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推动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可以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
  前言
  从概念上分析,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研究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而从教学方面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来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观念
  受我国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往往更加侧重于考纲内容以及学生的分数,但是却很少会去关心学生的能力,存在以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教学的现象,使得实验本身的意义难以有效发挥。
  2.教学模式
  从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采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两种:一是教师首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对实验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盲目的模仿,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二是学生自己查看实验内容,参考实验录像进行实验。这种模式教师参与较少,但是与前一种模式一样,同样是依葫芦画瓢,学生只是按照现成的步骤进行操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
  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下高中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这里对其进行分别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钻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去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扮演好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加强对于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认识,设计相应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之后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进行器材、课时及人员的准备,为实验的展开奠定相应的基础。然后,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应该加强管理,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顾。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评价,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2.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时间和设备设备。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实验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对物理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地接触实验的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练习,在实验中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器材的完整性,必须安排相应的实验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则需要任课教师担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负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优越的性能,可以对各种教学课件进行设计和编制,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前我国高中几乎每一个教室都设置有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模拟实验。不过需要注意,不能片面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不能以多媒体实验代替实际操作,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同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从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完美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教师的合理选择,确保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发挥,进而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婵玉.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2] 李珍.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4):181-184.
  [3] 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6):153-155.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教学做合一课堂”教育教学思想,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极深的启发。结合校本“交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学理念,揭示依托“展示辨疑”环节平台,引领和促进学生解放思想,在合作互动中提升思维品质,实现互补共赢,为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与学的质的飞跃做出应用的努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交响课堂 倾听与表达  一、引言  伟大的教育家和
【内容摘要】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生 质疑能力 培养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索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的基本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应当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新目标英语》提供了大量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听力训练。大量的听力任务充分体现了任务型听力活动是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针对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从听力活动的三个方面即:听前阶段、听时阶段和听后阶段探讨了任务型听力教学在《新目标英语》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听力教学 任务型听
【内容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将从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制造教学高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创新 政治教学 新颖 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从实际教学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时期考试所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之所以备受后世的诟病,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也被认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毕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正有走向当代八股文的危险。  八股文有两大特征,一是形式僵化,二是思维僵化。八股文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地方要求严格的对仗,类似于骈文,创作难度较大。今天
古诗词是经历时光河流洗涤后留下的文学精华,占据了中国古典文学最辉煌、最璀璨的一页。阅读一首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陶冶其情操,涤荡其性灵,从而提高其审美品位和人生境界。正如英国诗人和批评家安诺德语:“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语文教师就要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走入古诗词的优美境界,从而获得
一、增强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和充实性,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不用教师特意去强调;那些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不断地强调要注意听讲,还是会发生注意力的转移。因此,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便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了。  我认为,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加入。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超文本阅读”的特点,以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超文本阅读”  不同于以往的线性阅读,“超文本阅读”是以信息组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近些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是在一般线性
创新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政府已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指出要培养学生激情和好奇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开发右脑(全脑),尤其着重于艺术教育。英语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高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有目的地和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取得学业的成功,更多的转向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关注学生在学校是不是愉快的成长,快乐的生活。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向呢?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例如:个性趋于鲜明、情感越来越丰富、缺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