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新出的何炅跟王嘉尔主持的《拜托了冰箱》与《透鲜滴星期天》都是与美食息息相关的节目。不看则已,一看则喜。
  每一个吃货待美味佳肴都是独爱情怀,然后我就边看节目边追溯起记忆里抹不去的味道。
  早年家里有个烧柴火的灶台,上面的大圆洞常年放一口大锅,做饭煮菜烧热水都是用的它,长时间的柴火烧熏,使大锅底部附上一层厚厚的锅底灰。那时候常在巷子的尽头蹲点儿,看邻里老姆(潮汕话音译,指老奶奶)将锅反着放在地面,用锄头刮掉那层锅底灰,之后地面会留下圆圆的一圈锅底灰。
  那时候煤气炉还不那么盛行,村里只有部分家境较好的在用。早晚饭点时分,家家户户起火做饭,满村的烟囱开工,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浓郁的乡村韵味。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印象深刻。
  记事那几年,父亲教会哥哥生火煮饭等基本功后隔三差五一忙活儿就把做晚饭的任务全权交给他。说来也怪,那时哥哥也不过十来岁的年纪,生起火做起饭煮起汤来却是得心应手到不像话,纯粹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后来,犯了小孩儿贪玩的天性,哥哥索性也教会了二姐生火烧水,有模有样地指导,二姐出师后,他便多出了烧水给弟弟妹妹洗澡的时间去跟伙伴们会合戏耍。
  红霞晕染天际之时,在回家的那条坡路上总能瞧见他提着在小店买的肉丸配葱花一路蹦跶着的身影,热汗涔涔。
  到家后按步骤操作,洗净大米后下锅,加水,盖上特大号的锅盖,转而坐在灶口守火加柴,等候白饭熟透。
  哥哥很疼爱他的年纪小小的弟弟妹妹,米饭盛入小锅后他会把粘着锅的锅巴弄起来团成团,供排行尾端的弟弟妹妹享用,所以基本上都是弟弟妹妹有口福。我排在倒数第三这个尴尬的位置,偶尔锅巴多时且哥哥想起我来才能有份,多数时候唯有默默地在一旁擦着口水看着弟弟妹妹吃。
  哥哥做的晚餐很是简单,常是一锅白饭加一盆肉丸蛋花汤,上面飘着几段葱花,有时会加以改动,变成肉饼紫菜蛋花汤,总之,鸡蛋是我们都爱的必不可少的一味食材。
  夏季有时候还会买一瓶大瓶的雪碧或百事可乐,一人一碗配着饭喝,五个人就着地面围着饭跟汤团团坐着,吃得极其尽兴。
  父亲常交代我们饭点儿到了就先吃,用不着等他,有时晚上饭点儿他回家刚好碰上我们在吃饭,见我们个个吃得满足,便笑得慈爱,添碗筷加入我们的行列,你一言我一语中晚餐时光其乐融融。
  就这样,不晓得是因为哥哥投了我们所好还是因为我们太没追求,这样简单的晚餐总能得到我们的集体认可点赞,甚至在烹饪时总会止不住地期待能够快点煮熟我们好早点吃到。
  后来煤气炉普遍化,家家户户购置,但为了节俭煤气费用,多数人家仍然用柴火灶用得比较多,煤气灶只偶尔启用。
  许是尝到了煤气炉方便使用的甜头,此后父亲清晨煮早餐都是在煤气炉上进行。
  不晓得什么原因,有段时间我早上都起得很早,睡眼蒙眬地呆坐在床沿,父亲又绽放他慈爱的笑颜,道:“那么早就醒啦。”得到的回应是我带着拖音的一声“嗯”。
  静默了一会儿,父亲突然询问我要不要吃豆浆油条薏米,瞬间我精神头儿就来了,点头如捣蒜,生怕父亲改变主意,即刻跳下床沿,嚷嚷着 “阿爸你等我,我刷牙洗好脸后就跟你一起去买。”然后趿拉着拖鞋屁颠屁颠地去洗漱。
  归来时父亲手提着一些刚买的食品跟生活用品,步伐稳健,我则如愿提着主动请缨到手的薏米油条以及一整包豆浆晶,小心翼翼。
  到家里安放好东西,父亲便拿锅接水放煤气炉上煮至临沸,打开豆浆晶倒进锅里后搅拌,再下两三颗鸡蛋,搅拌,完工出炉。
  父亲在叫我的兄弟姐妹起床的同时我在餐桌前一手持着调羹舀豆浆一手拿着油条默默开吃,心满意足。
  我们吃父亲做的饭菜吃了十多年,纵然时间这样久,父亲也没能清楚地掌握我们的食物偏好。因他鲜少与我们沟通交流,也并不像那些主妇们那样细心于观察综合,更不擅长变通。
