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同样要会修剪枝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充分地正面激励学生上进,培育其全面成材,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但每一个聪明的园丁都了解,想让一朵开得更鲜艳更美丽,浇水施肥是必需的,可是成长过程中的修枝剪叶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有别于体罚的批评惩罚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它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
  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学生乎?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为此,教师应对惩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罚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惩罚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所以,作为惩罚的实施者,教师的立足点是促成学生进步,它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教师有权使用。古有“严师出高徒”,其中正有此意。综观美、英、日等国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尽管在那里个性发展的大旗高高飘扬,但惩罚教育的威严丝毫不减。“不打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这些古训都提到惩罚的育人作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正是强调严格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对犯错误的学生处以惩罚,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其次,学生个体品质的形成需要挫折来完善。为什么会出现“因不准玩手机便离家出走”、“因老师一句严厉的批评,学生便不堪忍受,直接跳楼”等事件,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品质中缺乏忍受力,心理异常脆弱,少有挫折感。通过老师的惩罚,可以让学生的心理获得一定的承受力,并以此作为一种挫折教育,让受惩罚者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担负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学生或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每个人总有一些惩罚让自己终身难忘。一般地说,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提出必须要赔偿12美元。那是在1920年,12美元可以买到120只鸡。这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坏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你赔,我借你钱,一年之后还。于是,孩子花了一年的时间打工、擦鞋,终于挣回了12美元。这个孩子就是美国总统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三,“惩罚”是促成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外在动因。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误,教育者如果一味采取平等对话,容易导致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并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躲避错误的倾向。所以,采取适当的惩罚,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错误的趋避意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二、了解惩罚的作用,正确地运用惩罚
  在学校里,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里,体罚应坚决摒弃,而惩罚则完全必需。惩罚的目的不是“让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而是为了让犯过者悔过、改过。其真正的着眼点应是从保护学生、引导学生和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惩罚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矫正功能:为学生行为与学校要求不一致时,老师对其惩罚,使其懂得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道德责任感。这一方法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尤其有效。与其苦口婆心的白费功夫不如约法三章,一旦违反,一次严厉的惩罚却会让他铭记在心,知耻而后勇。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
  2.威慑功能:学生的认识、态度、观念等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并不一定得之于亲历奖惩的直接体验,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得到的。如某个学生抄袭作业,教师惩罚该学生,其他学生便不敢犯该学生的错误。惩罚维护了制度的威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同时更要注意,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很多人不提倡惩罚教育,顾虑也就在此。所以在惩罚运用的教育中应注意各方面的问题:
  1.实事求是,尊重学生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复杂,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切忌感情冲动,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甚至做出一些不尊重学生的过激行为,而应首先冷静地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惩罚,如何惩罚。
  2.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惩罚
  教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必须讲清道理,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理心服口服,惩罚必须让受罚者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使其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罚要及时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4.对事不对人
  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定学生本人。要把惩罚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就事论事,如不准逃学、不准讲脏话、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等。避免“我讨厌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等伤害性语言,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内心对他的冷淡、轻蔑的态度。   5.惩罚要依法办事
  惩罚必须以校纪校规为依据,必须与班规相符合,而班规要求全班同学民主讨论确定,这样的“惩罚”已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这样做,犯错误的同学容易接受,不会认为是老师对他过不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6.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
  如学生动手打人,班主任除批评外,还要让学生向对方赔礼道歉,造成伤害的要赔偿损失,挽回在对方身上造成的有害影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三、现代教育呼唤高明的惩罚
  现在的一些学生面对惩罚可以说是越来越“狡猾”,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让教师更加主动,更加有效的教育学生,就必须要拿出新的高招。高明的惩罚,不是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罚跑操场等等,更不是简单粗暴的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惩罚者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惩罚,有时可能表现为风刀霜剑,有时它又会是极富人情味的。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现介绍几例:
  1.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
  2.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3.罚写说明书,这比一般写检讨书效果好,写说明书基本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怎么交战;第三种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
  当然,高明的惩罚技巧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更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手段,讲究适度和因人而异,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发展。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用智慧和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惩罚教育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负责,对个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在开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为了荣誉和自由而锻炼的心灵时,我反对一切粗暴行为。”但是,如果惩罚是为了削剪细枝末节,保证主干的茁壮成长,这种善意的惩罚应大加赞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其他文献
一、增强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和充实性,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不用教师特意去强调;那些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不断地强调要注意听讲,还是会发生注意力的转移。因此,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便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了。  我认为,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加入。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超文本阅读”的特点,以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超文本阅读”  不同于以往的线性阅读,“超文本阅读”是以信息组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近些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是在一般线性
创新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政府已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指出要培养学生激情和好奇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开发右脑(全脑),尤其着重于艺术教育。英语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高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有目的地和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取得学业的成功,更多的转向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关注学生在学校是不是愉快的成长,快乐的生活。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向呢?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例如:个性趋于鲜明、情感越来越丰富、缺乏毅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推动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可以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  前言  从概念上分析,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和时代的发展都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活力注入课堂。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关键词】生机 活力 新课程 积极主动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
【内容摘要】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往往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引人思考;可以提纲挈领,点拨思路,诱人反思;可以拓展迁移,深化知识,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曲终人不散,余音犹绕梁”的效果。对此,笔者结合实践,就初中政治课堂小结方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小结 初中政治 教学实效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会忽视小结环节,草草收场,一带而过。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现代教育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本身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对教学要求较高,不仅要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构建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还要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英语学习平台。因此,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未来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景教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 有效措施
【内容摘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累经典文化知识,有利于理解经典文化内涵,有利于发展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实践经典育人、活动育人,是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 活动育人 有效途径  一、调研目的  《发挥经典诵读多元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各实验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实践中对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其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它可以系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素质培养,还能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和政治方向,使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概念又相对抽象,不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从而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逆反心理。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