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
  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融于作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既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强“我能作文”的自信。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体育超市、吹鸡毛、夹弹子、缝沙包、缝钮扣、拔河、跳长绳、书市、新童谣传唱等。除了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外.还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体验和学会观察,让学生回家做做家务,如杀鱼、剥豆子、洗碗、整理房间;让孩子当当家,如买菜、做饭;替爸妈服务,如帮家长洗洗脚;捶捶背等。学生有了这些生活的积累和体验之后,再进行作文、这时他们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而不再是绞尽脑汁,无病呻吟。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说的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如果将这种教育思想用于作文教学中,那就是作文与生活体验的关系。由此,我们就可以把作文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步入社会生活中,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工作的特点与要求。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家乡名胜,感受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组织学生访问家乡名人,了解他们创业过程的艰辛与困难:开展调查研究,懂得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水电的重要性。但是、人生是有限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耍想事事经历不仅不可能,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更何况涉世不久的小学生呢。所以,为了让学生有习作时足够的生活积累,除了让学生们直接体验生活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大汉的冷月,盛唐的乐舞,荷马的悲歌,泰可尔的轻吟。书中有着数不清的故事,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各种观点,各种哲理,各种人生感悟,使读者能从中获益,没有经历的可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可从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从书中体验,世间沧桑人生百态尽收眼底。每读一部书,就像多活了一遍,就多了一层人生经验。
  小学阶段的儿童,作文一定离不开作前一段有意识的态度、情绪以及生活的体验。寻源头活水,因此作前进行上述必要的生活体验确实很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生活体验。如果把写作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感于物、得于心、形于文,那么其中的‘感于物’就是对生活的认识、把握和体验。”为子提高生活体验的有效性,老师可以用设计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这里所说的主题只是一个方向上的引导.是一段生活体验的有意识的感悟。“感于物”,关键在于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体验.这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情感内化、体验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去有意识地体验生活时,我们提倡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习作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日日从中辐射出写作的素材;又只有在学生有目的的、下意识的生活状态之下,才能使自己发现并积累出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为写出真正富有个性的作文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体现出“自由写作”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自由写作的内涵和实施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使学生能从写作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力,使学生真正喜爱写作,善于写作,并在写作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自由写作 个性  自由写作是相对传统的命题写作而言,是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它强调写
期刊
远教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它以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在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受个人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奉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有的夸大认识,为用远教资源而盲目滥用;还有的默守陈规、顽固不化,对远教资源不闻不问、置
期刊
探究教学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更成为其中心环节。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布瓦在《生物学教师手册》中提出“诱发探究”的概念,将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课堂教学始终是中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良性师生互动则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应该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的交往共事,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1 师生互动的内容  1.1 情绪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化学
期刊
在学校组织的备课组长示范课听评课活动中,我准备的是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六单元《感受大自然》,这一节是复习课,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一节学习成果的展示。  要想让课堂精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我苦思冥想,煞费苦心,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决定把这节课的任务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大自然美的表现,鉴赏自然风景的技巧和方法,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最后是漫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加入了一系列导读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1 单元导语的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单元导语”(又叫“课前提示”),从最初低年级的一两句到中年级
期刊
十年后,重返曾经工作过的校园,身边、眼里整日跃动着那一个个学生般模样,活泼泼可爱忙碌的年轻身影,不禁忆起当年扎着麻花辫、穿着格子裙的曾经的我,忆起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段青葱岁月,心里突然涌出那首不知名的小诗来:你的初次露面/带来的惊讶/是年轻的木棒/无节律的击打着/我们心中的木鱼;初为班主任/很累吧/我们懂你/每日起早贪黑的艰辛/每日坐立难安的烦躁;休假不能回家/节日不能约会/我们的调皮/领导的指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可见语文这一学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现在,总有老师抱怨说:“这孩子太差劲了,道德品质太坏了等等。有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怪孩子不懂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怎么了?哪里做的不够呢?其实老师不
期刊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激疑启发式,即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