的道路上,纵然路上荆棘横生,纵然那个自由不过是空中楼阁,理想的天堂。“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这个“诗意的世界”,成了王小波的彼岸,寄托了他全部的希望。
  是呢,生活虽是枯燥,幸好,我们还有想象,也多亏有了想象。
  从表达形式上,王小波采用荒诞、象征、影射、黑色幽默、反讽、类比、还原等手法来写他的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煞费苦心的把各种隐喻、暗示、影射加进去。”也有人批判他仇视这个世界,无理地愤怒,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们并没有看到,在字里行间,王小波是以沉默的方式开始他另一种选择的。做大多数的沉默者,但不是懦弱,而是思考,是一种冷静的智慧。“把保持沉默看作怯懦,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中国人,外国人也有权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当下,不管是文坛,还是生活,人们都被扔在喧哗与浮躁里,像抛在陆地上的虾,挣扎着跳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处处皆是高声语,泡沫堆积起来的浮华。“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名声狼藉的疯人院。”王小波说。也许他的不期而为正验证鲁迅的那句话,“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他成了一头独行的“猛兽”,忍受孤独,忍受冷眼嘲笑,直到英年猝死。
  当一切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时,有很多作家,为了迎合这个市场,对于人生的探索,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思,闭眼不见,闭口不谈,只晓诺诺之言,唯唯称是。但一切的文字缠绵消散后,一切表面上的浮饰老去后,却是空无一物。王小波的文字,挑开奇诡幽默的用笔,挑开那些涉性描写, 挑开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字行下还沉淀着他的灵魂以及心底永恒的绝望,还剩下无数根刺,在与生存进行搏斗。
  走在前面的探索者总是孤独的,他那一脸的愁苦,也是“沉默的大多数”的一种姿态。但正是这样的勇士,一直用谔谔的言语直面这个世界。
  
  千古功名身后事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里写到:“到现在为止,我写了八年小说,也出了几本书,但是大家没怎么看到。除此之外,我还常收到谩骂性的退稿信,这时我总善意地想:写信的人准是在领导那里挨了骂,找我撒气。”
  在生前,很少出版社愿意出版王小波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当中性描写十分坦率,坦率到让人觉得一切邪念都是那么可笑。在当时,难以被人接受,甚至,连听说他名字的人,也少之又少。他的小说首先境外获奖,而后才在国内发行,这大概又是上帝和他开的一个黑色幽默。
  走在最前面的人,总是很寂寞。中国人对死去的人总有盖棺定论的毛病,而当那人活着时却如同不存在似的,有的视而不见,有的根本就看不见,更没见着有谁抢着要说什么。但正因为这样,他避免了成名之后所招来的大众新闻炒作或学院派话语权力的争夺,所以说,他的死亡更真实,他不会因此被炒作、冠以种种虚妄的标签。
  可幸的是,这位沉默的行者,生前虽然不为人知,死后却马上被提升到他本应的高度上。人们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悼念王小波。尽管名篇天下传之时,斯人已远去。在天堂里的王小波,看到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开始追随着他的脚步,去思考,去寻找一个诗意的,与众不同的世界,一定会快意大笑;看到那些辱骂他,对他的作品进行炒作之徒,也必定嗤之以鼻。尽管,再也不会有人写出他那样风格的作品来,但探索的道路一直向前。行走的路上,不再是他独自一人。
  


  王小波本身没有派别,但他却自成了派别,追随者把他尊为祖师爷,并自称是“王小波门下的走狗”。此言一出,掀起许多人对“走狗”的批评和非议。“走狗”的说法有一来历,古时,郑板桥佩服徐文长,自刻一方印:徐渭门下一走狗。或许有人觉得那是一种嚎头之说,但更多的是自嘲,这个称谓里少了一点愤怒,多一些幽默和宽容,也呼应了王小波的精神。王小波是不可模仿的,他的作品更是不可模仿,但那些号称王小波的精神在于独立,一批打着他旗号的“走狗”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把王小波当成文学里的豪门,甘愿做一条狗,追随下去,因此,他们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困境的反抗,以及对真情和自由的追求。小波在天堂得知,也定会快慰不已。
  为了纪念王小波逝世10周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小波全集》,那是目前国内对王小波作品最全面、最系统的出版物,其中除收录此前出版过的《青铜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作品集所有文章外,李银河根据王小波留存下来的电子文件整理出的部分书信、照片及未竟稿也首次公开出版。
  王小波虽然逝世了,但他并没有被遗忘,他还在。也许,不需要太多的表面形式去纪念,怀念一位作家的最好方式,是静下心来读他的作品,走近他的思想,并沿着他没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小波语录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你知道吗,郊外的一条大路认得我呢。有时候,天蓝得发暗,天上的云彩白得好像一个凸出来的拳头。那时候这条路上就走来一个虎头虎脑、傻乎乎的孩子,他长得就像我给你那张相片上一样。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少年。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涣散的要命,出奇的喜欢幻想。后来,再过几十年,他就永远不会走上这条路了。你喜欢他的故事吗?