  往往餐桌上出现不一样的菜式且合我们口味的话一般当顿就会光盘,然后接下来几天这道菜就会不断地出现在餐桌上,父亲这样的重复无一不让我们对那些菜式由爱变怕,好比之前的豆浆油条跟后来的肠粉炊面,而一旦我们开口跟父亲说明吃多回已经腻味后,再见这食物便是在计不清日子的将来。
  父亲年少时家里食物欠缺,为了下饭奶奶炒菜就下很多盐,以至于父亲对咸度异常敏感,他做好菜后总会问享用中的我们会不会太咸,在我们回应后安下心来,嘀咕着“不咸就好”等话。
  二姐初二以后,父亲便开始让她接手做晚餐的活儿,回回不忘提醒她盐不可以放太多。父亲偶尔会买我们很少吃且难处理的食材回来,通常都是把菜的做法简单说一遍后便出去溜达,徒留我们对着食材干瞪眼。父亲这样的随性让二姐很是头疼,有时候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整便气鼓鼓地把食材洗好后放置一旁待父亲回家自行解决。
  高二下学期,二姐周末放假回家常专注于尝试做反砂芋、寿司、玉米胡萝卜排骨山药汤等食物,并且万恶地拍照上传,引得我在他处刷动态之时口水横流仰天长叹:美食啊,我们的缘分哪儿去了?呜呼哀哉。
  遗憾我没能将父亲的厨艺好好地传承,五六年前沾锅许多回,做出来的菜基本不招弟弟妹妹青睐,他们的味蕾在无奈中被我折磨了两个半载,而我于下厨的热情也在这两个半载当中消弭殆尽,厨房当真不是我的天地。
  如今家里掌勺的是母亲,事实证明还是母亲比较适合持家,营养搭配食物合味,轻轻松松地就搞定家里的一日三餐,并且深得我们所爱。
  父亲做的南瓜饭、哥哥做的肉丸鸡蛋汤、二姐的招牌玉米胡萝卜排骨山药汤我还是会不时地想起,记忆中的佳肴,抹不去的味道。
其他文献
一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完整地看过任何一本长篇青春文学。  以前总觉得小儿女的情怀不够深刻,不够宏大,不能引发哲学思考,这样的书,看了有什么用呢?  我把读书看成一件特别有用的事情。  所以书架里满满当当的弗洛伊德、艾瑞克森、鲁迅、阎连科、莎士比亚、村上春树……  因为觉得读书神圣,所以连每次背在包里的书,都要精挑细选,确保它在每一个我不得不等待的大块时间里,配得上随之消失的一分一秒。  你看
在整个敏感而脆弱的青春期,我都是个极度话少的姑娘。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摆脱我的原生家庭摆脱我的父母。  我的爸爸妈妈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五金店,他们总能因为一点家庭或者生意上的琐事争吵然后大打出手。我爸是个脾气特别暴躁的人,这一点我从小就知道。每次看到他们争吵我特别无能为力,我能怎么办呢?我爸总是对我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你只要在学校好好读书,不用把心思放在其它任何事情上。”  那个时候,我有
我今天看到阿襄发的一条微博,她发了一张你所在城市的照片说,“我的老故在等我。”下面都是鼓励和祝福,我也说了一句“加油”。阿襄说,“谢谢啊!”然后我就整个晚上都在回忆你,回忆到快发疯……  你和阿襄在一起快一年了吧,你到了别的城市读大学,阿襄留在原来的地方复读,那你知不知道我跟你在同一个城市,只是街头与街尾的距离。  你记得你高一的时候对我说过的话吗?你说,以后我们一定要在同一个城市读书。誓言这种东
认识杨北执是在高一。  “嘿,你叫啥名呢?”  “在下杨北执,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李征祥。”  “仁兄都喜欢吃什么呢?”  “海参、鲍鱼那些我真瞧不上。”  “那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吃的?”  “我老妈做的饭菜。”  除了自大,他还有一项特殊技能——能吃,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吃。他家在县城,和他混熟以后免不了去蹭饭。  高二放暑假去杨北执家吃饭,提前和他打了招呼:“多弄几个菜,我一般不吃辣的。
