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区别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关于物理概念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在这些已发表的文献中,许多作者并没有区分好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混淆了两者的界限,其中尤以同名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为重,常见表述为“定量的物理概念,即物理量”或者“物理量就是定量的物理概念”.
  其实,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有本质区别的:物理概念是物理量的前提,也是物理量的基础,物理量从属于与之相应的同名物理概念,没有物理概念,就谈不上物理量;物理量通常都有与其对应的同名物理概念,但物理概念不一定有与其对应的同名物理量,即使同名,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物理概念比物理量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 广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区别
  1.1 定义不同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所反映的不再是个别的物理现象,也不再是具体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而是物理世界中具有本质属性的物理客体、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抽象与概括,故称为“概—念”.
  量是对事物在数值上的具体表征与量度.物理量就是物理学中量度物质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对于有单位的物理量,必须要同时用数字和单位来描述,否则不能产生任何物理意义.
  由于其定义不同,其含义自然不同,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从不同角度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的描述.
  1.2 引入目的不同
  一般地说,只要抽象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及其共同特征之后,并对其加以概括,也就形成了物理概念,它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根据物理现象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不同,物理概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机械运动、简谐运动、干涉、偏振等;另一种是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阻、电动势等.
  对于第二种概念,除了表述其质的属性外,还要清楚表示其量的属性,如何表示呢?这就促使人们对其抽象与概括的对象给以量度和具体数值上的表示,由此,物理量才得以引入,并且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同名.由此可知,物理量的引入,要以已确立的同名物理概念作为它引入的基础,其目的只是定量化同名物理概念在量方面的属性,所以说,物理量从属于物理概念.物理量通常有与其对应的同名物理概念,但物理概念不一定有与其对应的同名物理量,物理概念的范围比物理量更广.
  当然,由于量的本身包含有数和度的双重含义,作为每一物理量的引入,也就对相应物理概念的抽象与概括的对象,给予了具体数值上的定量表征与量度,当然也就使相应物理概念更加具有科学性,物理量是对物理概念必要的补充和定量化.
  1.3 功能不同
  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因为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例如,如果学生对力、质量、加速度这几个概念不清楚,那就无法掌握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上能正确应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一系列概念作为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再如,如果没有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一系列概念,就无法形成电磁学体系;如果没有光源、光线、实像、虚像等一系列概念,也就无法形成光学体系.
  所以,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物理量给了相应物理概念在量值方面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物理量之间可进行数学运算,这为定义新的物理量提供了可能.由于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符号,也使得物理表述更加简洁、美观,而且物理规律的定量表述,也使得物理学成为了一门定量的学科,使物理学的结论可以随时加以严格检验,这有利于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性表述与精确的数学定量表述相结合,构成物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
  1.4 分类不同
  物理量有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之分,但是物理概念却只有广义上的基础概念,没有基本概念一说.
  1960年10月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了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总共选定了七个物理量做为基本物理量(其单位相应作为基本单位),其余物理量是导出物理量,相应单位为导出单位.导出物理量是借助其它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它需要用一定的物理公式(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然而,虽然物理概念只有广义上的基础概念,没有基本概念的说法,但却有层次之分(说明:概念的其他分类方法,此文不做说明).概念之间可能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也可能是并列关系,还可能是包含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概念,这一点可以画概念图.比如,如果把能量当成是上位概念,那么它包括的势能,动能,内能等等就是其下位的概念,而势能中又包括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等更为具体的概念.理解物理概念的层次后,才能正确区分类似能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这些容易混淆的规律,学生在运用这些规律时候,才能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2 同名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区别
  物理量与物理概念有时还具有着完全相同的命名,彼此相应,物理量与相应物理概念在表征与反映对象上具有同一性,在外观表现形式上具有对应性,但是,它们在物理意义以及含义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决定了它们在定义的方式方法上和在发挥的作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各异性,这也是教师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例如,力是同名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力作为物理量,定义为使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为1 N;现代物理学还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力是矢量;通常表述为拉力F=8 N,方向向东;力不是基本物理量等等.力作为物理概念,力的定义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除了包含上述物理量的性质外,还有其他特征:力有物质性,也有相互性;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还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具体的力;有瞬时效果,有时间积累效果,有空间积累效果等等,概念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又如,功是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有相应的同名物理量.作为物理量,其定义式为W=Fscosθ,我们可以理解功有零功正功和负功之分;功与参照系有关;此式适用恒力,若是变力要做相应处理;功是标量;其单位是焦耳,各力功相加就是合力功,等等.但如果将功作为物理概念,仅理解上述各方面还不够!对于功的概念,只有在学生学习了功能关系或动能定理之后,才能明白为什么要用力与位移的乘积来定义功;也只有当学生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之后,才能真正领会功这个概念的本质:功是能量转化的一种量度,一切做功过程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再如,电阻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物理量.作为物理量,电阻的定义是R=UI,它提供了测量电阻的重要方法.作为概念,除了其大小,还要考虑电阻在电路中有哪些作用?电阻由什么决定?电阻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其他很多同名概念都有类似特点.
