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家庭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家庭看似有很多家庭成员组成,但是归根结底是有父母和子女组成。别看他的成分简单,但是让他和谐、融洽、愉快的形成一体,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就需要我们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配合,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融洽。而维持这一和谐融洽的主角是家庭与家庭教育。家庭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家庭的融洽就是社会的融洽。只有家庭教育的成功,才会有社会教育的成功 。
  【关键词】家庭 : 教育: 和谐:
  一、 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不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家庭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变革将引起观念的变革,在宏大的社会变革中,旧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新的道德观念尚没有确立,引起社会道德失范,道德标准呈多元化态势。这同样也反映到家庭中,过去,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如今,人们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开始注重个人权利、利益的追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则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缺乏关爱、真诚和沟通,缺少平等和谐的气氛,夫妻关系稳定性下降,代际关系中“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现象明显等等,家庭中道德失范,使个人私欲膨胀,一些家庭赖以存在的基础动摇,当家庭出现各种矛盾时,容易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挫伤的不仅是个人的心灵,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可能使家庭问题演化为社会问题。
  (一) 夫妻关系的不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放。造成婚姻的不够稳定,夫妻关系的不和,那发生这样的事其中必有原因的:原因一、是夫妻因一方下岗又无其它生活技能的家庭,多数的丈夫掌握經济大权,在外面酗酒、乱淫等情况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从而引发夫妻关系不和。原因二、因夫妻一方有外遇或者一方无端猜疑对方,导致情感受挫,造成家庭矛盾、夫妻不和,甚至是婚姻危机。由于女性对感情过于看重,当遇到婚外恋情况时,首先觉得受伤害。然后委曲求全的加以挽回,当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后,这样更加深了家庭矛盾,使夫妻关系更加不和。原因三、是大男子主义。丈夫好吃懒做,动不动就打老婆。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且愚昧,妻子不能忍受丈夫的长期暴力行为,且其它救济方法不利的情况下,更加重了夫妻关系的不和。
  夫妻是家庭的细胞,家庭的稳定首先需要夫妻关系和谐。只有夫妻关系和谐才能营造出亲情关系,而亲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但在现时生活中,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应有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而是相互猜忌、怀疑,甚至发生暴力冲突,上演了一幕幕家庭悲剧,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大局。
  (二) 子女与父母之间家庭气愤的紧张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亲请事实。但是父母与子女也回有矛盾,而造成他们矛盾的原因又有那些例如:
  首先,在某县,一夫妻关系不和,妻子把对丈夫的怨气撒在女儿身上,稍不顺心就对其毒打,17岁的女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老鼠药将其母亲毒死在家中然后扬长而去。在后来检察官的审讯中,女儿无一点悔意,她认为母亲罪有应得。
  其次,母亲对子女要求过高,子女达不到要求时,对其毒打。前几年轰动一时的案件,就是一个母亲对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因为达不到每次都考班级第一名的要求,就把只有9岁的儿子大死在家中。
  最后,子女在父母不能答应其择偶对象、选择的职业或其他要求时,与父母怄气或对彼此不管不问。这些都是造成子女与父母之间家庭气愤紧张的原因。
  如果父母亲可以理智而又冷静的处理事,脾气缓和,寻找其孩子原因与弱点。如果家长可以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又是咋样做的呢?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可分为二种:专制型、放任型。
  (一)专制型
  1、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得很严格,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快乐、棍棒打歪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跑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却只能厮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
  2、另一种专制也叫包办、代办。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换回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二)放任型
  1、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的情况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老师,上学了交给学校,长大了交给社会。”这类父母存在着典型的角色问题,他们的性格内向,他们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更缺乏社交能力。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根据研究,行为越轨儿童大多数与这类父母有关。父母对孩子管教过松或管教前后不一致。。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家庭缺乏亲密性等。实际上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是相背得。
  2、另一种放任也叫过分溺爱和无限宽容。被父母过分溺爱和无限宽容的子女,容易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不能学会在自己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结果,不合理的要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控制能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以来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机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父母对儿女的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用语言,更不是用暴力打骂。而是父母的一举一动。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儿女的发展,好的家庭好的儿女,坏的家庭伤害儿女。父母对儿女的教育,可谓是非常关键,这不仅仅是学习与成绩、前途与发展,而是一点一滴,包括生活、相处、感情教育等等。只有和谐的家庭,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让学生具有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素質的要求。具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创新,但是,在知识日趋分化和综合的今天,每个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存,所以,只有学会合作与探究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优化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數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也将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受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数学。这一理念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最好的东西是它所兴发的激情。” ——歌德  当前,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有新观念、新行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初中学生从生理、心理显示出他们情绪的强烈、感情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教学,以情感为媒介
研究目的:通过对叶天士著作中涉及到的产后病医案进行整理与研究,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就叶天士诊治产后病的组方原则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究温病学派的理论体系和用药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務,也是我们这些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往我们为了应试,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了语法、写作和阅读上。我们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成为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训练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学好语音、词汇、语法,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应试能力、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等方面作好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课的衔接教学。  关键词: 衔接教学  要问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哪些学科跨度最大、最难衔接,大部分学生会说,首先是物理,其次是数学。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如何搞好初中到高中衔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九年
期刊
摘要: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布置、批改的合理性、有效性,对于提升高三生物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提升高三生物作业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三生物;作业;有效性  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回顾、理解和学会运用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高中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着承上启下和反馈教学质量等多种重要的功能。科学地布置作业和批复作业,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遭遇困境,政治课的教学情况更处在两难的状态之中。许多教育问题,正严重困扰着政治课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正困扰着学生,也不断困扰着教师,这就是“社会性偏差”问题。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学生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来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