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之探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中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接受的知识不能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注重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不能忽视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准备.构建学生在物理学的思维敏捷和应变能力,增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精神以及创新性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形象思维特点
  物理思维发展特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学生主观系统接触物理现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所表现,体现出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滞后于初中生的一般思维发展.在初中物理教材的初学阶段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启蒙时期,知识比较直观、形象,对思维能力进行要求,如测量、力、运动、热膨胀等,一般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而对于后面章节中压强、浮力、电功、电功率的理解中,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因为液体与气体的压强看不到支承面,学生感到有些抽象;而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液体与气体压强、密度公式、体积计算的综合运用中需要学生具有分[HJ1.7mm]析、综合判断能力.在学习电流定律、电功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文字和符号分析、推理和比较运用能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构成了物理学,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形象中抽象得来的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形象思维是直观具体而生动的,在借助于想象力的思维空间邀游得到收获.在分析某些极抽象的事物时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去推理.如在讲授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一节,可以借助水管中的水流现象,从而电流可以易学易懂.同时在小发明、小创造、自制教具等都需要先在自己头脑中预先进行构思,通过形象思维多次揣摩得出结论.
  2思维训练,培养能力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想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可以借助灵活设置物理实验问题,一题多变,从而沟通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扩展问题:(1)可以通过有意错摆元件和错接电路图的方法,[TP8CW36.TIF,Y#]让学生找到症结(如图1所示).另外可以变换实验器材;(2)如每节电池的电压是1.5 V,小灯泡电阻为10 Ω,若将电压表去掉,其他仪器不变,再增加一个10 Ω的定值电阻,这时怎样测出小灯泡的电阻?(3)若把电流表去掉,电压表和其他仪器不变,增加一只10 Ω的定值电阻时,怎样能测出小灯泡的电阻?根据新颖,灵活巧变的实验题材,让课堂教学富有充实性、生动趣味性,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复重感,增加学习乐趣,促进思维的敏捷和应变能力.
  3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客观存在体,在学习知识内容、分析思考活动、总结归纳策略以及解答问题过程等活动中,表现出“十个手指,有长有短”的个体之间学习能力和学习效能的差距,展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等明显特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初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针对初中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统一标准、同一方式、统一要求”的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重. “人人获得发展进步,关注学生个体现象,人人掌握必需的物理知识”,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可见,既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进步,又照顾不同类型学生个体的“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方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4“思维无意注意”与“思维有意互动”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学生易感到疲劳.但让学生只通过无意注意来完成教学任务,既不现实,也不利于他们充分思考和理解重难点.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学生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通过借助较为熟悉的事物,贴切地说明另外一个不太熟知的事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类比水定向流动能够形成水流推理电荷定向移动能够形成电流;有连续的水流必须有水源推想到有连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通过水压可以形成水流推想到电压可以形成电流;抽水机稳定水压可以得到连续的水流推想到电源稳定电压可以得到连续的电流.
  5教学语言引用物理典故,增加趣味,促进思维活跃
  趣味教学不只是语言生动,直观、深入浅出.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比喻、顺口溜等方式,创造语言情趣,激发学生共鸣,使得抽象的能具体化,复杂的能简单化.教师使用一段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但突破难点又显得风趣幽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学物理,而是抱着踏实的心理来学习物理,一颗执着学习物理的心理.很多科学家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都多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多执著,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着无数艰辛的汗水,学习中学物理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多看书来提高自身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物理教师提供了开放教育的空间.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注重结果教育,转变成注重过程引导;追求从“形式化”变为追求“价值内涵化”;从知识的传授变为活动的组织;学习的过程从被动的形式接受,转变为主动的亲身参与;从强迫学习转变成愉快轻松接受知识;从教师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物理活动的组织参与者、设计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创造能力、主动能力、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介绍了交变电流.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对恒定电流比较熟悉,因为初中里涉及到的基本都是恒定电流的题目,对交变电流了解的并不多,特别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做一陈述.  交变电流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电流、电压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与直流电相比,交变电流强调更多的是电流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由于交变电
苏教版新课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逐渐趋于开放性,意在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引导其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开放性试题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达到锻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目的,因此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试题的条件、结论及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训练,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1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技巧  1.1推陈出新,用新颖的方法设计问题  在设计试
家用电路的电流是正弦式电流,关于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只是给出结论,让学生直接应用.文中笔者给出了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推导,也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按照电流有效值的定义:让交流与恒定电流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如果在交流的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这个恒定电流的电流值就是交流电的有效值.  如图1为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瞬时电流的表达式为I=I0sin
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进.在初中物理的初学阶段,学生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有时因受“物理难学”,“物理公式套不完”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和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初中物理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的优势,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开展课题研
3 要点举例  3.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1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当持续放下n个小球之后,如图2所示,用手机把小球滚动的场景拍摄,测得AB=15 cm,BC=20 cm,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滚动的加速度值;  (2)拍摄像片时B球的速度值;  (3)C和D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在A球上面还有几个正在滚动的小球?  解析 因为每隔0.1 s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我们的现行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试教育还主导着我们教育的方式.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创新人才,我们对学生势必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1要
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关于物理概念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在这些已发表的文献中,许多作者并没有区分好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混淆了两者的界限,其中尤以同名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为重,常见表述为“定量的物理概念,即物理量”或者“物理量就是定量的物理概念”.  其实,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概念是物理量的前提,也是物理量的基础,物理量从属于与之相应的同名物理概念,没有物理概念,就谈不上物理量;物理量通常都有与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对整个物理教学效率的高低,对学生巩固知识、活化规律的理解起十分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对习题进行变式拓展,从而训练学生思维水平、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除了变式训练,实际上物理习题教学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价值,如构建物理情景为后续学习铺垫,作为德育素材,作为反例铲除错误前概念,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挖掘习题的这些价值,可以丰富物理教学的内涵.  
代入法最初是数学解题方法的一种,主要集中运用在解方程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有效的验证答案的对错,减少出错率.所以在初中物理中同样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计算负担.当然,数学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运用在了物理学习中,给物理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解题技巧.  1代入法概述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代入法运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系数的选择,运用未知数代替的方式进
《中小学管理》在2017年开辟了“我们的老校长”子栏目,何其好啊!  栏目中所言“老校长”,也包括“老书记”,诚如编者所言:他們“犹如一座座蕴藏着丰富教育智慧的宝库”。米桂山同志,就是这宝库中的“一宝”。  米桂山原本是北京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二中”)的高材生。1952年高中毕业时,他要想考上一所著名大学,几乎毫无悬念。但就在报考大学前夕,“组织上”动员他留校工作,他当即服从组织安排,从此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