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ai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与新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时下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众多教育工作者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纷纷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各类全新的教学方法。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教学手段的基本表现为切入点,对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手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52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引导其建立合理思维观念的重要时期,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为清晰。同时,思维导图所具备的发散与引导作用,更是与小学生潜在的形象思维模式相吻合,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必会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技术自身的优势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各种符号与结构,将人们大脑中的思维活动不断具象化,最终让人们形成更为清晰的思路与方向。从实际表现角度出发,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文字与线条将人类大脑所想象的各种逻辑性与理论性关系表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对这些关系的不断梳理,形成自身所特有的思维习惯,并发散思维,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学习与办公手段,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得到各界学者与工作人员的认可。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展现出其存在的价值。思维导图让原本相互分割的识字、造句、阅读、写作等过程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让学生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对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优化,二者相互促进,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所能起到的作用
   (一)充分提高学生思维层面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寻求创新、寻求不同并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基础,是一种利用多角度去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模式,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学习质量,还在于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水平,拓宽了學生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创造与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那么思维导图教学手段的出现,让创造与创新过程有了更为高效的展开形式。在思维导图中,学生思维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思维发散的基础,会直观地表现出一个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广度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偏向抽象化,而小学生在思维层面的匮乏,让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产生有效的共鸣,更无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而发散性思维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手段。例如,在山水类课文的讲解中,虽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与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但是,学生的自我思维却需要更为良好的手段去引导与发散,而思维导图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
   (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层面的聚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多种不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完成对信息的分析与对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更为新颖的内容,并解决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借助不同分支的延伸与关联,将课文中不同信息进行相互对比,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全新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于知识与思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聚合性思维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延伸,更是发散思维模式下全面提升学生思维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高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提炼信息与思维,并在其自身的思维空间中形成最终的分析结果,最终促进其在聚合性思维层面的有效突破。
   (三)帮助学生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系统性结构概念
   系统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对各类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并加深对各类场景的有效分析与理解。从本质角度分析,学生系统性思维的成长需要其对事物的各类要素具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整理能力,并在自我思维空间中完成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完成对各类问题与事物之间平衡关系的全面认知,而教师自身也需要对系统性思维的建立有一个完整的章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生态平衡认知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知道兔子的习惯与生存方式,更需要让学生知道兔子的大量繁殖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兔子的天敌并不是真正的“坏蛋”,如果没有那些天敌的存在,整个生态平衡体系将会被彻底破坏。
   三、小学语文教学利用思维导图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应用
   (一)识字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将会对其他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干扰与影响。小学生自身缺少足够的知识积累,对于汉字更是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十分单调,往往会将一个汉字进行拆分,让学生完成对汉字的初步认知,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对这个汉字进行反复的抄写。这种教学模式极为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使教学过程进展缓慢,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思维导图与识字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提高汉字与场景的融合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提高其记忆效果。汉字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逻辑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汉字内容,同时,通过汉字与偏旁部首的组合形式,促进其对更多汉字的理解。例如,对于“泪”的认知过程可以从目开始,然后拓展到眼睛与水的关系,最终形成具有层次性的思维导图。    (二)阅读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的保障手段。在传统教学场景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作者意图的逐步解读,然而,这是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与学生本能的发散性思维存在很大的冲突,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有限,极易在后续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遗忘前段内容,如果课文本身的篇幅较大,这一现象将会更加明显,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与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培养。
   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可以将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与形成的各种思想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一个思维节点均可帮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辅助与引导。阅读过程的各类信息被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对信息片段的有效回忆,完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同信息之间的发展与延伸关系,也能推动学生对作者思维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对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细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层次将会逐步加深。对于学生而言,思维的发展有着极高的价值,而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过程的融合,正是让学生在思维层次对内容形成一定的系统分析。
   (三)作文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以模仿为主,自身缺乏足够清晰的思路,想象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作文教学过程所带有的自我创造,会让小学生本能地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写作思路,并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式下形成更深层次的发展。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教師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拓展自我写作思路。在小学生参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下笔是他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学生对实际写作的内容往往缺乏具体系统的思维,不知道自己需要写什么,所要写的东西又要有怎样的结构,这些都是其写作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初步的切入点,形成简单的思路。然后充分结合主题,利用发散思维,将主题所涉及的各个要素与信息充分展现出来,并让学生在自我思维空间中完成对应思路与内容整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的天性,但是,想象力的发展却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培养与引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要单纯看重最终的写作结果,也不要强制性规定写作时间,而是先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原来主题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联想,完成对主题的拓展。同时,学生实际的参与程度对于最终的写作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学生对主题进行发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实际参与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想象力提升的美好体验。当小学生完成对相应要素点的想象后,教师可协助其将各个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找到其尚未展开的思维要素点,并对其做进一步的引导,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优化,并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思维发散、聚合及系统分析的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
  [2]苏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7).
  [3]王英芬.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5).
  [4]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
摘 要:情境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初中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可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还可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英语素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成长,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小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积极有效的游戏活动,能够对学生智力以及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体验,促进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特别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具备自学能力的初中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差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帮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发展。其中,说即英语口语,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运用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一直不被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口语的纠错策略运用得也不到位。因此,在新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纠错策略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纠错策略;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摘 要: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优化了课堂结构,还促使语文教学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提问作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方法与策略,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与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其开放性特点,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思维发展规律,借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点科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更多创新型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其中,“课本剧”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语文教学与“课本剧”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關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规律,采取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文章在简要分析启发式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