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问题的变式探究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第八中学 400030
  
  摘要:本文以一个与正三角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为起点进行定值问题的探索,探讨了正三角形内切圆上任一点变为外切圆上任一点、形内任一点、内切椭圆上任一点以及问题的逆命题等定值问题,并对上述命题及其变式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数学问题;变式探究
  
  问题 P是正三角形A1A2A3的内切圆⊙O上任一点,点P到A1A2,A2A3,A3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3,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这是《数学通报》2006年第11期上的第1 637号数学问题,作者运用三角知识对问题作了完善的回答. 文章也从改进问题的解法,建立问题的几何模型,拓展问题至多元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问题的变式和引申方面作些探究.
  变式1 问题中“点P到三边的距离”变换为“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于是得到点P是正三角形A1A2A3的内切圆⊙O上任一点,点P到A1,A2,A3的距离分别为d1,d2,d3,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 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探究 以圆心O为原点,OA1所在直线为y轴,平行于A2A3且过O点的直线为x轴建系(如图1). 设⊙O半径为r,因△A1A2A3为正三角形,则A1(0,2r),A2(-r,-r),A3(r,-r),又设P点坐标为(rcosθ,rsinθ),于是d+d+d=(rcosθ)2+(rsinθ-2r)2+(rcosθ+r)2+(rsinθ+r)2+(rcosθ-r)2+(rsinθ+r)2=15r2.
  因此P点位置变动时,d+d+d为定值,且定值是15r2.
  当正三角形A1A2A3变成正方形、正五边形,以至于正n边形时,变式1又将如何?
  推广 P是正n边形A1A2A3…An的内切圆⊙O上任一点,点P到A1,A2,A3,…,An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n,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探究 如图2,设⊙O半径为r,则∠A1OA2=,且△OA1A2为等腰三角形,在Rt△A1B1O中,OA1=,由=-,=0得
  2=(-)2=2-2
  
  ·+2=2+2=n
  2+nr2=nr21+sec2
  .
  [A1][B1][A2][A3][O][P][Ai]
  图2
  即d+d+…+d=nr21+sec2
  为定值.
  变式2 变式1中的“内切圆”变换为“外接圆”,于是得到点P是正三角形A1A2A3的外接圆⊙O上任一点,P到A1,A2,A3的距离分别为d1,d2,d3,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变式2是一个较易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变式2更具有一般性,可将它推广为如下问题.
  推广1P是正n边形A1A2A3…An的外接圆⊙O上任一点,点P到A1,A2,…,An的距离分别为d1,d2,…,dn,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A1][P][A2][A3][A4][Ai][An][O]
  图3
  探究 设外接圆半径为R,仿变式1的推广证明得
  
  2=2+2=2nR2,
  即d+d+…+d=2nR2为定值.
  特别地,n=3时便得变式2中的结果d+d+d=6R2.
  推广2 P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任意长)的内切圆上任一点,正n边形A1A2A3…An的外接圆半径为R,P到A1,A2,…,An的距离分别为d1,d2,…,dn . 问:当点P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探究 由推广1便知d+d+…+d为定值n(R2+r2).
  变式3 P是正三角形A1A2A3内任一点(点P也可以在三边上),点P到A1A2,A2A3,A3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3,且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始终为定值,求P点的轨迹方程.
  探究 如图1,以△A1A2A3的中心为原点建系,设P(x,y),△A1A2A3的边长为a,d+d+d=m(定值),可得A1A2,A3A1,A2A3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x-y+a=0,x+y-a=0,y+a=0,于是可以得到d+d+d=
  2+
  2+
  y+a2=,又d+d+d=m(定值),所以x2+y2=.
  所以,当m>时,P点的轨迹方程是以原点(正三角形A1A2A3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当m=时,P点的轨迹是点(0,0);当m<时,无轨迹图形.
  变式4 变式1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为了更具一般性,思考下面的问题.
