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凸显德育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可见语文这一学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现在,总有老师抱怨说:“这孩子太差劲了,道德品质太坏了等等。有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怪孩子不懂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怎么了?哪里做的不够呢?其实老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育调查中有人指出: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这充分说明,一个人的知识不够会对社会少做贡献,而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不仅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反而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语文老师更应该重视德育。如果语文学科单纯的为了思想教育而教育则失去了它的学科意义了。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我们应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渗秀德育,避免刻意;否则会适得其反。下面就我日常教学的几点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在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时,凸显德育
  在很多课文中的主角或作者中,不乏有爱国志士,身残志坚,心灵美好的人。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中的人物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仰。他是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讲课文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他弃医从文的故事。讲到是因为看一场电影而改变了他的救国之路,当时看电影的内容是一群日本人围殴一中国人,看电影的中国人面无表情不为所怒,早已麻木。这让他意识到有健康的身体,思想上的奴隶是不幸的,从而立志改变国人的思想,激起他们的斗志。他写的文章,如一把把利剑,插入敌人的胸膛,刺醒了国人。像这样的故事,通过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感受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爱国行为,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民族大义。还有在学习《看戏》时我告诉学生梅兰芳成名前的故事,曾红极一时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的梅大师,曾被老师批判他是“死鱼眼”,根本不是学戏的料。而他却买来鱼缸,放上金鱼,坚持看金鱼的游动,坚持锻炼,使他的眼晴灵动有神,由于他的恒心和毅力最终他的扮相端丽,唱腔圆润纯正。台风大方,一生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代大师,世称“梅派”。利用这个故事,我适时教育学生,当你遇到你喜欢做的事,而又困难重重时是坚持还是放弃?你能受挫折吗?你会怎样选择呢?在故事感悟中引导学生做事要有执着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2 在课文中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凸显德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选编入课本的课文,还有一些古诗词,这些都是历久弥新,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足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地理的丰厚内涵,从而更加陶醉于祖国的语言文化教育,更加热爱祖国的高山流水,朗读有很多种,其中教师范读,是调动学生情感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还应让学生多读,当然也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读,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我利用配背景音乐,还有图画,让学生听到热情澎湃的滚滚黄河的怒吼,感受到中化儿女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对于有些诗情画意的文章,还要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重点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受到感化,在不知不觉中陶治了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了凸显德育为目的。
  3 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重点感知,凸显德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找出感动自己的语言文字,从而加深体会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感化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默读课文后,体会:①你们窜到这儿来干什么?巨人粗暴地叫道。②巨人“小心翼翼”地走到他人身后,把他轻轻地抱起来,放在树枝上。抓住“粗暴”,“小心翼翼”等词结合全文想想巨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要求我们要站在全文的角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不可随意肢解文意。结合全文学生很容易从这两个关键词中认识到友谊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正处在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他们是自私的,那多年后,社会上一定多了一位自私的人,目前社会需要的是能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交流的人,所以我们适时引领,抓住时机,培养他们会与人分享,与环境融合,告诉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快乐,我们的大家庭才会和谐。
  4 在感知课文思想内容时,凸显德育
  语文课文不能单纯的为了做题而理解文本,语言文字中处处皆情感,可谓一字千金,思想教育也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托,透过表面现象,深层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把思想教育与课文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挖掘出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学习《把耳朵叫醒》这一课时,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高度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全球著名动画形象“米老鼠”的创作者沃尔特?迪斯尼艰难创作“米老鼠”的过程。他在创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生活贫困潦倒仍不愿改变自己的创作梦想。在困苦的磨励中,他和老鼠做了朋友,从而有了灵感创造出来,作者通过描写在发霉的仓库中烦人老鼠的吱吱叫声到逐步喜欢起这只老鼠,一步步揭示出这次成功的起点,是基于他的坚持使他有了灵感。所以只要充满信心,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就一定会有收获。那么想一想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要像这位年纪的画家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教育学生不要被眼前的小挫折打跨,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教师只要能准地选择好切入点适时适地的教育学生,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学习《丰碑》时,结合本文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果每篇课文教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相信“水滴石穿”,一定会把学生的心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 把课本材料与社会环境有机整合,凸显德育
