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古诗词在文学上的地位之高,在语文教学上自然也是重点,然而,教学重点一定会伴随着教学难点,古诗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它充满着魅力,但是,由于教学的方法有问题,导致古诗词变得韵味全无,学生也更像是在应付学习,根本无心品读体会,感受不到诗词的魅力。本文详细阐述了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古诗词教学难点的原因,并且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难点 难点解析
  古诗词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星,闪耀的星光仿佛向世界人民宣告,我们的文字是最美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得到满足的重要一课。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激发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星,而当学生崇拜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方法去了解挖掘这个人的资料,同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想要了解当时作者是以一个什么社会背景以怎样的心态去写的这篇诗词,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形成了无数的文学体裁,而诗词凭借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独占鳌头。诗几乎成为了美的代名词,我们甚至会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一件事物有意境有美感。因此,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1.学习过于机械化,缺少感悟
  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教育部也不止一次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然而,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应试教育的魔爪仍然死死地抓在我们和学生们的肩膀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也是终日埋头在无尽的题海中苦不堪言,这导致古诗词的教学也变得机械化,教师无限制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包括诗句的中心思想甚至精细到诗句中的每一个字,而学生只负责在下面疯狂的记笔记。下课之后再要求背诵全文就万事大吉。这种应付考试的教育方式让古诗词缺少了原本的美感和魅力,同时教师过多讲解让学生没有时间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不理解古诗词含义,为了背诵而背诵
  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总是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盲目地记笔记,是不足以深刻了解古诗词的含义的,学生没有自己对于古诗词的感悟,就被盲目地要求背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学生浪费的时间,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诗句感悟不深,不懂诗句含义,就盲目地背诵,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这种强制性的记忆方式不仅会增加学生背诵时候的负担和时间,而且这样即便是背诵下来也不会记得很牢靠。这样的做法很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策略
  1.增加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兴趣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因此,一定要增加或者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首先用PPT制作了一小段动画来描述杜甫面对自己那被秋风吹破的茅屋时万般无奈的情景,以此来加强对诗词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杜甫崇高的忧国忧民思想。
  2.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定要加强学生与课堂的联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能力。比如九年级上册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会让我的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这篇课文中的哪句话体现出了作者苏轼的哪方面个性,并且总结苏轼到晚年性格的转变。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教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否定学生的观点,如果有问题可以补充,但是否定只会让学生今后更少的思考。
  3.朗读全文,了解诗词的含义
  背诵几乎是每篇古诗文都被要求的,但是教师千万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很多教师在上完一节课甚至提前预习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去背诵,然而,这个时候的学生对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思想还没有很深入了解,勉强背诵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这种背诵方式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全面了解诗句的表达思想,并进行多次朗读,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四、总结
  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一块精粹。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诗词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周围,古诗词正在悄然离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保护中国古老文化,将古诗词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使命。
  【参考文献】
  [1] 温定华. 初中古诗词教学应重视诵读和改写[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2] 赵玲爱. 让古诗词鲜活起来[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5).
  [3] 朱文玉. 学考结合相得益彰 ——试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词教与学[J]. 语文教学通讯,2007(32).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取得学业的成功,更多的转向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关注学生在学校是不是愉快的成长,快乐的生活。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向呢?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例如:个性趋于鲜明、情感越来越丰富、缺乏毅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推动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可以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  前言  从概念上分析,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和时代的发展都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活力注入课堂。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关键词】生机 活力 新课程 积极主动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
【内容摘要】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往往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引人思考;可以提纲挈领,点拨思路,诱人反思;可以拓展迁移,深化知识,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曲终人不散,余音犹绕梁”的效果。对此,笔者结合实践,就初中政治课堂小结方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小结 初中政治 教学实效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会忽视小结环节,草草收场,一带而过。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现代教育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本身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对教学要求较高,不仅要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构建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还要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英语学习平台。因此,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未来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景教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 有效措施
【内容摘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累经典文化知识,有利于理解经典文化内涵,有利于发展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实践经典育人、活动育人,是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 活动育人 有效途径  一、调研目的  《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各实验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实践中对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其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它可以系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素质培养,还能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和政治方向,使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概念又相对抽象,不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从而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逆反心理。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充分地正面激励学生上进,培育其全面成材,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但每一个聪明的园丁都了解,想让一朵开得更鲜艳更美丽,浇水施肥是必需的,可是成长过程中的修枝剪叶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
【内容摘要】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有政治家的气度,军事家的睿智,思想家的深邃,艺术家的才情。特别是他的诗词,得到了众多大家的高度评价。诗词大家柳亚子称赞其诗“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厅瑰丽词”;徐迟曾说:“诗从毛主席,文崇马克思”;陈毅元帅也认定毛泽东为“诗词大国之盟主”①。可见,毛泽东的诗词在当代诗词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则试图从诗词的艺术特色方面,浅析毛泽东诗词中气
【内容摘要】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生活,用爱心感受生活,由小的生活素材显现出高远的立意。我们要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由小的生活素材显现出高远的立意。  【关键词】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以小见大  宋代思想家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琐事处处折射出大的人生哲理。学生想要凭借自己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写出优秀的作文,那就要练习这样一种写作手法——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