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七年级上册)》涉及的“标准”的把握

来源 :小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秋季起,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初中地理实验教材已在全国部分实验区进行实验,迄今为止,实验工作初见成效,实验范围也不断扩大。为帮助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内涵及创新之处,本文依据新课标
其他文献
一、单元编写意图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
路锦珊,天津市河东区前程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中教高级。现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市小学教师进修中心兼职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做过多次区级以上观摩课;在天津市人民广播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
周玉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副主任委员。 1960年获全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
苏效民,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常识教研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北京市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副理事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艰辛的劳动。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的创造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
“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此,“大历史教育”的创新学习模式以课堂创新学习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