  把课文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与如今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因为新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再发达,也不能忘了历史。例如在学习《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文时,这位民族英雄,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学完此文后,我引导学生简述杨靖宇的感人事迹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感触颇深,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华儿女奇奋起反抗,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令人敬仰。在和平年代,我们虽不需战场杀敌,国家则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有了本事才能使国家更为强大。在学习中,我们应学习英雄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的同学谈到了钓鱼岛事件,南京大屠杀等,学生们深深的认识到国强则民安,我告诉同学们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在学习《将相和》时,我在让学生理解了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蔺相如的不畏强权,更应学习他的机智勇敢,为大局着想的优秀品质。这也使得心胸狭窄的廉颇知错就改,因而使得化解了矛盾,国家有了合力,一个国家如此,那么一个家一个班级的也是如此,从而教育学生要以和为贵,宽义待人,尊重别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树立自己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断完善自我。
  6 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凸显德育
  有句话说得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己所不施匆施于人”。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即使说的再有理,学生也不会信服。所以,老师还应注意语言得体,尊重学生;着装得体,典雅大方;行动得体,合乎时宜。平时我很注意这一点,我要求学生保持卫生,我绝不会把纸扔在地上。相反,看到字纸会主动捡起来,政治家不要说空话大话说到就要做到,严于律己,积极工作,赏罚分明,关爱学生。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各种批评改正缺点,积极向上。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中要求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时时处处要留意,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心底真正地爱学生。使用教材时,善于开掘教材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语文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就一定能把德育与智育平衡好,做到双丰收。
其他文献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觉枯燥单调,融入课文中去感受作者表达的人生滋味和思想境界,建立起自身个体的审美和情感坐标,老师的教学语言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富于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语言设计,不只是能引学生的兴趣,而暗合教学内容别具匠心独特语言设计,更是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直接联系纽带。现代教学艺术论的开创者之一赫修特指出,如果一个人善于交流表达,即使他是二流
期刊
新课程标准已走进校园多年,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共识。今天重谈语文学科的个性化教学,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它的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教师的生活阅历、体质状况、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等的不同,会在教学中表现出个体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处理的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不同,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体现出“自由写作”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自由写作的内涵和实施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使学生能从写作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力,使学生真正喜爱写作,善于写作,并在写作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自由写作 个性  自由写作是相对传统的命题写作而言,是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它强调写
期刊
远教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它以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在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受个人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奉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有的夸大认识,为用远教资源而盲目滥用;还有的默守陈规、顽固不化,对远教资源不闻不问、置
期刊
探究教学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更成为其中心环节。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布瓦在《生物学教师手册》中提出“诱发探究”的概念,将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课堂教学始终是中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良性师生互动则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应该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的交往共事,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1 师生互动的内容  1.1 情绪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化学
期刊
在学校组织的备课组长示范课听评课活动中,我准备的是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六单元《感受大自然》,这一节是复习课,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一节学习成果的展示。  要想让课堂精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我苦思冥想,煞费苦心,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决定把这节课的任务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大自然美的表现,鉴赏自然风景的技巧和方法,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最后是漫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加入了一系列导读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1 单元导语的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单元导语”(又叫“课前提示”),从最初低年级的一两句到中年级
期刊
十年后,重返曾经工作过的校园,身边、眼里整日跃动着那一个个学生般模样,活泼泼可爱忙碌的年轻身影,不禁忆起当年扎着麻花辫、穿着格子裙的曾经的我,忆起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段青葱岁月,心里突然涌出那首不知名的小诗来:你的初次露面/带来的惊讶/是年轻的木棒/无节律的击打着/我们心中的木鱼;初为班主任/很累吧/我们懂你/每日起早贪黑的艰辛/每日坐立难安的烦躁;休假不能回家/节日不能约会/我们的调皮/领导的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