首先我要用两分钟的时间通过一条卡通小蛇解释一下人类文明。  我们由很原始的生物进化而来,但我们自己却从未摆脱那些原始的处事逻辑。你觉得你聪慧、理性的一面体现了你的人类天性?好吧,让我把他叫做Albert。他的邻居住着一条任性的蛇Rex。  你知道为什么当陌生人舌灿莲花时,你一定会被吸引过去?是Rex在作怪,不管你有多抵制,你没法把他关掉。他是你的本能,你的冲动,你的爱和恐惧。  我们倾向于认为Al
生活总会经历很多个瞬间,在路上见到个好看的人会令你眼前一亮,遇到感动的一刻会令你倍感温暖。无数个画面构成了你的人生,总有一个时刻令你至今难忘。回忆起来吧,那个曾经让你无法忘怀的情景。  阿森H君:9岁的小弟弟帮我把卫生间里的蜈蚣扔出去后,故作深沉叹了口气,说:“你看,你还是需要我的吧!”那一刻觉得弟弟好man。  黑子飘过:生有此弟,姐复何求!  钟离桐安:昨天在发传单,递给一个父亲,父亲随手递给
在打下这个倍儿让人心酸的标题前,我刚刚更换了个性签名。  “小爷我顶天立地十八载,共经历了两个黑色九月。一个是十二年前的九月一日。那日,年幼无知的我背上了新书包,屁颠屁颠地奔向报到处,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另一个,就是现在。”  未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边我一个手抖点击了“发送”,我那“寨山牌”爪机便立即如同被熊猫烧了香,发出几声滴滴答答的惨叫,屏幕闪了两下。然后,光荣地,淡定地,毫不留情地,毅
01.  高考完后的一个傍晚我在家整理已经用不着的课本,妈妈的训斥声在客厅不停地传来,配上隔壁家装修的噪音让我心烦意乱。  没有看清是从高一的哪本书里掉出来一张卡片,潦草的字迹有气无力,我甚至不用看内容也能知道这是谁写的——我喜欢过的人并没有一手好字。  大概是我生日那天没有看到的祝福贺卡,记忆里的深夏顾晚海趁着假期连打几份暑假工,只为能在生日时给我一份像样的礼物。而我在时隔一年后即将分别两地的情
掐指一算,南年姐,这是喜欢你的第四年。  緣分真是很奇妙的东西,我机缘巧合下喜欢的杂志,刚好也是你文字梦的起点。  你写的故事,在四年前孤独自卑的我眼里,是阳光般温暖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你的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为我注入极大的力量。  那一年的孤独自卑,来源于刚萌发的文字梦想种子。当时,满心欢喜写下的稍显幼稚的字句,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冷嘲热讽,只因我没有按他的要求写那些容易得分的老套情
愈之,真名冯瑜,热爱读书,喜欢写作,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逗自己开心上。比如旅行和摄影,比如听讲座和看展览,比如把看书写字当日常,比如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给不同的人讲述关于阅读和生活的故事。新浪微博:愈之是冯瑜。  我朋友圈里有一个这样的大哥,他一天读一本书,每天把“成长”“进步”一类积极向上的词语发到朋友圈动态里。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他想让所有人见证他的努力和蜕变。  他是我发小冬子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