  P是正n边形A1A2…An内任一点(点P也可以在边上),P到A1,A2,…,An的距离分别为d1,d2,…,dn,当P点位置变动时,d+ d+…+d始终为定值,求点P的轨迹方程.
  探究 由变式1推广的解法知:d+d+…+d=
  2=2+2.
  设正n边形内切圆半径为r,设d+d+…+d的定值为m,则
  2+2=nr2sec2+2=m,
  所以2=m-nr2sec2=n
  2.
  所以
  2=.
  所以,当m>nr2sec2时,点P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当m=nr2sec2时,P的轨迹为点(0,0);当m  变式5 问题中的“内切圆”变换为“△A1A2A3内任一点”,此时结论不一定成立,但其最小值存在.
  P是正三角形A1A2A3内的任一点,P到A1A2,A2A3,A3A1的距离为d1,d2,d3,当P点位置变动时,求d+d+d的最小值.
  [A1][d3][d1][P][d2][A2][A3]
  图4
  探究 设正三角形A1A2A3的面积为S,边长为a,则
  d1a+d2a+d3a=S,所以d1+d2+d3=.
  由柯西不等式有(d+d+d)·(12+12+12)≥(d1+d2+d3)2,
  所以d+d+d≥(当且仅当d1=d2=d3时取最小值).
  推广1 P是正n边形A1A2A3…An内任一点,P到A1A2,A2A3,…,An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n. 设正n边形面积为S,边长为a,当P点的位置变动时,d+d+…+d的最小值为.
  推广2 P是n边形A1A2A3…An内任一点,P到A1A2,A2A3,…,An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n,记n边形面积为S,边长分别为a1,a2,…,an .
  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的最小值为(当且仅当==…=时取最小值).
  变式6 问题中“内切圆”变换为“内切椭圆”,结论又将如何?
  P是正三角形A1A2A3的内切椭圆上任一点,P到A1A2,A2A3,A3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3,问:当P点位置变动时,d+d+d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探究 以椭圆中心O为原点,平行于A2A3的直线为x轴,正三角形A1A2A3所在高为y轴建系(如图5),设椭圆方程为+=1(a>b>0),设直线A1A2的方程为y=x+t(t>0),则直线A1A3的方程为y=-x+t. 因P是椭圆上任一点,可设为(x,y),
  由
  +
  =1,
  y=x+t 消去y得(b2+3a2)x2+2a2tx+a2t2-a2b2=0.
  [y][A1][d3][d1][P][d2][A2][A3][x][O]
  图5
  因直线AA与椭圆相切,所以Δ=(2·a2t)2-4(b2+3a2)(a2t2-a2b2)=0.
  所以t2-b2-3a2=0,即t=.
  由直线A1A2,A2A3,A3A1的方程分别为x-y+t=0,y+b=0,x+y-t=0,有d1=,d2=|y+b|,d3=,
  所以d+d+d=+(y+b)2+===
  y2+
  (2b-
  )y+2a2+b2(y≤b). (*)
  由此可知:P点在椭圆上变动时,d+d+d不为定值.
  引申1 P是正三角形A1A2A3的内切椭圆上任一点,P到A1A2,A2A3,A3A1的距离分别为d1,d2,d3,求d+d+d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探究 由(*)式的二次函数知,当a>b>a时,d+d+d取得最大值,P点的坐标为
  ±
  ,
  ;
  当0  引申2 P是正三角形A1A2A3内的一个动点,G是△A1A2A3的中心,PN⊥A2A3于点N,2PG=PN,P到 A1,A2,A3的距离分别为d1,d2,d3,求d+d+d的最小值.
  探究 取A1G为x轴,A1G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6),设正三角形边长为a,易知
  G
  a,0,A1-
  a,0,A2
  a,-
  ,A3
  a,
  ·
  [y][A3][P][N][x][G][O][A2][A1]
  图6
  因为=,所以点P(x,y)的轨迹是以G为焦点,直线A2A3为准线的椭圆(在△A1A2A3内的弧上). 设椭圆方程为+=1(m>n>0),
  因为A2A3的方程为x=a=,而=|OG|=a,
  所以m2=a2,n2=a2,所以椭圆方程为+=1.