  ◎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保住一座城市的关键所在,就是让里面的人永远不要想入非非。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一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王小波出版的著作
  ★1980年9月《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年8月《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7年年初《王小波全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求助妈妈:  牛牛妈:我家宝宝4岁了,小时候很爱跑来跑去的,现在迷上了平板电脑后,都不爱运动了,整天躺着玩,坐着玩,和他去游泳爬山都不乐意,怕辛苦,男宝宝这样不行的,可有啥办法呢?  毛豆妈妈  爱运动的“铠甲勇士”  我家毛豆也很喜欢看电视,他常常用动画片未称呼自己为“铠甲勇士”“超人”等,于是我跟他编了个小故事:“毛豆,铠甲勇士很厉害是不是?他可是每天都要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哦!我们一起出去运动
期刊
我们所期待的春晚,是要像圣诞老人的长筒袜,时间一到,哗啦啦倾出的都是众人想要的礼物,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而非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之后,全部令人失望。  春晚的傲慢与偏见,已经变成了一道无形的门槛,把本应踏入的都挡在了外面。    20年是一个大限。于人如是,于事如是,于春晚也如是。  在这个全民愤青的时代,春晚于大众的意义,更多的仅存在于网络或纸媒的愤怒总得有个对象这一点上。当周涛和朱军还在喜气洋洋
期刊
人们总以工作压力为由去透支体力,以为年轻就是本钱,其实,衰老的定义从来就不仅仅体现在眼角的皱纹和鬓边的白发上。今天,罗伟凡带着他的平衡医学理论走近我们。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名望与罗伟凡相约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从窗外飘浮的雾霾望去,繁华尽收眼底,林立的高楼,喧嚣的街道。我们的提问首先从医学开始:    从医,而立之年的选择    名望:作为平衡医学的奠基人,请谈谈你是怎么走上从医之路的。 
期刊
Eduardo Rubio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卢德华,用广东话叫出来几乎就是——刘德华!而他确实也不负盛名,真的就一副天生的明星相,在记者看来,即使饰演一部好莱坞大片,他那张层次分明的脸和高大俊挺的身材也显得绰绰有余。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专业的摩托车赛车手,来到香港工作以后,他经常参加这里的比赛。但他的职业可不是赛车手,他的职业是英孚教育机构海外游学亚洲区总监。  卢德华是一个典型的用教育改变
期刊
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笑星在春晚上的受欢迎,渐渐兴起了“东北文化热”,虽然很多高雅人士嗤之以鼻,评其粗俗,但是东北语言的大范围流行是不争的事实。前几年慕容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又引来了全国人对生长在东北这块刚烈的土地上的人的内在的关注。  赵本山曾经说过:“你看到二人转其实就了解整个大东北了。它天生的幽默,天生的那种直来直去。我们这种幽默方式跟这块土地有关系,就是一个普通东北人说两句话你都觉得可
期刊
姓名:周星驰  英文:Stephen Chow  生日:1962年6月22日  星座:巨蟹座  贯籍:上海  身高:1.74米  体重:60公斤  嗜好:驾驶、漫画、游泳、收集李小龙的物品  家庭状况:母亲、姐姐、妹妹  喜爱的运动:游泳、滑冰、足球  喜爱的影星:李小龙、周润发    上榜理由 相信,现在有很多人都不会翻回83版的《射雕英雄传》,寻找周星驰的影子。周星驰由那时没有一句台词的跑龙套
期刊
无厘头语言和行为被周星驰引入到他的电影中,成为他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元素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英雄的时代早已结束,崇高日渐式微,人们越来越平庸且甘于平庸,越来越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既然成不了英雄,何不活得轻松点,肤浅一点?    传统文化里的金箍棒    你有没有说过“我KAO!”?看到一只蟑螂,会不会惊叫“小强!”?见到喜欢的女孩时会不会说“让我们大家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都没有?!那你太
期刊
关于英孚(EF)  始于1965年的EF教育集团,已在7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个分支机构,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私人国际语言教育机构。近40年来,享誉全球的EF英孚教育帮助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突破地域局限,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英语连锁学校、在线教育以及游学方式,为数以千万计的学员提供专业服务。1998年,EF在汉城奥运会上被指定为专用语言学校;1990年,EF在BOSTON成立“世界语言专家委员会”(Wo
期刊
历年的春晚,北方相声从来就是不可或缺的节目,虽然近年来相声有些没落,然而当年却很是经历了一番辉煌。  相声,中国北方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种喜剧性曲艺艺术。最初流行于北京和天津地区,在笑声里,逐渐撒遍了大江南北,在平常百姓间广泛流传。  为何相声多出于北方,而不是黄河以南呢?我们都知道北方人性情幽默,善调侃,尤以北京人为最,向来侃爷辈出,北方多茶馆,素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三五知己好友,相约茶
期刊
马英九小资料  生日:1950年7月13日  祖籍:湖南湘潭  渊源:祖先源自甘陕一带,与苗栗通霄镇树风里的马家村祖先同源  理念:跑是一项运动 捐血是一种活动 捐助是一个互动  笔名:马英九、王绍陵、叶武台、波佬  小名:弟弟(限家人使用)  外号:“天桥小马”、阿九、小马哥、史艳文  未完成的杰作:长篇武侠小说巨著《竹剑银钩》,初中二年级时写到数万字,因功课忙而中断唯一的退稿记录:1971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