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一)》教学案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概述:
  《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因此《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教学思想:
  这节课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资源:
  圆规、剪刀、直尺、圆形实物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的套圈游戏。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前两种游戏都不公平。
  生:因为小旗到小朋友的距离不相等。
  生:第三种圆形游戏最公平。
  生:因为每个人到小旗的距离都相等.所以最公平.
  师:圆究竟有多少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1.、欣赏图形
  ⑴、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供学生欣赏。
  ⑵、师:谁愿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尝试画圆:
  ⑴用圆形物体、圆规等器具尝试画圆。交流画法。
  ⑵学习用圆规画圆。
  介绍圆规:把圆规拿在手上,这是圆规的顶端,指一指。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让学生试一试,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谈话:有的同学的圆画得漂亮,有的同学画得不够好,大家想想,为什么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组织交流:
  (1)让学生说说自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2)引导学生说出:手拿着圆规的顶端,针尖要固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还得旋转一圈。(教师配合演示)教师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设计意图: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
  3.、对比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图形,学生对比、观察。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边缘都是直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生:圆的边缘是弯曲的,是一种弯线图形。
  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4.、看课本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自学后在自己手中的圆上注明圆心(o)、画出一条直径(d)、一条半径(r)。
  ⑵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
  小结: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⑶举学生画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问:这两个圆一大一小,圆的大小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生:(半径或直径)。
  师:那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心)
  5.、探究圆的特征:
  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来探究圆的特征。
  提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3)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 :d=2r或r =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演示推导的过程,同时强调:直径所在的那条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6.、首尾呼应:
  想一想,在套圈的游戏中,小旗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同学们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圆上)同学们到小旗之间的距离是圆的什么?(半径)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方案公平吗?(同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三、巩固练习:
  1.、以一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2.、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能画无数条半径。 ( )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4)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
  (5)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题量虽然不多,但涵盖了今天所有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内化了新知。
  3.、如果你是汽车设计师,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的呢?汽车的车轴安在什么位置?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課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 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我在设计时想到的是:不仅仅让学生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去认识圆,让他们不仅要动脑想,动口说,还要动手折、画、量,使他们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在活动中学习新知。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学之前学生对它已有初步的直观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使他们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形成表象,掌握圆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
  通讯地址: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和井村
  邮 编: 044201
  工作单位:山西省万荣县里望联合学区里望小学
  姓 名: 杨昭君
  联系电话: 13593551617
  电子邮箱: 1378849829@qq.com
其他文献
一、听评课活动中形式上的不足  科研治教已成为管理者与教者的共识。因此从教研计划、活动安排、常规要求中,都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研的一大平台。其活动过程常常如下:一是根据教研计划的安排,指派一名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二是被指派的教师写出教案初稿,征求部分同事意见修改后,交有关领导拍板定案;三是教者依案开课,科组教师及领导到场听课;四是组织评课时,先由教者介绍后教师评议,最后领导发言评定;五是推出参加课赛的
期刊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尤其是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如观察日出、日落、云、
期刊
经过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让我对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了更深的体会。一直以来,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都是学习的接受者,往往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和学成为知识的授受关系,也就形成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学生的学才能从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期刊
新授课:高二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5节,它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通过生态系统稳定性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
期刊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乃至各个行业中的地位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村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影响着农村教育变革,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说的一样 “我们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教育公平。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我想互联网正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下,办好农村教学点是解决
期刊
在我生活的城市郊区经常可见一种头顶棕红色或沙粉红色扇形羽冠,嘴细长,身上有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黑色羽毛的小鸟,非常漂亮,很招人喜爱。带着好奇我上网查阅,知道了这种小鸟叫戴胜鸟。古时候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人们剪“华胜”戴在头上,由于这种很像人戴的“华胜”,因此人们给这种鸟取名为“戴胜鸟”。  我了解到,戴胜鸟,又名山和尚、鸡冠鸟等。戴胜鸟头顶有醒目的羽冠,平时褶叠倒伏不显,直竖时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期刊
“批注式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模式,教师在具体运用这种模式时,呈现出几种态势:一是悟透精神,运用上游刃有余,并时有创新,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能按基本模式展开教学;三是懵懵懂懂,在操作中遇到诸多困难,进而陷入瓶颈;四是与己无关,“我的课堂我做主”,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不放。  针对以上情况,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深入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有人说,
期刊
因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非常类似,在学完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学生再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很快入手。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差在最后解(解集)的寻找过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只需要用大括号连接求出的两个未知数的值,而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凭空却不太容易写出来,需要通过画数轴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也说明在解不等式尤其是不等式组中画数轴很重要,而当不等式(组)中含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来构成,其效果是低效的。作为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