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抽泣声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熙熙是个好动、不肯受约束的孩子。早操时,熙熙一拿到器械就兴奋地满场跑。当老师好不容易把他拉回到原点时,他又拿着器械对着旁边的小朋友挥舞、撞击。
  集体活动中,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突然坐在熙熙旁边的嘟嘟举手说:“老师,熙熙玩我的衣服,还用脚踢我。”我走过去非常严厉地对熙熙说:“不许欺负小朋友!”“我碰一下有什么关系,嘟嘟小气!傻瓜!”熙熙大声喊道。惹得全班孩子哄堂大笑……
  为了改变熙熙的行为,我经常与熙熙的爸爸妈妈沟通、交流,并不厌其烦地用各种方式给熙熙讲道理,但熙熙还是我行我素。时间久了,孩子们对熙熙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如果班里发生点不太符合规则的事,大家都会认为是熙熙干的。大家开始排斥熙熙,熙熙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在玩,有时他想去靠近其他小朋友却遭到拒绝。教师与熙熙父母的交流也都是在讨论他不好的行为,父母与熙熙的交流也大多是训斥。这让我的心里很不安,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不仅改变不了熙熙,反而会增强他的叛逆心理。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被家长接走了,只剩下熙熙一个人。当熙熙妈妈赶到活动室时,熙熙高兴地扑了过去,谁知妈妈没有马上带他回家,而是与班里的另一位老师聊了起来,聊的自然还是熙熙那些不太守规则的表现。过了一会儿,熙熙不见了。我赶紧跑出去,只见熙熙小小的身躯蜷缩在活动室外的墙角,在不停地抽泣着。刹那间,我一阵心酸,便轻轻地走过去把他搂在怀里,温柔地对他说:“熙熙,心里有什么话告诉老师,好吗?”熙熙用那双饱含泪水的眼睛看着我,没有说话,却让我看到了他的怀疑和渴望。我的心再一次被打动了!他只不过是个孩子,就算犯了再多所谓的“错误”,也只是个5岁的孩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一些理解、包容和信任呢?想起我们曾经对他的辩解不理不睬,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种内疚感。
  从那天起,我改变了做法。每当小朋友来“告状”时,我都会先耐心地听熙熙讲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然后告诉他怎么处理才是对的;当他再去扰乱其他小朋友时,我不再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先让他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告诉他怎么做会比较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经常会请熙熙给小朋友们讲笑话、讲故事,让大家多了解熙熙的优点,也让熙熙逐步树立自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班里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熙熙的很多变化。早操活动刚结束,熙熙就忙着帮老师整理器械。绘画时,教师看着熙熙认真的样子,便对他说:“你画得很棒啊!”熙熙却认真地说:“我还想画得更好!”看到老师身体不舒服或同伴有困难,熙熙就会及时给予帮助,让人感到很温暖。
  现在的熙熙偶尔还会犯些小错误,但我们总是给予他理解和包容,给予他更多解释及自我修正的机会。
  熙熙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不太守规则的孩子,我们通常会以自认为正确的方法去改变他,其实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去揣摩孩子的行为动机,并把他推向对立面。熙熙在角落里抽泣的情景,让我明白孩子其实很脆弱,我们应该去了解、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与孩子建立起信任与爱的桥梁,这样孩子才能从心底接受我们,才能获得自信和快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在参加杭州市西湖区“读懂孩子的游戏”的研讨活动中,我们观摩了新金都幼儿园的建构游戏现场。该幼儿园是一个社区幼儿园,规模不大,这是该幼儿园第一次开展大型建构活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区角,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游戏表现呢?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了小格子、小灰灰和小条纹(根据孩子的衣着来取名)这几名大班孩子身上。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小格子的“家”  小格子来到建构区,独自玩了将近15分钟。一开始,他从玩具筐里取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玩颜色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抹过程中时常会发现两种原色碰在一起会变色的现象。该活动就顺应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红黄蓝三原色两两混合后产生橙、绿、紫三种复色的变化过程。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感知变色,初步尝试。以矿泉水变颜色的魔术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初步尝试变色。第二个环节,再次动手操作,体验变化。幼儿亲手将两种颜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桌对面的人拿出厚厚一叠稿纸堆放在我面前,对我说:“最开始只是一两个老师发现混龄班孩子的表现不同于同龄班孩子所做的记录,后来就有更多的老师参与
我带的是中班,每天上午的吃点心环节有20分钟时间,我们允许先吃完的幼儿在活动室里看看书、玩玩桌面游戏等。这天,秀秀很快吃完了点心,走到我跟前问:“老师,我想去走廊上玩,可以吗?”我问她:“为什么呀?”秀秀答道:“今天早上我来晚了,踩梅花桩的游戏没玩到,我好想玩一下。”我劝她道:“可我们早就说好的,先吃完点心的可以在活动室里玩,而且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今天你也别出去玩了,就去找本书看看吧。”秀秀撅
放寒假前一周,亲子班的A老师告诉我她怀孕了,我的脑子里立刻闪过她目前的岗位要不要换的念头,因为组织0~3岁儿童的活动不同于组织3~6岁儿童的活动,很多是需要教师与孩子身体接触和用身体大动作来示范演示的,很多游戏都是要教师带着孩子一起做的,所以教师运动量较大,这对于孕妇是不太适合的。但是现在是新学年的第一学期末,恐怕换谁去亲子部都不会乐意,家长也不会乐意,加之因怀孕而换岗位的事在我园没有先例,我园教
数学区角活动具有教学属性,但相较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它独立、分散,更加自由、自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既要尊重幼儿,又不能放任自流.数学区角活动通常会将数学目标物化于有
设计意图:  该活动借助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形式开展,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表达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爱是幸福、爱是关心、爱是喜欢、爱是分享、爱是帮助”等。通过引导幼儿观看PPT体验残疾小朋友遇到的困难,产生关爱残疾人,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情感。最后,引导幼儿把爱心卡合作制成爱心花并汇集成“爱心花园”,让幼儿在美好的情景中体验爱的幸福和快乐。  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爱心卡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提供范画是幼儿美术教育常用手段之一,用惯了的范画难道现在不能用了吗?“不宜提供范画”的美术教学活动该怎么组织呢?作为园长,我在日常管理中敏感地发现教师们的这一共性问题,及时捕捉鲜活的案例,在实践中引领教师积累、分享经验,有效地推动了
沈从文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构建了一个如田园牧歌般清新纯美的童话世界,并以此为背景叙写了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与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凄美动人。本文从小说中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之间的差异都会造成交际用语的偏误,包括语用以及语言内涵等方面的偏误。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在语言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