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案例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1.钟面上有圆。 2.轮胎上有圆。 3.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师:今天,江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 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张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生笑)
  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笑)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出现了一个圆。
  师: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
  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生:我想,大概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想到这些方法吧?(生笑)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三)
  (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
  生:我们组是折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1:半径一样长。生2:直径一样长。
  师:这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1:特别的自豪。2:特别的骄傲。3: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说原因。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生: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
  【自我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应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作者通联:434200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学案式探究性语文学习  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经过筛选、分析、整理,编制成学案,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学案式探究性语文学习的基本过程  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处理信息,交流领悟
期刊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怎样使学生喜欢数学,是我们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年级,也不论是哪些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既然学生的错误难以避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力争让学生少犯错;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通过它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
期刊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做英语习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英语中的时态问题感到头疼,特别是一道题中出现多种时态时,更觉得无从下手。  英语中常用的时态主要有八种,分别是: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我们知道,每一种时态都是有相关的时间界限的。比如说现在进行时,它指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强调的是,在以现在为起点的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和
期刊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引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能很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交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及受呆板的教学要求的制约等,课堂气氛依旧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孩子们上学前头脑里充满了问号,在现实教育中,很快就变成了句号。课堂上,孩子们一味地等待、接受,在忍耐中,泯灭了灵性和创造性,在无奈中变得消极、懒惰。那么怎样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党郑重地强调社会和谐,并把和谐社会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继承,而且也为包括儒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中庸和谐社会中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期刊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感悟方程思想的基础上,学会寻找等量关系这一关键来布列方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数量  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用不同的式子或数表示同一个数量的训练,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好铺垫。如:“姐姐比弟弟大3岁,弟弟a岁,
期刊
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时候,忽视了对另一个问题的关注,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担负着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科研创新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教过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
期刊
数学中有三境界,即“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授人以业,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是最初步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授人以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他方法,使学生自己有能力去扩展知识。授人以道,将学生掌握的方法和获得的知识贯穿起来,使他们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析物入微。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函数。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高一阶段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