  由此可见,同名的物理概念,比相应的物理量更复杂,涉及面更广,除了包含相应物理量的信息外,还包含其他丰富的信息.
  物理规律借助物理量可以以物理公式(数学表达式)形式呈现,这些物理公式表面上涉及的仅仅都是物理量,其实不然,它们是物理概念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理解了物理概念,才能把握好这些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所以,记住物理公式,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充分,如果忽略了物理概念的理解,只重视物理量的学习,就会落入“物理只是背公式”的错误认识,学生也就会出现“公式都背了,考试还考不好”的情况.
  总之,通过上述比较可知,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不同的物理名词.相对物理量而言,可以说物理概念是上位的,概括性强,更加抽象,包含信息更加丰富,物理量只是对相应同名物理概念的量的表述,物理概念除了量的性质以外,还有其他很多质的性质.
  我们可以将物理概念比喻成一个外表抽象,内涵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物理概念的引入目的(或背景)、定义、物理意义、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性质等诸多方面,如果概念有量的属性,则还有相应的同名物理量.
  教师知道了两者的区别,就不会将概念教学沦为物理量教学,更不会只是公式教学,这自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助于能更好的从整体上、从本质上把握物理概念.
其他文献
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要想让学生入门就更难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太相吻合,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掌握物理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初中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多次失败与挫折,使他们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失去了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背离了我们正常教育的轨迹,这是我们当前教育
河北省唐山市迎宾路小学(以下简称“迎小”)是一所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区直小学。在校生2800余人,62.5%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012年,我被任命为迎小校长。上任伊始,摆在我面前的是急需解决的14起发生在校园中的恶性事件:七人磕坏牙齿。五人摔断胳膊,一人眼睛受伤,一人从二楼跌落……  面对如此缺乏内涵、管理混乱的学校。我该如何“经营”?一个温暖的午间,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文字——“
期刊
在当今知识主宰经济的时代里,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则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及进行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具有较强迁移能力的人,对各种不同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或从未从事过的或从未遇过的事物与环境,能够灵活将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迁移于其它领域解决问题,成功应变,顺利完成新领域中的任务.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更侧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且,学习内容前后是相互衔接,具有严密的
俗话说:“疑问是通向真理的桥梁”.这充分凸显了提问的重要性,因为解决问题主要侧重学生的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预示着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较高要求.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提问意识  长久以来,灌输式学习模式一直是我国教学的主要方式,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在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
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介绍了交变电流.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对恒定电流比较熟悉,因为初中里涉及到的基本都是恒定电流的题目,对交变电流了解的并不多,特别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做一陈述.  交变电流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电流、电压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与直流电相比,交变电流强调更多的是电流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由于交变电
苏教版新课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逐渐趋于开放性,意在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引导其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开放性试题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达到锻炼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目的,因此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试题的条件、结论及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训练,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1物理力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技巧  1.1推陈出新,用新颖的方法设计问题  在设计试
家用电路的电流是正弦式电流,关于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只是给出结论,让学生直接应用.文中笔者给出了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推导,也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按照电流有效值的定义:让交流与恒定电流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如果在交流的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这个恒定电流的电流值就是交流电的有效值.  如图1为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瞬时电流的表达式为I=I0sin
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进.在初中物理的初学阶段,学生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有时因受“物理难学”,“物理公式套不完”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和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初中物理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的优势,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开展课题研
3 要点举例  3.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1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当持续放下n个小球之后,如图2所示,用手机把小球滚动的场景拍摄,测得AB=15 cm,BC=20 cm,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滚动的加速度值;  (2)拍摄像片时B球的速度值;  (3)C和D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在A球上面还有几个正在滚动的小球?  解析 因为每隔0.1 s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我们的现行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试教育还主导着我们教育的方式.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创新人才,我们对学生势必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1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