  直线A1A3的方程y=·x+
  a与椭圆+=1联立得x=,从而P(x,y)的横坐标取值范围是  所以d+d+d=x+
  a2+y2+x-
  a2+
  y+2+x-
  a2+y-
  2=3x2+3y2-ax+a2=x2-·ax+a2=
  x-a2+a2·
    ≤a.
  当x=a时,d+d+d取得最小值a2.
  请读者思考:题目中其他条件不变,若=λ(0<λ<1)时,结果的变化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引申3△A1A2A3内接于椭圆,P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有∠A1PA2=∠A2PA3=∠A3PA1. 设P到A1,A2,A3的距离分别为d1,d2,d3,证明++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探究 如图7建系,设椭圆方程为+=1(a>b>0),P为右焦点,则P(c,0)(其中c=). 右准线l的方程为x=,记椭圆右顶点为A,并设∠APAi=αi(i=1,2,3),不失一般性,设0≤α1≤π,且α2=α1+π,α3=α1+π. 又设Ai在l上的射影为Bi,从而有
  |PAi|=|AiBi|e=
  -c-|PAi|cosαie=-|PAi|cosαi,
  所以=(i=1,2,3).
  因此++=+(cosα1+cosα2+cosα3)=+cosα1+cosα1+
  π+cosα1+
  π=.
  推广 n边形A1A2A3…An内接于椭圆,P是椭圆的一个焦点,若∠A1PA2=∠A2PA3=∠A3PA4=…=∠AnPA1,设P到A1,A2,…,An的距离分别为d1,d2,…,dn,则++…+必为定值,且定值为.
  探究 由引申3的探究知:==(i=1,2,…,n),
  所以++…+=+(cosα1+cosα2+…+cosαn)=+cosα1+cosα1+
  +cosα1
  +2×+…+cosα1+(n-1)×
  .
  又由三角知识可得:cosα+cos(α+β)+cos(α+2β)+…+cos[α+(n-1)β]
  =.
  所以cosα1+cosα1
  ++cosα1+2×
  +…+cosα1+(n-1)×
  =0.
  所以++…+=.
其他文献
针对批量产品的检测,由于数量大、检测费时费力,如何缩短检验时间、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检验精度给出解决方法。 For mass product testing,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tes
我们常说教师是课堂的支持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其中关键之一就是师生的交流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系列游戏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尝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
如何引起网络消费者的注意呢? 这成为企业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企业网站是企业与顾客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通道,也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网络营销的一项重要
伽达默尔曾说:对话是一个逐渐形成理解的过程。因此,在真诚对话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开放,真诚地认为对方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并且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以及他所说的一
【活动简介】结婚,这一社会现象的概念已经比我们预期的要早得多地出现在幼儿可以体验到的生活中。老师作为一个旁观者经常会听到“我和×××要结婚的”或“×××是我的老公(老婆)”等等。幼教工作者不应该完全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地面对,以恰当的方式和措辞来和幼儿讨论有关结婚的内容。  【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结婚应该是属于成人世界的,他们难以接触到这个概念的较为深入、本质的层面。幼儿对结婚这一概念(现
《科学导报》发表赵元的《列宁的边角批注学习法》一文值得一读,现摘登如后,供小朋友学习参考。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列宁是博览群书的革命家,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在被监禁和
Debate on whether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still exists in the postmodern era poses a hot topic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Among the many southern-born
今天上午听一特级教师给三年级学生上一篇传统的也算是经典的课文——《争论的故事》。当学生和文中兄弟俩一样展开争论时,我突然感到不对劲。《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
Question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着许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又称一人公司。与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一人公司容易产生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问题,为此公司法制定了揭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