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指导 提炼 教给 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三餐饱,授人以‘渔’一生享。”传授给他人一种技能将会让他一生受用无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看他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找到会学习的金钥匙。那么,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真正将“渔”授予学生呢?现在结合我的听、观课感受谈谈认识,和大家商榷。
  1 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学文方法
  1.1 模式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内容迥异。但在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在大的教学框架上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将此模式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迁移运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所以说模式化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模式化教学,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求发展”的目标。如:精读课文可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①初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②再次读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③研读抓重点句段,品析感悟文本;④拓展延伸,感悟方法法学写。课堂上,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总是按照以上学习提示去阅读,到了课下,面对新的文章,学生运用自如,久日久之学生便掌握了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形成了,兴趣也浓了,能力随之提高。
  1.2 抓文眼,让学生学会阅读。抓文眼关键词教学在阅读课中常常担任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关键词处理得好,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提炼出了文中的“瘫痪”“憔悴”两个词,并让学生通过“说文解字”这个环节对这两个词进行字理分析,了解到“瘫痪”是指病已难到极点要躺在床上呼唤别人帮助。“憔悴”是指伤心难过到了极点,就像心在火上烤。等到这时,再问谁瘫痪?谁憔悴?迁出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儿子,母亲,通过这两个词理解了儿子和母亲之间的现状和心理——母亲的憔悴是因为儿子的瘫痪,在此基础上再理解文章主题——母爱,就容易多了。
  2 精彩生成,教给解读方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既要学习字、词、句、篇,又要训练听、说、读、写,还要进行人文情感的熏陶,所以,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认字、写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抓住标点来走进文本……在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课堂精彩生成,及时总结、指导,将稍纵即逝的精彩对话,提炼成永久适用的学习方法。如: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教师安排学生来书写课题,结果这位学生在书写时,给两个生命中间加了一个“!”,教师正准备提醒学生改正时,下面一个学生说:“他读书太有感情了,连写都不忘抒发感情。”教师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于是教师对全班学生说“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突然学生来了兴趣。一个说“我在第一个“生命”后面加一个分号,在第二个“生命”后加一个感叹号。”我问为什么?他说“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另一个学生说:“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问号。第二个后面加上感叹号。因为,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再通过询问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最后发出感叹!”……很意外的课堂生成,促成了意外的惊喜,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一个好方法:标点符号在有的时候就是帮助你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还有《桥》这篇课文第一句是“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学生立马就意识到,一句话用了三个句号,而且两个字为一句,是什么意思呢?马上就会针对标点提出疑问,展开阅读。已经潜移默化的找到一种阅读方法:标点也是文章内容,它也传达着文章的意义,抓住关键标点质疑,抓住关键标点释怀。
  3 理解词语,教给理解方法
  课文总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学习时知道词语意思,读懂文章就比较容易。在语文教学中,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语句表达的准确性是解读文本的要务。一些词句的表达看似简单,却影响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读中思考,在品读中提炼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和文本进行交流。
  教学《黄继光》一课片断:教师让学生说“猛扑”一词的意思,将“扑”换成“爬”“倒”行吗?学生经过比较得出:“猛扑”表明了黄继光动作快,非常勇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词语比较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体会嘎唆在垂暮时的焦躁不安时。
  学生:“什么是焦躁不安?
  教师:“试着用文中的描写解释一下。”
  学生:“嘎唆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的通红。”
  教师:很好,“你能联系上文理解词语。谁还有补充?”
  学生:“嘎唆把玉米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
  教师:“这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上面这两个教学片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掌握了理解的方法,达到了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其实词语理解方法还有:借助工具书;词语比较理解;在反义词前面加“不”来理解;根据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理解等,归纳出来和大家商榷。
  4 理解句子,教给品析方法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嘎唆重回战场这部分,作者写到“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此刻此景中嘎唆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当年浴血搏杀的场面”;有的说“它想起了倒在血泊中的战友”;有的说“它想起了救起它的人们”……然后教师动情地说:“听到你们的想象,我想起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接着学生的朗读声告诉我:他们的感情弦已经拨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与他们进行心与心情与情的交融。所以说教会学生展开想象,是让学生们触摸语句丰富蕴含的金钥匙。
  5 古诗词、文言文,教给解意方法
  语文教材中编排有古诗、宋词、文言文。这些题材的文本学生读懂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教给其方法。古诗教学步骤:知诗人解释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在抓字眼、明诗意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后面的注释先说词语意思,再说句意。如教学古诗《游山西村》时,学生在交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两句诗意时说:‘莫笑’是不要笑。‘腊酒’这里是指腊月酿的酒。‘豚’是猪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教师问你是怎么读懂诗句意思的?学生说:“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读懂字、词意,再将意思连起来,把句子连通就是诗句意思。”在想意境、悟诗情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诗背景、作者,合理创编故事,大胆想象。这一环节可以引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诗人古诗抒写的意境中,喜诗人所高兴,赞诗人所欣赏,感悟诗中哲理。
  除以上这些之外,在语文教材单元训练点中明确指出: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可进行如下引导:学生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它们通顺的连起来,这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启发学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抓中心句概括、文章描述了哪些场景(景点)?什么东西怎么样了?”等策略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我会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摸索、尝试、探究有效阅读方法,及时做好阅读方法的提炼和指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是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师.世纪出版社,2007
  2 上好课应知应会,2011
  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2
其他文献
远教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它以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在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受个人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奉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有的夸大认识,为用远教资源而盲目滥用;还有的默守陈规、顽固不化,对远教资源不闻不问、置
期刊
探究教学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更成为其中心环节。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布瓦在《生物学教师手册》中提出“诱发探究”的概念,将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课堂教学始终是中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良性师生互动则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应该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的交往共事,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1 师生互动的内容  1.1 情绪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化学
期刊
在学校组织的备课组长示范课听评课活动中,我准备的是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六单元《感受大自然》,这一节是复习课,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一节学习成果的展示。  要想让课堂精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我苦思冥想,煞费苦心,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决定把这节课的任务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大自然美的表现,鉴赏自然风景的技巧和方法,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最后是漫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加入了一系列导读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1 单元导语的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单元导语”(又叫“课前提示”),从最初低年级的一两句到中年级
期刊
十年后,重返曾经工作过的校园,身边、眼里整日跃动着那一个个学生般模样,活泼泼可爱忙碌的年轻身影,不禁忆起当年扎着麻花辫、穿着格子裙的曾经的我,忆起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段青葱岁月,心里突然涌出那首不知名的小诗来:你的初次露面/带来的惊讶/是年轻的木棒/无节律的击打着/我们心中的木鱼;初为班主任/很累吧/我们懂你/每日起早贪黑的艰辛/每日坐立难安的烦躁;休假不能回家/节日不能约会/我们的调皮/领导的指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可见语文这一学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现在,总有老师抱怨说:“这孩子太差劲了,道德品质太坏了等等。有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怪孩子不懂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怎么了?哪里做的不够呢?其实老师不
期刊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激疑启发式,即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
期刊
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  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融于作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既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强“我能作文”的自信。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体育超市、吹鸡毛、夹弹子、缝沙包、缝钮扣、拔河、跳长绳、书市、新童谣传唱等
期刊
唐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德化著名景点之一,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家乡人民的乐园。走进唐寨山,真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歌。  来到城北,顺着一条小道往上不过二三百米,就可看见一座古朴的山门,门上镶嵌着“唐寨山森林公园”七个金光闪闪雄浑有力的大字。走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人们最喜欢的景色之一——音乐喷泉。它的泉水永远是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永远不知疲倦似的,喷洒着它的青春与活力。更妙的是伴随着音乐的强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